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h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高耗能行业与全国工业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高耗能行业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缺乏优势。但是从纵向对比的结果来看,由于技术进步的因素,高耗能行业近年来以相对较低的能源消耗的增长换取了更高的经济增长,并且该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因此,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战略选择应当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方面,应当采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产业调整
  作者简介:李岚红(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山东政法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及法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8-0024-04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规划期内GDP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节能目标。2006年初提出当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年度目标,当年实际完成能耗下降1.23%,虽是13年来首次下降,但仍未完成预期目标。可见,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节能降耗的任务非常艰巨。
  根据经济学实证研究的现有结论,影响一国能源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来说,赶超式的经济增长使能源消耗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从当前国情来看,除了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之外,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主要还是要依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这两条途径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降低工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通过压缩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和生产来降低能耗的方法;技术进步则是通过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增长的目标,这种方法不以减少高耗能行业的投资和生产为前提。
  
  一、高耗能行业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
  
  (一)高耗能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根据各行业能源消耗情况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的高能耗行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这六大行业。
  1、高耗能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使用效率指的是单位能源消耗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在统计中使用能源消耗强度指标来表示。能源使用效率的倒数即为能源消耗强度,表示创造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消耗强度越高,则能源的使用效率越低。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从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及平均值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比较中可以看出,2006年全国工业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1.92吨标准煤/万元;六大高耗能行业的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4.42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工业平均数的2.3倍。其中最低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能源消耗强度仍高出全国工业平均水平3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最高,相当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3.18倍。可见,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远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2、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可以通过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来表示。总资产贡献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平均值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比较,2006年全国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2.74%和6.74%;高耗能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1.02%和5.16%,略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7.2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这与近两年来有色金属产品国际价格上涨关系密切;但是其它五大高耗能行业,虽然也存在价格上涨因素,但是总资产贡献率仍然均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来看,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两个行业略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之外,其他行业也均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因为国际油价的持续大幅上涨,甚至出现了成本费用利润率为负的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耗能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整体上远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而该行业的经济效益整体略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耗能行业在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都缺乏优势,单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当控制这一行业的发展。
  (二)高耗能行业在全国工业中的经济贡献及其能源消耗代价
  1、高耗能行业在全国工业中的贡献和地位
  从效率角度来看,虽然高耗能行业不具有优势,但是毕竟这一行业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000-2006年期间,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约为30%, 从变化上来看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 同期全国工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0% 左右并且也是略有上升。这说明,从产业地位来看,高耗能行业以及整个工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略有提升。
  2、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规律:横向比较来看,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远远超过该行业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也就是说,该行业对经济增长创造的贡献,是以两倍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因此该行业的发展从可持续的角度来说也是不经济的。纵向比较来看,2000-2006年,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略有上升但变化不大。这与其在工业结构中相对稳定的地位有关。
  这两组数据说明,虽然从节能角度来说,高耗能行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该行业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又非常重要,因此在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必须慎重。
  (三)高耗能行业几项指标的纵向比较
  1、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绝对数额呈不稳定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 2000-2006年,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总体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其增长速度又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4年之前是高速增长阶段,在2004年达到37.38%的高点之后又呈现出略有下降的趋势,但是6年来总体的趋势仍然是增长。
  


