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赏瓶“踏雪寻梅”的陶刻艺术和人文蕴涵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的推波助澜之下,紫砂陶刻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手法,“曼生十八式”上面的铭文至今依然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哲理的思考。在后来随着紫砂壶的普及和爱屋及乌,紫砂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逐渐成为了一种彰显人们艺术品味和凸显情感的重要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陶刻艺术作品“踏雪寻梅”赏瓶,是一件难得的人文雅器,既可以用来盛放书画卷轴,同时又可以陈列在客厅或者书房,供人们把玩欣赏,色彩的搭配把紫砂的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陶刻的装饰充满了文人味、金石味和书卷气息,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赏瓶;踏雪寻梅;陶刻艺术;人文蕴涵
   紫砂作为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間的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古朴的色泽和粗粝的纹理也特别适合用来陶刻装饰。从紫砂器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和文人雅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紫砂陶刻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外延。在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的推波助澜之下,紫砂陶刻成为了一种非常普遍的装饰手法,“曼生十八式”上面的铭文至今依然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和哲理的思考。在后来随着紫砂壶的普及和爱屋及乌,紫砂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逐渐成为了一种彰显人们艺术品味和凸显情感的重要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
  1  紫砂赏瓶“踏雪寻梅”的陶刻艺术
   这件宜兴紫砂陶刻作品“踏雪寻梅”(见图1)采用了赏瓶的设计形态,两种颜色的搭配使得整体看起来更加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特别是在梅花陶刻的装饰之下,给人一种淡雅隽永、气韵悠长的感受。此瓶圆润挺拔,瓶底置一圈足,更加显得亭亭玉立,颜色和瓶身也区别开来。同样与之遥相呼应的瓶颈部也是收束处理,灵动自然,摆放起来简洁大方,凸显品味。此瓶的关键之处在于陶刻装饰的题材和内容。“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宋代卢钺在《雪梅其一》之中的描写,其中的意思为: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的文章。其实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这样的描绘充满了戏谑的手法,却把我们对于梅花的喜爱展示得淋漓尽致。赏瓶以此为素材,书法陶刻的字迹流畅隽永,如同诗中描绘的内容一般清新脱俗,上面刻绘的梅枝设计为大小两枝,星星点点的刀尖点缀,梅花在老树虬枝之间朵朵绽放,在寥寥几笔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梅花的傲雪盛开,仿佛有徐徐的香味袭来,恰恰应了主题“踏雪寻梅”,凭借着幽幽的清香而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陶刻艺术作品“踏雪寻梅”赏瓶,是一件难得的人文雅器,既可以用来盛放书画卷轴,同时又可以陈列在客厅或者书房供人们把玩欣赏,色彩的搭配把紫砂的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陶刻的装饰充满了文人味、金石味和书卷气息,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浓浓的文化内涵。
  2  紫砂赏瓶“踏雪寻梅”的人文蕴涵
   明代于谦在《题孟浩然踏雪寻梅》中写道:“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说的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经常被后来的文人记载在诗文之中,后用来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孟浩然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典型代表,由此雅兴也在情理之中,世人总是羡慕他的悠然自得,殊不知正是在壮志未酬之后寄情于山水之间才留下了千古诗名,名留青史。紫砂艺术在汲取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之后,从形态的设计和装饰的内容等等方面都深入地挖掘文化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在陶刻艺术的运用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书法和绘画的结合。从技法的层面来看,紫砂陶刻以刀代笔、以坯为纸,通过深浅不一的镌刻和疏密相间的分布来更加合理地凸显出画面的立体感,让我们在把玩之中可以触摸到紫砂的肌理,给人以非常直观的艺术体验和感受。从精神的内涵方面来看,紫砂艺术品可以把古人的生活和精神寄托呈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我们心灵的共鸣。这件紫砂陶刻作品“踏雪寻梅”正是在紫砂赏瓶上面,把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题材通过书法、绘画的形式呈现在紫砂载体之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作者通过踏雪寻梅的书法和绘画内容,言简意赅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文人追求和意境呈现出来,让我们在今天忙碌的社会节奏之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艺术的追求,感受到其中的人文蕴含,从而对于我们的未来有所启迪。
  3  结  语
   器物之美,终归于心。宜兴的紫砂艺人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紫砂传统制作技艺,同时还有一定的书法、绘画艺术基础,还有全国许多的艺术家们慕名而来,在紫砂的艺术世界里相互的学习、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紫砂文化,让我们才有机会在享受休闲生活的时候感受到禅茶一味的东方氛围和体会到紫砂器的历史蕴含和文化韵味。
  参 考 文 献
  [1]周象芬.浅谈紫砂陶刻的文化及特性[J].佛山陶瓷,2015(12):74.
