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fas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近感,幼儿到大自然中实践学习十分重要。根据这一理念,幼儿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园周边环境让幼儿亲近自然,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同时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大自然是幼儿的生活宝库,是幼儿的活教材。教师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回归自然的真性,在自然中拥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亲自然;探索;回归;本真
  一、引言
  大自然对于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感官能够获得充分的滋养,情感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同时还能收获极大的精神满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亲近自然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间接地减少了幼儿与自然的接触,亲自然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二、走近自然,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就在幼儿的身边,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大自然,他们的生活融入大自然之中,到处充满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大自然孕育生命,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
  第一,回归自然,分享快乐。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泛灵心理,他们存在一种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心理倾向。这一心理倾向让幼儿们天生就具有与自然万物交流、对话的天赋和兴趣。每个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认识。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坐落在莆田二十四景的石室岩下,地处下磨溪畔,四周被南湖公园、凤凰山公园、天马山麓、东圳水渠、下磨溪上游、市政广场、泗华溪畔、天龟路、绶溪公园环绕着,周边有着“鲤鱼含翠,山风悠悠;小桥流水,水声淙淙”的野外场地,可以作为幼儿的亲自然活动场所。为此,我园教师运用有限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通过一个集中教育活动、一次实践经历、一次区角创设、一次水渠散步等等,抓住机会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无限发展。现在有许多幼儿都被“困”在一座座的高楼大厦里,或住在高高的围墙内,很少与大自然有接触。幼儿亲自然的时间已经逐渐被电子产品所占据,对大自然里的风雨雷电、沙水土石、动植物等都不甚了解。他们或许会在游戏里玩农场收菜的游戏,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菜是如何生长、采摘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将自然“还”给幼儿,不仅要利用沙池和水池已有资源引导幼儿探索,还可以适当带领幼儿走出校门,到野外、树林、草地开展活动,让他们参与亲自然活动,分享亲近自然的快乐。
  第二,亲近自然,观察探索。大自然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它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热爱科学提供有利的条件。春天到了,我带幼儿们到户外找春天,他们在花坛边发现了一只蜗牛,就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蜗牛爬得这么慢呀,我走一步的距离它要爬好久呢!”“因为蜗牛没有脚啊。”于是,我就与他们一起到处找蜗牛,并很夸张地问幼儿:“蜗牛的眼睛在哪儿啊?”有个幼儿就立即回答:“妈妈说蜗牛的眼睛就在触角上!”又有幼儿问:“蜗牛爬过的地方怎么湿湿的?”对于幼儿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时难以回答出来,就要坦率地告诉幼儿:“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懂,不过我们可以一起找答案。”教师能回答出来的也不用马上做出回答,应引导幼儿深入地观察下去。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可以适当地给予幼儿指导,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在春天的时候,我带领幼儿走进幼儿园旁边的凤凰山公园、石室岩景区的小树林,开展一次“小树林里的奇妙探险”的亲自然活动。我事先让幼儿观察小树林的树木以及各种形状的叶子,但是幼儿们很快就穿过了小树林,来到了一块非常宽敞的草地上,幼儿们发现这片草地时不约而同地惊叹道:“哇,好美啊!”莹莹小朋友在草地上小心摘下一朵粉紫色的小花朵,请琳琳帮她戴在头上,接着她又摘下几朵红色的小花放进她事先带来的篮子里。芳芳小朋友用她带来的小铲子挖了几棵兔子草,说要带回去给自然角的小兔子当食物。好动的刚刚本来是撒野似的在草地上奔跑着,却突然止步不前,原来他发现了草地上有一只蚂蚱在一片小叶子上停留,他屏住呼吸,小手小心翼翼地靠近,快速地抓住了蚂蚱。
  在夏天的时候,我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门口下磨的小溪里玩耍。我请小朋友走到小溪中,他们挽起裤脚,慢慢地走进溪里,让清凉的溪水冲刷着小脚丫,看着溪水在脚丫旁溅起朵朵白色的小浪花。明明小朋友一直目不转睛地观察着溪水,他紧张地说:“老师,我被冲走了。”原来他误以为自己随着溪流在往前。晨晨小朋友发现了小溪里有螺,冰冰还发现有鱼,他们兴高采烈在溪流中抓起了鱼、捡起了螺,清澈的溪流被他们都搅浑浊了。在小溪中,幼儿对小溪中的小动物以及水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亲近自然,点燃幼儿探索的思维和想象
  让幼儿亲近自然,是顺应其成长的天性,也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探索知识,创作作品,启迪幼兒的智慧,开启幼儿想象的大门,让幼儿从中获得快乐成长的积极情感体验。亲近自然对幼儿的生命成长乃至成人以后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第一,创设条件,与大自然对话。教师要积极创设一切可利用的条件,让幼儿与大自然对话。例如,我园在操场西方的草坪上用防腐木创设了种植区,每个班创建属于自己特色的自然角。操场草坪旁边留有一块空地,种植不同蔬菜、水果以及花卉,幼儿们可以与果树来个“亲密接触”,观察果树的开花、结果等自然变化。春天万物复苏时,幼儿们可以给果树浇水、施肥,观察果树的生长变化。等到硕果累累时,幼儿们可以来采摘,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第二,自主创新,变废为宝。大自然是天然的活动区,其中资源丰富。在“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一同收集了不少的材料,有牙膏盒、卷纸芯、洗衣液瓶、饮料瓶、蛋托、一次性餐盘等等。我们考虑到幼儿园的走廊没有利用起来,就请幼儿们用回收的废旧物品对楼梯走廊进行创设与布置,建设一条文化长廊。小班的幼儿们将一次性纸盘用折、剪、粘贴的技能制作了海洋里的小动物,中班的幼儿用卷纸芯做出了可爱的小黄人,大班的幼儿则用蛋托做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装饰画。我们还将花生牛奶的瓶子做成高尔夫球杆,牛奶罐变成梅花桩,把洗衣液瓶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花瓶……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既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环保意识。
