舍不得花的5块钱

来源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圍棋课时,老师颁布了一个新制度,只要取得前3名,大家就可以获得不同等第的奖金。为了这份奖励,同学们都拼尽全力,我也不例外。经过激烈的比拼,我终于获得了5元钱——人生第一次自己赚到的5元钱。
  下课之后,我像往常一样,让爸爸妈妈给我买水喝,妈妈却让我用自己的钱去买水。当站在柜台前面时,我却犹豫了,因为那是我赚到的第一笔钱。我决定忍一忍,咽了咽口水,把手里那张5元钱的纸币悄悄地放进了口袋。
  回去的路上,爸爸对我说:“5元钱,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只是一天或几天的零花钱,我们根本不把它当一回事。对于贫困山区的人来说,5元钱却非常重要,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呢。平时,当我们在随意挥霍5元钱时,还有很多人在饿肚子呢。”
  同样的5元钱,在每个人眼中的价值是不同的。
其他文献
星期五,妈妈为了锻炼我的独立能力,让我独自去超市里买牙刷。她从包里拿出5元钱遞给我并叮嘱我说:“宝贝,你去超市帮我买个牙刷,剩下的钱可以当作零花钱。”  我接过钱后,兴奋地跑出了家门,边走边跳,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超市门口。我看到门口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他怀里抱着一个正在嚎啕大哭的孩子。我走上前问道:“爷爷,怎么回事?”老爷爷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得了白血病,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孩子他爸妈抛弃了他
期刊
语文教学的思维源点在哪里?这一直是语文教学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囿于语文指认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并把它视为教学思维的出发点。随着素质教育总体构想的提出,以语文指认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思维,已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势要求。尽管人们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与改革,但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与学生语文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仅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应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发展到课外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