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儒者的诤言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和思想编纂而成的,是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书中“学而不厌,学致其道”、“修己安人,君子人格”、“为政以德,讲信修睦”等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修身为政之道。我们在诵读《论语》时,应心存敬畏之心,读其书而知其为人。
  一部不可不读的传世佳作
  宋代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涉及为人处世、为学育人、为政惠民等问题,它所反映出来的人生智慧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积淀。我们今天读传统文化和经典诗文不是为了回到传统的时代中去,而是为了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论语》作为语录体著作,其语言含蓄隽永,故事简洁生动,所表达思想深刻丰富,所反映人物个性鲜明。“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论语》的精华多在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其格言数量之丰、蕴涵哲理之深、修辞艺术之美,在整个中华文化典籍中罕有。
  《论语》编纂形式灵活,既多方位、多视角地成功刻画出了孔子的仪态举止和个性气质,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才能、情趣、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又鲜明刻画出一些弟子的个性特征,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无论从思想价值或是艺术魅力方面,《论语》都是一部不可不读的中华传世佳作。
  感悟《论语》的修身之道
  ★重学律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重“学”,以“学而”开篇,以“学而时习”为悦事,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这反映出孔子重学律己的君子风范。朱熹视之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正所谓,修身之道贵在“学”,需要“学而不厌”,然后“学以致其道”。
  基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认识,孔子强调“学而知之”,自称“我非生而知之者”,靠的是好学古代典籍,以做到“敏以求之”;主张通过学而知命、知礼、知言,否则“无以为君子”,“无以立”,也“无以知人”。孔子自称“十有五而志于学”,通过学习修养和磨炼,逐步实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最终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显然,“志于学”是人生修养的起点,也是达到人生理想境界的关键。
  ★修其身而平天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中有许多篇章谈到修己做人,曾子自称“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做人要正直、光明磊落,做人须有仁德。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学礼乐才有意义;“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确对待别人并能得到人们的称颂;“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这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刚、毅、木、讷,近仁”,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则接近于仁德,能实行 “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美德者也可算是仁。孔子认为,“仁者”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能近取譬”作为追求仁德的方法,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力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读其书知其为人,不可目中无人
  司马迁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曲折而不平凡的人生阅历是后人感悟人生的鲜活教材。同时,孔子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着后人。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有很多伟大的人物,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善待他们。读《论语》,会大致了解孔子的为人,感悟其人生,仰慕其人格,汲取其智慧。
  我们应该从求知心启程,让纯真的童心贯穿行程,以君子心告别人生的旅程。每一天的人生都是新的,每一个崭新的朝阳又都是前一个绚烂的夕阳的延续,日子如此,知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身处2500年前的宗法等级制社会中,难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论语》的内容也难免带有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诵读《论语》时,必须置身于孔子生活的时代,置身于《论语》的成书时代,吸取其精华,传承圣贤的智慧。
  《论语》可以一章一章地研读,一字一句地感悟,同时要善于将散见于各章中的对同一问题或相关问题的论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现在《论语》的版本有很多,初学者可以读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或钱逊的《论语读本》。
  【读有所思】
  1.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何伟俊在《〈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中说:“这里的‘无所争’,并非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和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而是一种境界。君子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孜孜以求,而不会在细枝末节等具体利益上和人争夺。如果一定要竞争的话,也是彬彬有礼,尊重对手,从容对待结果。”那么,你能理解文中的“射”与“揖”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理想人格。而文中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它在今天仍值得借鉴。其中,“信”表示诚实不欺,说真话、说到做到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读完此文,你能理解“传不习乎”是什么意思吗?
