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36301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 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但如果朗读仅仅停留在把文字读熟的层面上,那样还是体会不到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要感情充沛,要使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
  1.1 加强朗读示范教师要带着感情朗读,使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境,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1.2 训练朗读技巧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表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其次,要注意停顿。第三,要注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天真的语气,这样使人仿佛看到他滔滔不绝、话犹未尽的样子,感受到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机智和“见多识广”;读中年闰土时要用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木,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
  1.3 感受语言的美教师要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单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方式来读。如教《雨的四季》这篇散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受文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也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沉浸其中受到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样的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 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3 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工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3.1 体味语境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如《我的老师》第3段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
  3.2 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边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 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3.3 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总之,语感的培养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前5分钟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问题,既训练学生讲、听的能力,又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说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条件的可进行报刊资料剪辑,积累资料,等等。正如语文专家所言:“语感的培养非一朝之功,而需要依靠长期反复的积累,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育红学校)
其他文献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节省实验时间、节约实验材料,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整体功能,使学生能多、快、好、省的获得知识和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对学生参入实验的兴趣进行“激发”  有趣的视频、奇特的声音,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效能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调动他们参入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做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前,放几段瀑布奔涌、虎啸猿鸣,鸟语
你可知道,能让生物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繁荣聚集的生化过程正发生在我们周围……
在大约66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和早期第三纪时期之间,地球遭遇了小行星撞击、火山爆发和海啸等多重灾难。从凶猛的霸王龙到微小的浮游生物,约有四分之三的生物物种在这段时期内灭绝,整个地球陷入了死寂,然而却给哺乳动物创造了强势崛起的机会。它们在恐龙灭绝灾难中崛起,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哺乳动物时代……地球上最黑暗的岁月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下方波光粼粼的蓝绿色海水一片平静,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史前生物遭遇灭绝的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77例,其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29例,占住院数10.5%;抢救成功12例,占41.4%.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利提高抢救成功率.
1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主动想学、爱学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网络信息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
一个匆忙建造的避难所,一场恐怖的屠戮  在瑞典东南部厄兰岛上一个名为“桑比堡”的遗址,考古学家正在发掘1500多年前发生的一场大屠杀现场。这个场景仿佛来自于北欧犯罪小说:钢铁色的天空下,冰冷、潮湿的地面上浮现出6具人骨架。在来自波罗的海的风中,一条黄蓝色带子摆动着,把好奇的旁观人群隔离在发掘现场外。建筑工地外常见的那种移动围墙,在发掘场地四周围了两圈。黄色塑料桩标记着尸骸出土的地点,其中一些尸骸上
从因“仪”制宜、讲究科学、掌握要领、讲求实效4个方面阐述教学仪器保养维护工作要注意的问题。  保养维护是仪器设备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对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它们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四要”、“四忌”。    要因“仪”制宜、按需施“保”,忌无的放矢、千篇一律    教学仪器种类繁多,每种仪器所用的材料、结构、性能不同,保
以激励理论为指导,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为手段,以南昌零售销售员为样本,探索了有效激励销售人员的激励方式组合,指出在对销售人员进行激励的时候要将经济性激励与非经济性激励相结合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我省近几年来开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新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结石取尽率高、出血量少、适应症广泛等优点。我院在2005年10月率先在鹰潭地区利
这些颜色缤纷的颗粒散发着如多彩糖果、玻璃珠甚或人造珠宝的闪耀光泽。但实际上,它们是100%纯天然的玉米粒。    几近半透明的多彩玉米发现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由一位印第安原住民在一次偶然中碰见的。每颗玉米粒都独一无二、晶莹剔透。没有PS、没有伪造、更不是转基因,甚至还可以吃(但不推荐直接生吃,可以做成爆米花或磨成玉米面粉)。  一位名叫巴尼斯·普特的农夫突发奇想,决定试试人工栽培保护其稀缺性。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