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心态异常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心态是指学生在作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的反映,包括对待作业的兴趣、信心、责任感等。作业心态的正常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行为和作业质量的高低,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在盲目地进行题海战术,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导致了学生异常作业心态的形成。因此,对学生进行作业心态正常化的疏导迫在眉睫。
  一、作业心态异常问题产生的原因
  除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外,学生作业心态产生异常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学习条件和写作业时的客观环境造成的。
  目前,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学校只重视升学率。于是,教师不断地增加作业量,提高作业要求,学生只知道埋头做题;另一方面,受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限制,有些教师使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的实施都偏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教师偏爱优等生,冷落和讥讽差等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上述原因使学生厌学、拒学,形成了不健康的作业心态。
  二、解决作业心态异常问题的对策
  要想解决作业心态异常问题,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条:
  1.作业设计科学化、系统化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好作业的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密度
  教师要根据在巩固练习中多练、在复习练习中精练的原则,既要考虑差生“吃”得了,还要考虑优生“吃”得饱。必须纠正以往一味地讲究作业密度,盲目加大练习的错误做法。
  (2)难度
  一般来说,预习性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巩固性作业不超过新知范围,达到消化、巩固、运用新知识的练习目的;复习性作业应增添一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
  (3)广度
  即注意知识点的覆盖面,以便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
  (4)梯度
  即把作业题目中基础知识与深度知识按照知识梯度,分成几个递进层次,依次进行练习。
  2.作业布置层次化
  教学需要因材施教,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优等生会感觉“吃”不饱,智力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等生会觉得压力太大,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实行分层练习。必做题作业的设计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练习要求,而选做题则可以提高要求,设置一些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的练习。
  3.作业批改方法灵活化
  (1)学生自改
  学生不仅要会学习,还要学会自我检验、评价和修正。学生自改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这种做法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学生互改
  互改可以由个人改,也可以由小组改,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小大夫”,学会诊断、治疗和讲评。有时教师会意外地发现,在担任此项任务时,学生常常态度认真,能仔细分析和思考问题,有较强的判断能力。
  (3)师生共改
  一是师生集体批改,对于个别较难的习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可采取集体批改的方法;二是对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面批面改。在面对面批改时,教师要注意防止出现矛盾、感情对立的情况,慎重选择面对面批改的时间和地点。
  (4)教师全批全改
  凡是单元小结性作业、期中阶段性测试或学生容易出错、不易掌握的内容的作业,均应由教师逐个审阅、批改,以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在批改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运用一些批改信号。如对优等生的错题可打上醒目的“×”以示警戒;对差等生的错误部分先划上“____”,并打上“?”,写好批语,注明错误的原因,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江西省临川十六中)
其他文献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不仅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所以,运用判别式求解的问题倍受竞赛题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举例说明根的判别式在解竞赛题中的应用.  一、运用判别式解决明显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三项式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问题或二次函数图象与 x 轴的交点问题.  例1 (第21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初三第二试试题)设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少直观、形离数、难入微。”在初中阶段,教师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因为数与形是和谐统一的,它们是数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利用数形结合来解题的好处。  一、构造直角三角形,妙解题  例1.不查表,求tan22.5°的值。  分析:22.5°是45°的一半,因此,会使人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如图1,作Rt△ABC,∠C=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