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谈王明中毒事件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iamei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发于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时期的“王明中毒事件”,是一起歪曲和丑化中共党史并长时间在国際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王明在其遗著《中共五十年》(原名《中国共产党五十年和毛泽东的叛徒行径》,又译作《中共半世纪与叛徒毛泽东》)中骇人听闻地诬蔑中共中央、毛泽东派中央办公厅主任李富春指使中央医院院长傅连唪和主管医生金茂岳“蓄意毒害王明并摧残他的健康”,该书自1975年在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以来,王明中毒事件至今仍堂而皇之地被境外出版物不断地复制、贩卖和炒作为所谓的政治阴谋,影响极其恶劣,成为敌视中国以及歪曲丑化中国共产党和诋毁诬蔑毛泽东的新闻噱头,愚弄和欺骗了许许多多不明真相的人们。
  曾任公安部副部长的凌云,当年就在中央社会部工作,并直接参与了金茂岳在中央社会部关押期间的审讯工作。他回忆说:“金茂岳同志是好同志,在延安医疗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个名医,大家都很尊重他。为什么把他送到枣园呢?因为那个时候正在开展整风运动,而整风的根本问题就是清算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代表就是王明。当时,在中共中央高层范围里头,王明是被批判的对象。王明生病后,金茂岳负责给他看病。在治疗中,因为王明尿中有问题(药物副作用发生了慢性中毒),他就提出来说金茂岳暗害他,这当然成了一件大事情。但更大的事情是,金茂岳为什么要害王明呢?显然,这涉及党中央内部的斗争,王明向中央发难,暗示这是党中央和毛泽东这些人要整死他,金茂岳来执行这个事情。这就成了党中央的问题了。中央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中央很慎重,就送到中央社会部进行调查。这是1943年的事情。中央和社会部经过调查,也包括党中央的同志在内,明知道这件事不是这么回事,但中央又不能不把金茂岳送到社会部进行审查,因为王明在闹啊,说是阴谋。因为这涉及到中央的问题,不仅仅是金茂岳个人的问题了。中央社会部有一个同志叫种永骥(后来调到外交部改名叶成章,当过驻外大使),由他专门负责进行研究,认为是药品问题。当时,研究讨论时,我也参与了。磺胺药那时候刚到延安,在世界上也是新药,叫SD、ST、SG什么的,可能在用量上有过量的问题,发生问题也是偶然的东西。中央社会部当时是很清楚的,既不是阴谋,也不是陷害。但王明不相信,一直在那里闹,认为这是阴谋,不是个人问题。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1943年审干最紧张的时期过去后,还是不能处理。到了甄别阶段,还是不能处理。怎么办呢?中央社会部就决定把金茂岳从关押的地方放出来,就住在我住的窑洞隔壁的窑洞。当时关押金茂岳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已经是1944年的时候了。我住的这里是中央社会部的工作区,也没有戒备。他一边做医疗工作,和我们一起吃住,并允许黎平(金茂岳妻子)来过礼拜六(周末放假,夫妻团聚),所以我和黎平也很熟。那时中央社会部就已经写了一个材料(这些材料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装在一个木箱中转运到瓦窑堡,后来被社会部其他科室的同志在处理文件时烧毁了),定性为医疗技术事故。现在我不太记得是1944年的什么时候,李克农找到我,说金茂岳的事情中央认为现在要处理,不能老拖着。怎么处理呢?他说,你去延安市法院联系一下,找法院院长王斐然,给他判下。怎么判?李克农说,判处责任事故(据金茂岳回忆当时定的是“医疗技术事故”——引者注),五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我理解,当时这么做是为了对付王明,不然他还在那里闹。大家心照不宣,我也不便多问,就去了延安市法院一趟,找到法院院长王斐然,定了开庭的日子。开庭的那一天,我弄了一匹马,请金茂岳骑上,我步行,送他去。从枣园到南门外的法院,十几里地。到了法院,开庭很简单,一张大桌子,一个法官。茂岳同志就对着法官站着,我就站在旁边,就我们三个人。法官宣判,判处金茂岳有期徒刑五年,缓刑五年。宣判结束后,金茂岳就骑着马回中央医院了。
  这样的法律判决,显然只是“走过场”。与其说这是中央社会部对关押审讯金茂岳一年多作出的一个形式上的结论,不如说这是中共中央给王明甚至莫斯科一个政治上的交代。但王明、孟庆澍夫妇导演的这场“闹剧”,对金茂岳个人来说,无论是从法律上还是情感上来讲,都是有些冤枉和委屈的。因为在“王明中毒事件”整个过程中,金茂岳唯一的过错主要是没有及时发现护士执行医嘱的错误,致使甘汞的服药时间过长;但因王明实際的服药量并没有超过日服药的最大剂量,所以根本不存在药物性汞中毒的危险,更重要的是王明的身体此后也从未因为在延安中央医院服用甘汞的问题而影响健康。
  但,这就是政治。
  在“关押”金茂岳一年半之后,1944年10月,一场莫须有的“陷害阴谋”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结束了。王明和孟庆澍的无理取闹终于收场了。随后,李克农亲自到中央医院宣布:金茂岳没有政治问题,是个好同志,继续担任中央医院的工作。金茂岳又回到中央医院的工作岗位,继续担任妇产科主任。后来,李克农和杨超带金茂岳去见毛泽东(有的说是给毛泽东看病的时候,亦说是在枣园的一次舞会上),毛泽东握着金茂岳的手说:“茂岳同志是好同志,为党为国受了点委屈,站起来继续革命!”
