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次回眸,多一次收获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诗词鉴赏在高考题中所占分值为10分,这10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得到。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底子差,对古代文化常识掌握的又不够多,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此类题时无从下手,只是凭语感来答题,所以得分率非常低。根据这种现象,老师除了平时多让学生积累古典文化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总结一些解题技巧。让学生在解题时有法可依。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面对诗歌鉴赏题,多一次回眸就多一次收获。那么怎样鉴赏诗歌呢?
  1、看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有诗歌的灵魂在里面。有的同学在做此类题时不太注意对题目的分析,这是不正确的。题目中有许多隐含信息,有的诗歌题目可以让我们知道诗歌的内容,如李白的《蜀道难》,提示了诗歌的内容是描写蜀道之难走的,这就为我们赏析这首诗歌时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围绕“难”字进行分析。有的题目可以知道题材,是思乡诗还是田园诗,是羁旅征战诗还是送别诗等等。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既交待了本诗的题材是一首送别诗,又交待了元二要去的地方。知道了这些信息学生在分析诗歌的时候就很容易想到送别诗的特点,从而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因为送别诗中有的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有的表达对朋友的一种勉励等。这是赏析诗歌非常关键的一步。
  2、看作者
  只有了解作者才能知人论世,了解当时诗人所处的朝代背景,更好的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感情。同时,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固定的语言表达风格和遣词造句的独特方式,如李白俊爽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李贺鬼斧神工,王维清新淡雅,等等,我们在看诗歌的时候一定不能漏掉这一环节,当然随着诗歌鉴赏题的逐年考察,这几年的倾向已越来越明显的倾向于陌生诗人,虽如此我们也要一定留意。另外还要了解这些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特点造就了不同心性的诗人。如陶渊明面对东晋官场的黑暗,决定弃官归隐,写了大量的山水四园诗表达自己厌倦官场,喜欢过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李白处于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就比较洒脱;杜甫生活在中唐时期,由于当时的安史之乱,国家形式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自身的际遇又很不如意,所以决定了他的诗歌的感情基调很沉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也呈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唐诗的昂扬大气,宋诗的长于说理,清诗的反封建色彩都会折射在特定时代的诗歌上,掌握了这些技巧对我们赏析诗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对诗歌的作者情况进行标注,有时会对诗词中的词语进行解释。所以注释没有白给的,出题者只会给你能用到的,这些注释里一定包含着这首诗歌的鉴赏方向和诗人的主导情感的线索。
  4、看意象、识题材,体感情
  A、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有些诗歌的意象是有隐含信息的,可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动物类的:
  (1)蝉
  感身世,诉悲凉: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痛别离,苦远游: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就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唐卢殷《晚蝉》: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写蝉以声引愁,旅人行一程,飞蝉跟着鸣一程,似乎专与行人为难,写出了诗人一路走去一路愁苦的沉重心情。
  (2)鸿雁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唐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杜鹃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词里借杜鹃之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4)鹧鸪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这里它又充当衰败之景的象征,它的悲啼,往往预示着伤感和没落。
  (5)黄莺
  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这些只是动物类的一些意象的特殊义,还有植物类的、山水类的等等。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要抓住一些重点的意象,这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十分重要。
  掌握了这些分析技巧,我想在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就不会无处下手,也会有的放矢了。同时老师也要告诫学生们活学活用,不能拘泥于这些技巧。平时要多练习,这样才能应对各种高考诗词鉴赏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庭院中的女人》中赛珍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西方的视角来呈现旧家庭中女性的信仰和争取自由的意识,这种信仰和自由意识的启蒙主要来自作为精神导师的男性,更具体地说,是来自小时候父亲的新观念,出嫁后吴老太爷的书和牧师安德烈的爱。  关键词:赛珍珠;自由;信仰;女性  作者简介:冯紫娇(1991-),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人,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要:觉悟,乃醒悟之义。若一个人对于真理的觉悟只停留在幻想之中,不去勇敢地行动,那么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觉悟,是一个伪觉悟者。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冲击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涓生和子君的同居行为看似实践了当时“民主自由”、“爱情解放”的思潮,结局确是子君走进了坟墓,没有墓碑。以“觉悟”者自居的涓生陷入了更加虚空的境地,寻不到新的生路。本文主要就涓生所谓的“觉悟”进行心理分析,谈谈为何涓生
摘 要:韩国作家李箱的小说《翅膀》创作于1930年代的朝鲜。小说中贯穿全文的两大焦点,同时也是主人公“我”与“妻子”等其他人形成完全对比的部分:“金钱交易”行为与“性交易”行为。本文针对“金钱交易”与“性交易”这两个方面通过小说主人公“我”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分析说明其各自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及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人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变化。  关键词:“金钱交易”;“性交易”;金钱物质至上主义;公娼制度;
摘 要:檄文在《文心雕龙》中有具体的描述,根据其内容特点,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左传》可觅檄文之踪迹。具体结合而看,认为檄文的作用是为了师出有名,震慑敌方。  关键词:檄文;内容;《左传》  作者简介:张天叶(199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文学院2014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1  《文心雕
摘 要: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深受不同领域与不同国度文艺之启迪,本文以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雨中花园》为例,将德彪西印象派的音乐特征、创作风格、基本表现手段以及演奏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德彪西;触键;印象主义音乐  作者简介:吕敏(1992-),女,汉族,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艺术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英语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很多原则,在翻译目的论中对于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是非常重视的,通过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要求规则的情况之下,我们必须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相关理论,来完成相关的翻译过程,译者要能根据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有的放矢,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翻译目的三原则在文学作品上的应用表达。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文学翻译;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
摘 要:寒窗苦读12年,只为挤进“象牙塔”成为梦寐以求的“天之骄子”,可当即将走进“象牙塔”之时,却发现所谓的“象牙塔”原来并不是那么美好。  关键词:大学;自由;迷茫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在高三那些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大学一直是一个灿烂而又美好的字眼,是我们的信念 ,大学这一美妙的词汇既是我们的压力
51.石河子  楚楠办公室。她气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她拿起一只茶碗,差点儿就摔在地上。最终还是放回了原处。  沈群众走进来。  楚楠:这是什么事啊?他张副政委也太不给面子了!就这么一走了之,未置一词。好话赖话,你说一句呀!  沈群众:楚院长,您啊,消消气儿。我们张师长,就这脾气。他同意的事儿,一秒钟都不耽误,拍板就定。他不同意的事儿,也是一句话,下次再议,  楚楠:要是这么说?这个方案他是不同意喽
摘 要:《秋夜》的独特并不是因为其在《野草》中的位置的独特而独特,而是自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象征性关系的描写,精神以及苦闷的表述,叙事的风格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秋夜》是《野草》的开篇之作,在其诗学内蕴以及精神操控上具有统领价值,也因此学界对其的研讨一直以来甚嚣尘上。或者因为其本身在意蕴上的佶屈聱牙,或者是因为鲁迅思想的纵深及其现实遭遇的多种可能性,对《秋夜》的解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但万变不离
摘 要:日本女作家林京子创作的《预定时间》是一篇以日本男性“我”的口吻叙述的回忆录性质的小说。笔者按照小说中的时间顺序,梳理出“我”作为特派记者奔赴上海,为实现梦想而殚精竭虑,却卷入母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并被国家掌权者所利用,而不得不经历理想的扭曲变形以至最终的破灭这一过程。“我”的罪恶感也表露出作者对战争的反省意识。  关键词:林京子;预定时间;上海;理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