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数学学习,能很快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例如七年级下册平移,在研究平移的特征时,让学生找出几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通过观察,度量它们的位置关系和长短关系,从而归纳平移的特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而且知识理解和掌握得很好。
  2.增加学生的体验。动手实践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物操作,让学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它将为后两个阶段“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作充分的准备。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这与新课标提出“做数学”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让学生动手实践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刚才那个平移的实例其实就是很好的说明,学生在利用平移作图和解决问题时都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平移的特征他们印象特别深。
  4.培养学生的意识。这里所谓意识指的是通过实践探索规律、认识世界的自觉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是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但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的自觉意识源于长时间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努力的是把一个个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几种方式
  1.课前体验。这种方式特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浅薄,对很多事物感觉陌生,而数学学习没有好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是一句空话。
  2.课中操作。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也是用得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公式的推导、形体特征的发现等等常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归纳和概括。
  3.课后实践。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最重要的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调控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为了在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有效的操作效果,难免有时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很多意外的情况因为有老师的存在而被很好地处理或者避免了;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所谓“独立”最大的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也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课后实践应该说是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最佳体现。
  三、教师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1.先扶后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课前体验还是课中操作,再或是课后实践,教师应逐步尝试放手,把整个操作程序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逐步操作、展开实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作适时引导与点拨。另外,教师的引导作用还体现在课中操作后的交流环节和课后实践的反馈环节。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的结论常常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只有小部分学生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结论,那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从而得到准确答案。
  2.鼓励合作与交流。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因为面对共同的问题,每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必须按分工先拿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前提,每个学生都得动脑来思考问题;而讨论的问题经过小组的补充,再经过全班的交流修正,形成了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的意见多是被肯定的;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在宣布自己实践结论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在学生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往往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能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因为未来的世界是靠下一代学生来创造的,而学生在学校只能获得其需要的部分知识和初步能力,更多的则需要依靠自主探索,主动地去学习,去不断地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数学结论。这就需要学习者要有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精神,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构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要通过进行大量的实验来对理论知识进行解读和验证。这门学科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自信,培养了优秀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学生  通过初中生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还很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更直观准确地学习知识。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要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地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只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以充分的调动,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真正地去理解数学、掌握数学。我们知道,高中数学现在被公认为是一门基础性强、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现实意义。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帮助学生端正学
期刊
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一个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课堂教学现场中,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课堂秩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当课堂行为及偶发事件的不断调控,能促使课堂情境中的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变,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期刊
摘 要:作文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作文水平标志着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关键词:素材 情感 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在这里,笔者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
期刊
几千年前,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上镌下了“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的名言,人类的先辈站在哲人的高度警示后人不要忘记历史,我们当今的中学历史教师要义无返顾地担当起此重任。  一、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素质是人的思想、学识、情操、性格等因素的综合。在综合素质的修养方面,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方面:  一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修养水平。  二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群。  三是具备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
期刊
摘 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读书的重要性。鉴古思今,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出有效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学会有效阅读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效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要设计出实际有用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实际成效,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与之对应的
期刊
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看,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实质在创造性。时代的发展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概念反映的是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这类对象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而不是表面的属性,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关键的,小学作为启蒙教育阶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而正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正确而迅速地进行计算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懂得如何计算,又让他们知道为何这样计算。例如教
期刊
摘 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都出自名家之手,与情文并茂的文字紧密配合,具有立体直观性和生动形象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掘插图的实用价值,从而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可是,一些教师往往对插图重视不够,没有做到图文相顾、相得益彰,或轻描淡写,或一翻而过,或让学生略之一瞥,插图变成了课文的多余,这是极其错误的。我认为插图可以运用于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