  另一方面,无论处在上升趋势还是处在下降趋势中,各年的增速均远远高于当年全国GDP的增速,在2004年甚至高出2倍以上,即使是在有所下降后的2006年,也还超出当年GDP增速的1倍多。这说明高耗能行业对于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也就是说该行业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还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的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
  从表1可以看出,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绝对数额的增速总体上也呈现出上升态势,高点也出现在2004年,与该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表现出同向变化的相关性。
  但是从增速的对比来看,该行业各年能源消费的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就是说,这一行业是以相对较低的能源消耗的增长换取更高的经济增长,这归功于技术进步对于生产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的双重贡献。
  3、高耗能行业能源使用效率的变化
  从表1 可以看出,2000-2006年,高耗能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并且这种逐年提高的态势,没有受到能源消费增速和工业增加值增速波动的影响,这也从侧面表明技术进步是使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但是从能源使用效率各年增长的速度来看,却呈现出了极不稳定的特征。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应当是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在技术投入以及节能增效政策落实方面的巨大差距造成的。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措施制定提供了启示。
  (四)高耗能行业发展现状的结论和启示
  1、无论从高耗能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还是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来看,这6大行业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视并且难以替代的,因此,以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降低能耗的途径需要慎重。也就是说,如果要降低该行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前提条件必须先解决经济增长对该行业产品的巨大需求问题。而这又必然牵扯到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的发展乃至经济增长动力模式的选择等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因为事关全局所以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措施的制定也需加倍慎重。
  2、通过高耗能行业与全国工业之间的横向对比可以看出,高耗能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不足。但是该行业有关指标纵向对比的结果又证明,技术进步可以削减这种不足。因此可以说,对高耗能行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技术进步相比于产业调整来说,更加单纯也更加易行。
  
  二、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基于以上分析,对我国高耗能行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技术进步作为高耗能行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由于技术进步相比于产业调整来说,在实施的简单性、易行性和显效的速度方面更具优势,特别是技术进步与当前我国经济较快速增长的要求不存在矛盾,所以笔者认为应当把技术进步作为高耗能行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在这一核心战略的落实方面,高耗能行业资源使用效率近年来所呈现出的不稳定增长的特点已经给了我们充分的启示,所以下一步的工作应当特别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节能降耗政策的全面落实。为此,可以根据各地区、各行业发展的不同情况推行有差别的刚性指标,并且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内容之一,以保障政策的落实。所幸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充分重视,并在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中规定了以上管理制度。
  二是在投入方面,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一方面,通过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来协调节能技术水平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不平衡;另一方面,运用税收政策、税率杠杆等调节手段,引导企业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采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的产业调整措施虽然与经济增长的要求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矛盾,但是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却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选择。因此,在高耗能行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中,也应当对产业结构调整措施给予必要的重视。基于高耗能行业对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现实意义,在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政策的制定上,不能只是简单地削减或限制该行业的发展,而是必须在解决经济增长对高耗能行业产品需求的前提下,科学地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否则,高耗能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必将引起价格的持续上涨,随之产生的将是该行业更加强烈的投资冲动。因此,在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必须考虑高耗能行业的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个方面。
  1、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
  六大高耗能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是各行各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能源和原材料,所以在需求管理方面,必须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以下特点:一是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因为我国目前的建设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中西部差距和城乡差距还很大,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只能加强而不可能削弱,对高耗能行业产品的需求将很难压缩。
  在制造业方面,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将我国打造为“世界工厂”的政策主张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对高耗能行业产品需求的增长趋势恐怕很难改变。较为可行的做法只能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来控制对高耗能行业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
  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方面,我国是典型的以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投资率过高会直接增加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并且国际经验表明,靠投资拉动最终会导致投资效率下降;而投资效率的下降又会进一步导致投资的继续增加。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制造业特别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仍然占据重要位置,这样的出口结构也不利于节约能源;同时,出口拉动型增长还会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诸多压力。所以,这种靠投资拉动、靠出口消化的经济增长类型是不可持续的,必须有所转变。但是也要看到,如果以国内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不仅涉及到我国居民的储蓄和消费习惯,更重要的是与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和教育制度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多方面的深层次改革以及体制建设密切相关,不是仅靠经济政策所能实现的。
  总之,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方面,绝不能仅仅简单地控制和削减高耗能行业本身,而是必须以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类型的转变以及各种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和建设为前提。
  2、供给管理的政策措施
  既然高耗能行业在需求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那么,短期内既要满足经济建设对高耗能行业产品的需求,又要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就必须同时在供给方面做文章。
  首先,贸易替代措施。我们知道,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一种产品的需求可以通过本国生产和对外贸易两个途径来满足。因此,在控制高耗能行业国内生产投资规模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贸易途径来解决供求矛盾。但是,贸易替代措施也面临着自身的难题,这就是重要工业产品的国际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化解国际价格波动风险的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国际投资市场上的各种对冲工具之外,还可以采取资本扩张的方式,有目的地收购、参股国际上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来保障供应,通过股权收益来抵消价格波动的损失。
  其次,海外直接投资措施与企业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我们知道,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的“污染避难所假说?譹?訛”,对于高耗能行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启示意义,我国也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的安排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第一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具有环境资源禀赋、能源和原料资源禀赋甚至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禀赋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高耗能生产企业,将高耗能产业部分地向国外转移;第二步,将这些海外投资企业纳入到以国有资本为主的全球性的公司集团体系之中,利用跨国公司的内部化优势以低成本的贸易方式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在生产、销售和研发等所有环节实现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综上所述,在经济增长前提下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能简单地通过控制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规模来完成。在高耗能行业的发展战略选择上,应当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方面,必须采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方涵)
  