  (答案本期找)
其他文献
表达喜悦,你可以这样说  在汉语中,我们有非常丰富的词汇来表示人的喜悦。但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有时会感到词汇贫乏,无法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喜悦。  to be in a good mood, feel cheerful 心情喜悦  →I’m in a good mood today.  我今天心情很好。  →My birthday always makes me feel cheerful.  我的
期刊
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着双重身份。看过《水浒传》的同学应该知道,高俅不仅是宋朝的太尉,还是一名高水平的蹴鞠运动员,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书画家。不过下面这三位历史名人的另一个身份你就未必晓得了,一起来看看吧!  苏 轼 是一位工程师  苏轼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学者,又是大书法家、美食家、大诗人。让你想不到的是,他还是一位脑中充满奇思妙想的工程师。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
期刊
企鹅:别总说我走起路来老是一摇一摆的,其实人家在玩“摇一摇”。  蚂蚁:谁朋友圈的阵容有我的庞大?  斑马:如果你们想快速把我加为好友,不必使用“添加好友”“添加手机联系人”等老土方式,只要扫一扫我身上漂亮的二维码就可以了。  狼:我发自内心地想加入羊群。  蜻蜓:水面太清澈了,我给水面点个赞,这叫蜻蜓点水。  鹦鹉:别人总是问我,为什么我被困在鸟笼里,爪子踩在栖木之上,还如此能说会道。现在我统一
期刊
时光嘀嘀嗒嗒流淌,日子又快速来到了这一年的末尾。大拇哥得出一点感悟:我们总是偏爱新鲜的东西,新的衣服、新的文具、新的书本,唯独对时光,大部分人都是喜新而不厌旧的。所以,我们渴望新的、未知的日子到来,也会留恋过去的美好时光。因为流逝的旧时光,值得珍惜和铭记。  紫 瞳:今年最让我难忘的事情就是当了班长。别误会,我可从来都不喜欢出风头。我是个内向的人,不敢当众发言,不敢主动跟同学交流,可自从被老师“钦
期刊
梦想,如七彩瓶,绘制着五颜六色的彩虹;梦想,如涓涓细流,汇集成辽阔的大海;梦想,如一只可爱的鸽子,等着你去放飞。  为了实现梦想,我报了国画兴趣班,在一群同龄人中,我开始了奋斗。可是奋斗哪有那么容易:落笔的地方、衔接的美观程度、是否有S型……一个个问题都在考验我。怎么这么琐碎、这么复杂?我差点动摇了自己画画的梦想。  一时间,梦想的天空电闪雷鸣,困难的海浪就像猛兽一般挥舞双拳,咆哮着向我冲了过来…
期刊
同学们,将你的答案在2017年1月1日前发送短信至15809315218,全部回答正确将获得精美小奖品一份。扫一扫右面的二维码,即可看到奖品图片哦!
期刊
提前订春运火车票,当大家趴在电脑前为抢不到票而抓狂的时候,国际S一脸轻松地喝着咖啡。
期刊
长期以来,美军一直私下供养着一个神秘的研究组织——美国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该组织负责研发美国军事用途的高新科技。这一机构进行了不少先进技术的开发,其中有一些还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有很多项目由于过度异想天开而被诟病。该机构所研发的高新科技,因此被世人称作是“黑科技”。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一神秘机构的面纱,看一下美军的“黑科技”到底有多“黑”。  解密“黑”代号1:“无望钻石”  “黑科技
期刊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勤劳和善,非常努力。他的土地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富有。更难得的是他很少与人争吵,所以当地的人都很敬仰他。  爱地巴有一个很特别的习惯,只要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就会马上跑回家,然后围绕着他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曾经也有不少人问过他原因,而他只是笑笑,什么也不愿意说。  随着爱地巴的土地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老了。后来有一次,他不知道
期刊
在杭州学军中学有一个学生社团小有名气,它就是天文社团,成立于2012年9月。而运作这个社团的一群学生,就是让这个社团得以闪耀的原动力。他们是一群热爱天文的孩子,自己操作高大上的仪器,很“逗比”也很欢乐;他们有着严明的纪律,又放任不羁、心怀梦想。天文课本剧的排演、红五月的丰富活动、天荒坪的观测以及在星空下的夜谈人生,都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团队亮相】  孙邦正:社团创始人,首任社长,现任社团总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