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改变了教师的一些教学理念。但深入课堂,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并没有随着课改的进程得以显著提高。还有很多老师关注的不是真正的学习质量,而是学习形式;注重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学习结果。我们一味所追求的智慧课堂,路在何方?笔者认为,关注人的精神,激发人的学习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聚焦课堂:同一道“菜”,为何“味道”迥异
一次六年级学习情况检测后,我和一位老师(教龄15年,下面用甲表示)一起去听某老师(教龄只有3年,下面用乙表示)的试卷讲评课。
※ 乙教学片段
乙:我们班的成绩居全年级最差,平均分只有63.1分,真搞不懂你们是如何学的。试卷中的XX等题目,都是在练习中反复练习过的,很多同学都没有答对,太不应该……
……
乙(满脸的怒气):这个题目(题如下:把50克糖溶解于2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_。A.1/4 B.1/3 C.1/5 D.无法确定)已讲过多次,然而大部分同学还是错。究竟是怎么搞的?你们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这时的课堂气氛更加紧张。看得出来有些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挨骂)
……
一节课下来,乙讲评了10道填空题、5道是非题和5道选择题。由于讲评的题目较多,因此课堂上几乎是乙老师一讲到底。
※甲教学片段
甲: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这次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情况如下:平均分65.7分。当然,和最高班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老师希望你们在后续学习中鼓足干劲,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好不好?
同学们大声地说:好!
……
甲:关于糖水这一问题,大家都做得不好。选A、B、C、D选项的同学都有。下面谈谈你们选择的理由。谁来说呢?(向同学投以鼓励的眼光)
同学1:我选A。理由是50除以200得1/4。
同学2:我选B。理由是50除以200,减50的差,得1/3。
同学3 :我选D。我不知道怎样计算。(许多同学发笑。甲及时制止,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回答)
……
甲:请XX同学谈谈选择C的理由。
XX同学:因为题意要求是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所以我把50除以50加200的和,得1/5。
甲:请同学们讨论上述几位同学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看看哪种正确?
同学5:XX同学的思路正确,本题应选C。(绝大部分同学附和)
甲:说得好。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析题意,“糖”占“糖水”,也就是必须先求出糖和水总共的质量,然后求出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
(后面,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简单归纳,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
同一道“菜”,为何“味道”迥异?下课后,我邀请甲、乙老师座谈。
二、案例解析:给不同的“客”呈不同的“菜”
1.变“无情”的批评为“有情”的提醒
同一讲评内容,通过上述两种教学后,课堂的味道却不同。一位采取的是批评、否定的态度,对学生的成绩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位采用的是肯定、鼓励的态度,既指出学生学习的不足,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应该说甲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是值得学习的。要知道,你对学生不满,学生也同样对你不满,只不过是不敢表现出来。一旦教与学产生对立的情绪,你的教学效果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序、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心理互动,才能为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提供重要保证。
2.变“填鸭”的主导为“自助”的美餐
乙老师的教学,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是教师预设的,师生的单向沟通联系等无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显然违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的要求。甲老师的教学,先鼓励学生独立说出自己的想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进而得出共同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宽余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空,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变教材的“奴隶”为学习的“主人”
两位教师在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其设计和组织的数学教育环境为什么如此大相径庭呢?归根结底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所致:前者把知识掌握和应用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往往表现出如下“双重”特性。即:相对学生的学来说是权威——其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与进程,但相对于教材或教案来说又成了它们的奴隶——其不敢越“教材”半步,以落实教案为己任。而后者,那充满教学张力与创造活力的课堂教学却折射出了教师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石佛小学)
一、聚焦课堂:同一道“菜”,为何“味道”迥异
一次六年级学习情况检测后,我和一位老师(教龄15年,下面用甲表示)一起去听某老师(教龄只有3年,下面用乙表示)的试卷讲评课。
※ 乙教学片段
乙:我们班的成绩居全年级最差,平均分只有63.1分,真搞不懂你们是如何学的。试卷中的XX等题目,都是在练习中反复练习过的,很多同学都没有答对,太不应该……
……
乙(满脸的怒气):这个题目(题如下:把50克糖溶解于2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_。A.1/4 B.1/3 C.1/5 D.无法确定)已讲过多次,然而大部分同学还是错。究竟是怎么搞的?你们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这时的课堂气氛更加紧张。看得出来有些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恐挨骂)
……
一节课下来,乙讲评了10道填空题、5道是非题和5道选择题。由于讲评的题目较多,因此课堂上几乎是乙老师一讲到底。
※甲教学片段
甲: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这次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情况如下:平均分65.7分。当然,和最高班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老师希望你们在后续学习中鼓足干劲,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好不好?
同学们大声地说:好!
……
甲:关于糖水这一问题,大家都做得不好。选A、B、C、D选项的同学都有。下面谈谈你们选择的理由。谁来说呢?(向同学投以鼓励的眼光)
同学1:我选A。理由是50除以200得1/4。
同学2:我选B。理由是50除以200,减50的差,得1/3。
同学3 :我选D。我不知道怎样计算。(许多同学发笑。甲及时制止,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回答)
……
甲:请XX同学谈谈选择C的理由。
XX同学:因为题意要求是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所以我把50除以50加200的和,得1/5。
甲:请同学们讨论上述几位同学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看看哪种正确?
同学5:XX同学的思路正确,本题应选C。(绝大部分同学附和)
甲:说得好。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于分析题意,“糖”占“糖水”,也就是必须先求出糖和水总共的质量,然后求出糖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
(后面,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简单归纳,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
同一道“菜”,为何“味道”迥异?下课后,我邀请甲、乙老师座谈。
二、案例解析:给不同的“客”呈不同的“菜”
1.变“无情”的批评为“有情”的提醒
同一讲评内容,通过上述两种教学后,课堂的味道却不同。一位采取的是批评、否定的态度,对学生的成绩表示极大的不满;一位采用的是肯定、鼓励的态度,既指出学生学习的不足,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应该说甲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是值得学习的。要知道,你对学生不满,学生也同样对你不满,只不过是不敢表现出来。一旦教与学产生对立的情绪,你的教学效果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序、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心理互动,才能为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提供重要保证。
2.变“填鸭”的主导为“自助”的美餐
乙老师的教学,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都是教师预设的,师生的单向沟通联系等无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显然违背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的要求。甲老师的教学,先鼓励学生独立说出自己的想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了学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进而得出共同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宽余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空,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变教材的“奴隶”为学习的“主人”
两位教师在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其设计和组织的数学教育环境为什么如此大相径庭呢?归根结底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所致:前者把知识掌握和应用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往往表现出如下“双重”特性。即:相对学生的学来说是权威——其主导着教学活动的方向与进程,但相对于教材或教案来说又成了它们的奴隶——其不敢越“教材”半步,以落实教案为己任。而后者,那充满教学张力与创造活力的课堂教学却折射出了教师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石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