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视野下思品课堂的两个“不等于”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guo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犹如春天万物更新一般,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在很多方面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这些成为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缺憾,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本文意在通过反思思品课堂缺憾,并提出对策,与广大思品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法。
  一、要关注学生主体但不该教师“隐退”
  案例描述:一位教师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候,按照这样的步骤组织教学:1.民族精神大家说:学生举例说明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并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归纳民族精神的内涵。2.民族精神的历史和今天:学生举例说明民族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民族精神这部分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很难继续深刻挖掘教学内容,于是教师继续设问: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例子说明民族精神在我国历史上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在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为什么还要弘扬民族精神呢?3.接力棒在我手中:讨论总结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问题。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学生担任“评委”,用“他这样回答全面吗?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内容”、“他的回答对吗?不对的话该如何改正呢”等问题,把学生推上评判席。
  行为探析: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但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要知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既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因为受到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如果离开教师引导,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就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其实质是学生主体的放任自流。
  行为对策: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必须摒弃原有的“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从知识施予者这一角色逐步向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的新角色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站在学生中间,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依据学生实际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总之,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要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要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要为之。
  二、要注重激励评价但不能全盘肯定
  案例描述: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一节课《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新课伊始,学生起来陈述集体的表现形式、集体的特征等基本知识时,老师评价:很好。即时记忆后学生展示记忆情况,老师评价:不错。在探究环节,学生起来展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只总结出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老师仍然评价:很棒的回答!……一堂课下来,这位老师共使用类似评价将近二十次之多,整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行为探析: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于永正老先生在一段文章中说:“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这个说法我赞成,我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于永正老先生的话明确表明了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之重大,这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激励性评价值得借鉴,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积极引领作用。对这堂课而言,乍一看似乎是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领域,但是类似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只是浮于表面,形式单一。事实上,如果教师的赞赏实在太多太滥,会使学生在长期的表扬声中渐渐“麻木”,长期下去,必然带来更多的迷失。
  行为对策:教学中,教师要把准评价的尺度,适时适度地对学生给予表扬,切不可滥用。教师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但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而应该用策略的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恰当的鼓励肯定或提出不足,在提出不足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后必要时可给出适时的指导。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学生回答的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这时老师不必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应抱着乐于听学生说的态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作评价,这样就营造了蹲下身来与孩子说话的教育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舞台。
其他文献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实质在创造性。时代的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概念反映的是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这类对象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而不是表面的属性,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关键的,小学作为启蒙教育阶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而正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正确而迅速地进行计算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懂得如何计算,又让他们知道为何这样计算。例如教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都出自名家之手,与情文并茂的文字紧密配合,具有立体直观性和生动形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掘插图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可是,一些教师往往对插图重视不够,没有做到图文相顾、相得益彰,或轻描淡写,或一翻而过,或让学生略之一瞥,插图变成了课文的多余,这是极其错误的。我认为插图可以运用于语
期刊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期刊
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前,摆在广大化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贯彻《标准》新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学习和教学实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期刊
数学高效课堂,是数学学科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数学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下五法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
期刊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更能为学生日后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打好厚实的基础。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熏陶语感  在教学中,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
期刊
摘 要:目前,全国都在开展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这种新课程标准也给了我们新的挑战和实践的机会。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成功做好高效课堂的开展,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设高效课堂进行了简要讨论,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从而提高我国初中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育  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它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期刊
中学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大家都在说高考这根指挥棒如果没变的话,课程改革难以取得质的飞跃,但我想不是这样的。现在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堂乏味无趣,都在抱怨数学是如何如何的难。其实这些已无关乎高考,而在于我们老师如何以一种让学生感觉更轻松的方式来面对数学课堂,来改变对数学的印象。到底什么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呢?记得一位大学老师说过:什么是最好的数学教学方式呢?你们自己回想一下当初你作为学生的时候,你希望站在台
期刊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这几年期间,从教材到教法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也都从课改中收获颇多。各地也都纷纷开展反映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比赛,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课改中积极探索新方法,贯彻课改新理念。的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课改的推动下,面貌变得焕然一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展示,原先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是,就像人们对待所有的新生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