其他文献
摘 要 许多的紫砂大师诸如顾景舟、汪寅仙都曾经演绎过竹器紫砂,为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在传承和创新之中树立了典范和榜样,紫砂竹器依然是最为常见的紫砂花器类型和装饰题材的热门之选,竹子和紫砂的缘分在上天的安排之下注定产生美妙的因缘,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今天能够看到如此美妙的竹器紫砂艺术精品。紫砂作品“韵竹壶”采用了紫砂花器以竹饰壶的手法来呈现出此壶的与众不同,此壶壶身采用了传统的紫砂造型,从上到下逐渐鼓起,
紫砂壶源于传统却并非属于传统,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了所处时代的品味和文化,也正因为这一特点,它才能不断传承,为时代所接受,与人们的生
摘 要 在宜兴紫砂匠人的辛勤耕耘之下,紫砂行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规范體系,紫砂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茶友最为熟悉的茶具,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赢得了壶友们的青睐,宜兴已经成为了许多紫砂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也投入到紫砂艺术之中,共同促进了紫砂行业的进步和繁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秋水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亭亭玉立的姿态,各元素的起承转合也非常的巧妙,很好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一代又一代文人和工匠的传承下,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世界艺术殿堂上闪耀着专属于它的光彩,耀眼夺目,如今它逐渐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它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本文以紫砂壶“福运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审美和艺术魅力。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宜兴紫砂壶自北宋发展至今,已经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它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文化,在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一体,给人以独特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紫砂壶“祥云追月”以祥云的主题表达出传统吉祥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巧妙的造型表现出优雅自在、吉祥美好的意境,耐人寻味。  关键词 紫砂壶;祥云追月;造型装饰;艺术情趣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中国人无论走到哪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以独特的材质和精美的造型为人著称,深受人们喜爱。其中,紫砂光器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呈现出简约质朴的造型,既有面的变化又有线的变化,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简约而不简单,是紫砂艺术“本色美”的代表。紫砂壶“永乐提梁”初创于明代,与明式家具简洁空灵的风格相契合,本文以紫砂壶“永乐提梁”为例,浅谈其造型美和艺术美。
摘 要 紫砂雅器作为紫砂文化之中的重要部分,融合了紫砂制作技艺、书画陶刻装饰、泥绘彩绘装饰等等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成为了全国艺术家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很重要的载体之一。正是通过紫砂雅器,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内涵和外延,让紫砂从实用器升华成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品,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四方瓶,器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合了现代的艺术审美,上面的陶刻装饰分别用书法、绘画的形式赋予了
摘 要 紫砂艺术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演绎,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并进行了艺术传承,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意境,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枚瑰宝。发展至今,紫砂壶已经不单单是作为饮茶使用的器具,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紫砂壶的形态是否优美、品质是否上佳以及韵味是否深厚等。与紫砂制作工艺一起提升的还有人们的艺术品味,人们对紫砂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简单要求上升到了艺术性的审美要求。本文主要以紫砂“中华器
摘 要 文化的传承是由具体的事物来进行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生活习惯改变就可能带来一个社会绝大的变化,许多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化就伴随着一样样物品的失落而变得越来越遥远。紫砂艺术创作传承中国文化,“称心如意壶”即是从当下逐渐退出生活的老杆秤为着眼点,创作出了一件带有浓郁传统文化艺术风味的紫砂壶艺作品。  关键词 紫砂;老杆秤;造型;装饰工艺;文化   在传统紫砂壶造型中,有一把“秦权壶”,其
摘 要 宜兴现在最引以为傲的特产是被称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宜兴的紫砂艺人在千百年的传承和创新之中,为我们带来丰富的艺术造型和包罗万象的文化内涵。紫砂作品“福临八方壶”采用了经典八方的方器形态设计,通过线面的完美结合和陶刻装饰的辅助,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效果,彰显出作者对于紫砂技艺的坚持和审美追求。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不仅把紫砂艺术方器制作的经典技艺展示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从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