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从积累开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day_rec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除了要紧赶慢赶完成必修1到必修5共5册的教学外,还要完成15册选修教材的教学任务。实际上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时常常是搜肠刮肚,无话可说。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也感到学生作文最大的弊病就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因此,要纠正这个弊病,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就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平时的积累开始。
  一、使学生认识写作积累的重要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备课,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兴趣盎然。但实际作文交上来,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积累少,胸中无物,言辞单调,内容空洞,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然而,知识和经验都来自生活,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观察积累,哪里来的知识和经验?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如史铁生、海伦·凯勒这一类经历型作家,他们虽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学习,甚至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厚重的情感體验,再加上自己广泛的阅读,厚积薄发,从而写出了许多感人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与家之间,范围很小,经历方面也很简单,平时再不注意积累,作文自然内容空洞,没有新意。
  当然,平时积累不仅是对作文材料的积累,还包括对写作知识的积累,对语言词汇的积累,甚至是对写作经验的积累。当这些积累完美地融合成一篇作文时,学生作文才会让人眼前一亮。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积累的重要性,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积累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体验,获取直接材料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體验生活,获取直接材料。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的弊病,其原因都是因为学生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较少,情感体验不多造成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一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不只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动脑筋想,用心去发现,以情去体会。也许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经历大同小异,但是我们个性不同,见解不同,从生活中观察所得到的就不会完全一样。而这些观察所得就是写作时直接材料的来源。
  二是教师要把观察体验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做法中去,有效地督促学生去做,并检查做的效果如何。办法可以是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随想、读后感等。教师定期抽查,也可以适当布置科代表检查。这样既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又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留心观察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写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信息,积累间接材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要写出好文章是难以想象的。所以除了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直接材料,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等活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可以每隔一周(或每一个月)布置一个读书的范围,例如诚信类的、励志类的,或是友谊、亲情类的;可以是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诗歌;既要有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也要有作文指导资料如《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素材魔方》等等。
  读书除了能积累间接材料之外,还可以通过摘抄来积累语言材料,高考满分作文、名言警句、好词妙句、诗词名句等等。高考满分作文可以按文体、表达、材料、开头结尾等分类抄写,一周一篇,抄写时思考其好在何处,并在后面附上感言,为仿写做准备。好词妙句了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所读的文章里选择,并记录下来。可以规定一定的主题。如写春的诗句、与友情有关的句子、写乡愁的句子;关于勤奋的名言、惜时的名言、关于人生的格言等等。只要每天积累一点,持之以恒就能形成一个语言材料的宝库。
  四、要结合阅读,指导学习,积累写作方法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方法等理论知识。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经典的名家名作,也有大量优美的时文。这些文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写作素材、技巧、文体、语言水乳交融。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变成作文教学的蓝本。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及时写下感触,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或仿写,或续写等等。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图可以让学生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仿写;苏洵的《六国论》一文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鲜明的论点、严密的论证方式以及生动、气势充沛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对偶和长短交错的句式及起伏变化叙事抒情方式也是学生仿写的范本……
  古人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写作亦如此。教师要让学生坚持去观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身边的变化,得到的一些感悟,积累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并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丰富多彩的间接体验和语言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积累达到一定的量,学生作文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初中学生明确提出了写作目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
处于不完全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带有着"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缺陷:目标定位上短视、个人英雄主义情结、漠视企业人文环境、内部管理粗放等等.所有这些导致了中国民
针对淤泥质土地层沉井基础采用砂桩地基处理后其地基承载力实测值远大于设计值的工程问题,结合砂桩施工过程以及沉井施工工艺,为定量研究附加荷载转换为有效应力压密了地层从
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其五彩斑斓的画面、和谐缠绵的韵律、错落有致的结构博得人们的青睐,它似一曲悠扬的小夜曲,让人们沉醉其中。笔者感触颇多的是那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不舍的离情,但诗作中真的只是对康桥的挥手再别吗?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触诗人徐志摩再次来到康桥时的情感波澜。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在诗人的眼中成了美丽动人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
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是说文章品格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心理感受。《易经》中有言"修辞立其诚",从写作角度看,是指语言表达既要有文采,更要求"真"。写作的表情达意,也是
深圳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鹏湾畔咸头岭沙丘遗址就是六千年前史前人类文化遗址的代表;大亚湾畔的鹏城村,正是这座年轻城市历史文化的根.
人教版(2004)和现行粤教版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都很注重理解感悟题的设置(理解感悟题是语文作业系统中比较传统的题型,强调在理解文章的整体或局部的内容上进行感悟)。但是,粤教版理解感悟题的设问只是单纯的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而人教版更能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尤其是议论散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后习题,教学生学写议论文。  众所周知,论点、论证和论据是议论文三要素。其中。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最大风险就是长期存在并日益突出的农业问题与农民收入问题.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享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情境结合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清开灵口服液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8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开灵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97.5%)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肝部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肝部不良反应。结论:清开灵口服液是相对有效的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