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u0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是表现中国画空间感、艺术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可以创造出一种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留白”并非空而无物,而是相对于物象的实反衬出艺术的虚,达到一种虚与实的和谐统一。
  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艺术性很强的信息和情感的双边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全盘授予,而要善于引导、启迪,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深深感知历史,理解历史,使其主体意识能充分发挥,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
  对于我们从教者来说,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教育学奠基人、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而各门艺术之间是相通的,在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将“留白”智慧运用到其中,构成课堂教学的“虚实相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达到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一、留出自由成长的时间
  据美国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许多好处: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强学生的信心;可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答案的多样性……反之,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使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种提问的效果可想而知,课堂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出“弹性化”的预设方案,要为学生的自由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白,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质疑、讨论,努力追求启发学生思维的艺术效果。教师通过恰当“留白”,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最终生出“实”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在这一课中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是本课的难点,高一同学历史知识分析能力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且分封制相关知识也是刚学过,肯定一时不能给出理想答案,这时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适时提示学生可以从郡县制与分封制实施的条件、内容、影响等方面考虑,而不是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而全盘托出。我在解决这一知识难点时,也对课堂进行了“留白”处理,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教师交流的准备,最终结果也使我很满意。
  许多教师往往误以为越是重点和难点,越要讲得多、讲得深,学生才容易理解,这实际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此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在问题关键处作适时的停顿,有意留一些“空白”,让学生静思、领悟,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更理想。
  二、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
  历史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灿烂文明,畅游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可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这一“过去式”的特点,留出空间的空白,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史料,让学生穿越时空,展开合理的推测与想象,在大脑中构建起当时的历史场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是《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相关历史知识的介绍,请学生想象制作重达八百多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在当时需多少人、多大场面才能制成?再请他们想象唐朝越窑的秘色瓷为何直至1987年才在陕西法门寺出土,它到底有多神秘?再请他们想象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怎样才能做到“薄如蝉翼”,重量连一两都不到呢?别忙着赶进度,你就站着微笑地看着这些高一的小朋友,一张张小脸呈现出惊讶、感叹状。如果说这种思考还停留在浅层次,那么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涉及到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三者之间相互关系,这需要学生结合政治学、经济学相关原理,并且经过辩证全面的考虑后才能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回答。看着学生时而紧皱眉头,时而展颜大笑,时而交头接耳,时而群情激愤……我只是穿梭在学生中间,有时侧耳倾听,有时微笑鼓励,有时适当点拨……师生全情投入,何等热闹的一幅场景!
  法国教育学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思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从学习中学会“思考”,从而生成“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口。”我想,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白”,不仅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而且传递的是对学生的信任、期望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历史学科的魅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留出为师者温情的人文关怀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堂上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告知学生,这样只会束缚其个性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留出适当的空白,在有些问题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会。正如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事件,如学生对商鞅、洪秀全、李鸿章、拿破仑等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的评价上,意见就不统一。老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质疑,如果争议颇大,学生又兴趣盎然,我就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相关文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然后在课堂上再让他们各抒已见,相互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样的历史课堂不仅不会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再是个别优生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大舞台。
  每一位教师都应牢记: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只有在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前提下,教师努力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思维天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敢于“留白”,让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放胆去说,教师也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不会因为害怕说错而不敢提问,一味接受。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鼓舞。”我想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最本质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总之,课堂“留白”不仅是一种减负增效的方法,更是一份教学的艺术和智慧。在课堂上,教师在某一时刻放慢节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我领悟及合作探究,恰恰是这种课堂上的“空白处”促成了学生思想火花的迸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一直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我觉得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拓展学生思维,有助于塑造学生主体人格,同时也使得历史课堂氛围更加民主、和谐,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课堂“留白”绝对不是“磨洋工”,而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充分尊重,是教师智慧的一种完美体现。真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这一份智慧,促使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学滋养灵魂,培养根性;国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建设文武兼修课程,将武术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以文束武,用诵读口令指引武术动作,以武修文,用武术套路演绎文学韵味,实践国学与国术两种基本形态的融合与运用,落实课程实施与评价,培养健康儒雅的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文武兼修;国学;国术;校本课程  湖南省长沙县泉星小学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质,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作文难,难作文,一见作文就头疼”是农村小学生流行的一句话,也揭示了农村学生写作的现状。 农村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获得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课外书少,知识面也不及城里孩子丰富,因此孤陋寡闻,腹内空空,囊中无物。由此使得一部分同学一遇作文就畏惧、埋怨甚至诅咒, “最讨厌写作文”。对于如何下笔,脑子里一片空白,理不出头绪,万般无奈,只好咬着笔头,数着格子,艰难“跋涉”,压力很大。久而久之,学生对
高中生物,课时少,容量大,如果不引导学生自学,一味地让学生跟着教师去听记,学生学得被动,教师教得也无趣,教学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翻看高中生物课本,我们就会发现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大多内容都是按自学的路子来设计的。这与课标的“自主探究”的理念也是吻合的。杨贤江说,自学成才“第一对所学习的功课一定是要适于自己的兴趣。第二学习要专注。第三学习要自信。”  一、赋之以趣,乐以忘忧  高中生物中有许多的小故事
摘 要: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发现学生行为的价值,情真意切地对待学生,善于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理,都是教师需要加以修炼的品质。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改进短板,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虽然可以把正圆的图像看“扁”,但更多的时候不可将人也看“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慧眼识人,特别是对成长中的学生。  关键词:看图;看待问题;看待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7
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教学研修活动。它的基本环节包括:①研修准备:确定学科和研究的主要问题。②研修过程:教学设计—课堂观察—问题诊断—改进教学设计、课堂再观察—讨论与分析—改进—体会和感悟。研修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教学效果等。③研修总结:以精细的观察、真实的数据统计、科学的分析,帮助教师准确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闪光的地方,从而强化教
在普通话教学中,学生的方言就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普通话教学的进程,不断影响和制约着普通话的教学。客观地说,一个人从出生起,就置身在一个方言环境里,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向他的父母和其他人学习这种方言。当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普通话教学后,方言区的学生就开始处于一种尴尬的双语环境中:在学校,要在一种强制性和任务性中学习普通话,离开学校后,又要自觉地运用和进一步学习本地区方言。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要根据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写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对话?要让阅读教学释放出对话的魅力,需要教师立足教材实际,创设对话生存的“土壤”,让师本之间、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互动的对话关系,从而让阅读教学因为对话而变得更精彩。  一、链接生活,在感悟中对话  纵观人教版小语教材的课文,有不少课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作品用生动的语言将生活化
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然而现在的教育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教育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教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展开,育人常常被忽略,即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很难。故而有必要呼吁现代教师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重新找回教育的本真。  现在党和政府继续倡导教书育人并加强德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在不同的教学岗位和不同的教学环节,都要明确自己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责任,要使教书育人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
在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中,部分幼儿园存在着教学管理不够规范与科学的现象,导致了整体教学成效低下。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重视,作为幼儿园教学工作管理者,一定要强化科学管理,抓住教学管理中的重点环节与重要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把好关口,全面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在实践中注重研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有效提升了教学管理成效。    一、重抓集体教学研究,严把教案设计关口  教案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就像我们身上的细胞,虽小却举足轻重。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教育的细节体现在教师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关爱、“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对班主任而言,细节决定班级管理的质量与效果。  我班的苏蓓(化名)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性格内向、乖巧懂事、学习认真的孩子,只不过有些木讷罢了。所以我平日里把更多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