  注释:
  1 “污染避难所假说”是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以及跨国外部效应评价的一种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标准都显著地低于发达国家,根据资源禀赋说,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产业有可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施加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鹏、顾晓薇、刘敬智、王青.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J].资源科学,2005,(05).
  [2] 我国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展开专项检查[J].金属矿山,2007,(07).
  [3] 解振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整顿势在必行[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7,(07).
  [4] 江国成.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清理情况面临检查[N].人民日报,2007.
其他文献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山西阳泉045001)    摘要:绿色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生产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国家和地区掀起绿色营销大潮,绿色营销逐渐成为21世纪营销的主流。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旨在帮助企业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使企业通过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统一,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绿色营销;传统营销;绿色消费  中图分类号:F7
期刊
摘要: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农村立法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这些立法的实施状况不尽如人意。以社会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观察发现:农民对立法参与不够;立法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和农村法制文化传统的忽视;以及地方行政力量的不当干预是问题的根源。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以社会生态学观点提出了农村法制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生态;农村法制;实施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实施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根据价值链相关理论,选取2001-2004年正式使用ERP的上市公司作为检验样本,以正式使用ERP管理系统的年份为基年,对实施前两年和实施后两年的企业绩效进行配对样本统计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实施了 ERP 系统的公司业绩增长显著。这表明企业在引入ERP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短暂的刺激,企业披露ERP使用的信息在资本市场上是一个好的信号
期刊
摘要:信息化给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征,信息化也给内部控制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探讨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李伟(1968-),男,北京市人,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经管系高级经济师、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及企业管理;  邵东华(1964-),
期刊
(襄樊学院,湖北襄樊441053)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融资渠道不足。本文对传统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BOT、TOT、PFI以及新兴的ABS、PPP等形式进行比较研究,以对拓宽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项目融资  作者简介:吴时舫(19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于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白果树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基于该村各个时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人力投入情况,总结出不同时期人力投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重点讨论了政策对于人力投入的影响。文章指出,现阶段农业对于农民重要性的下降以及水利设施的外部性是造成目前水利设施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人力投入  中图分类号:F303.1
期刊
摘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谋求“跨越式”发展的明智选择。湖南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省份,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本文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与现状的基础上,基于SWOT模型,系统研究了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由此提出推进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湖南;产业集群;经济欠发达地区  作者简介:夏华丽(1981-),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期刊
摘要:医用化学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之一,其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全面掌握和融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优良思维的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传统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与不足,介绍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诸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8-0057-02    现代医学
期刊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由于排放法规测试循环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在引进了实际道路行驶排放试验(RDE)之后,这意味着过去对于发动机稳态性能的开发与研究不能很好地适应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的挑战,因此针对发动机瞬态工况的测试尤其是深入研究在整车匹配状态下的发动机工作性能对改善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本文通过建立整车模拟测试平台对发动机在整车匹配状态下瞬态工况的测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整车模拟测试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整车模拟测试平台的功能需求分为整车动力特性中
摘要:提高部队经费使用效益、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是加强部队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压缩经费开支计划,加强经费开支的控制和经费开支的监督等方面就部队如何进行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消防部队;消耗性开支;压缩;对策   作者简介:温丽华(1973-),女,广东阳山人,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财会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