其他文献
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教学研修活动。它的基本环节包括:①研修准备:确定学科和研究的主要问题。②研修过程:教学设计—课堂观察—问题诊断—改进教学设计、课堂再观察—讨论与分析—改进—体会和感悟。研修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效果等。③研修总结:以精细的观察、真实的数据统计、科学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闪光的地方,从而强化教
在普通话教学中,学生的方言就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普通话教学的进程,不断影响和制约着普通话的教学。客观地说,一个人从出生起,就置身在一个方言环境里,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向他的父母和其他人学习这种方言。当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普通话教学后,方言区的学生就开始处于一种尴尬的双语环境中:在学校,要在一种强制性和任务性中学习普通话,离开学校后,又要自觉地运用和进一步学习本地区方言。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要根据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要让阅读教学释放出对话的魅力,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实际,创设对话生存的“土壤”,让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对话关系,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为对话而变得更精彩。  一、链接生活,在感悟中对话  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品用生动的语言将生活化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然而现在的教育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教育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教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展开,育人常常被忽略,即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很难。故而有必要呼吁现代教师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重新找回教育的本真。  现在党和政府继续倡导教书育人并加强德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不同的教学岗位和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责任,要使教书育人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部分幼儿园存在着教学管理不够规范与科学的现象,导致了整体教学成效低下。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管理者,一定要强化科学管理,抓住教学管理中的重点环节与重要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把好关口,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注重研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学管理成效。    一、重抓集体教学研究,严把教案设计关口  教案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虽小却举足轻重。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教育的细节体现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关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对班主任而言,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我班的苏蓓(化名)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性格内向、乖巧懂事、学习认真的孩子,只不过有些木讷罢了。所以我平日里把更多的关
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是表现中国画空间感、艺术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可以创造出一种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反衬出艺术的虚,达到一种虚与实的和谐统一。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艺术性很强的信息和情感的双边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全盘授予,而要善于引导、启迪,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深深感
一、品味“种子文化”  “种子文化”是崭新的幼儿园文化理念。第一次听到这个全新的概念时,我细细记下了这段话:把每个孩子视为一颗珍贵的种子,以蕴含童趣的物质文化为种子成长的肥沃土壤,以全面平衡的课程文化为种子成长的灿烂阳光,以亲密互动的师幼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清新空气,以平等对话的家园文化为种子成长的涓涓溪流!  1.幼儿与“种子文化”  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决定着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如果单词掌握得不好,要熟练应用英语是不可能的。魏尔金斯曾说:“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陷入单一化、模式化的局面,而且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加之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策略,经常孤立地、机械地去学习、记忆单词,事倍功半。所以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改变了教师的一些教学理念。但深入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并没有随着课改的进程得以显著提高。还有很多老师关注的不是真正的学习质量,而是学习形式;注重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学习结果。我们一味所追求的智慧课堂,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关注人的精神,激发人的学习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聚焦课堂:同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