  毛泽东的一句话,金茂岳感动得热泪盈眶。
  (本文摘自丁晓平著《王明中毒事件调查》,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题目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陈目海,1915年生,福建惠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任红3军团第10团第4连司号员。曾参加平型关战役。1982年离休。  设伏未果,转为阻击  1935年8月,红军总部把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其时我在右路军红3军团第10团。9月,跟随中央北上的部队改编为红军陕甘支队,红3军团改称陕甘支队第2纵队,第10团则改为第10大队。我们过草地、越高山,来到头道川西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晚年的薄一波常常把孙中山的这句名言题写给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其实,这也是薄一波这位有着82年党龄的老资格革命家一生的真实写照。  说没有做大官,当然只是相对而言。他晚年德高望重,长时间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被尊称为“薄老”。但他一生大多只任副职,只当副手: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华北局第二书记、中财委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顾委常务副主任。他去世时,各大报以“中共中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尼赫鲁,为了表达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为了加强中印人民在共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斗争中的合作,于1939年8月23日至9月5日,对中国进行了首访。访问期间,尼赫鲁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最高礼遇,国民政府最高层和中共主要领导都同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共报刊纷纷发文,称其为“印度民众的伟大领袖”、“我们民族的这位亲切的朋友”。尼赫鲁自己也称这次访华是“印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
在湖南省中西部雪峰山山脉中段有一座山峰,海拔1493米,因“秦卢生隐于此,以西望武冈侯生所隐之云山”而得名望云山。山下的宝庆县隆中乡田家垄(今隆回县金石桥丰云村)汪家屋场中住着一户游姓人家,游家共有三兄弟,老大联光、老二联金、老三联耀。1903年10月10日,游联耀之子出生,取名游祖穆,字步瀛(仁)。游步瀛1923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后,在第一期第一队学习。1925年毕业后留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豪迈地跨进了新的一年。  2019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标志性的一年。  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刚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不久,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隆重的70华诞。  70年,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而在新中国70年前进的铿锵脚步声中,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就了华夏儿女的百年期盼、千年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曾参观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他在记载爱国故事的老照片前驻足端详,动情地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这组照片中有几幅为民族复兴而牺牲的英烈肖像,其中“南开大学创立以后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就是于方舟。“爱国演说血满腔”  “爱国演说血满腔”是于方舟所写《五四竹枝词》中的诗句。在100年
在多元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下,学校采用学院制、书院制发展模式,形成了“二部、四学院、五中心、八书院”的全新组织架构,营造了跨年级、多元选择、自主合作的校园生态,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随之逐步展开。  保障多元发展,实行学院制  学校设立四大学院——行知学院、元培学院、博雅学院、道尔顿学院。不同学院提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科类课程。各学院教师同时担任本学院学生导师,每位导师带15名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
不同时期,毛泽东就新闻舆论工作做过很多的指示,而毛泽东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下面一段他关于报纸宣传的指导意见如今读来仍有深刻教益。  (报纸宣传)下面怎样讲我们就怎么报道,表面上似乎“密切联系实际”,其实是跟着下面走,犯了尾巴主义的错误,结果走向反面,完全脱离实际……  报纸要讲一些事情,又要不讲一些事情,就是要有计划地讲,既不要浮夸,也不要泄气。基本上讲正面的,也讲一部分缺点,讲一些
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中阅尽人间沧桑,尊严在支离破碎的格局中渺如草芥。乱世出英雄,千姿百态、不同凡响的声音、思索和抉择澎湃成潮,潮涌史河。萨镇冰,这个中国近代海军耆宿,一生一世在海上“随波逐流”,却又特立独行,锻造了一段风云际会的峥嵘岁月。走近萨镇冰,就是走近一部跌宕的中国近代史。乘风破浪不是梦  1859年,清咸丰九年,中国大地正在深深地思考如何抵抗英法联军的侵略。萨镇冰在
221厂(对外称国营综合机械厂或青海矿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20世纪60年代前期,我在221厂总部担任行政处副处长。1964年3月的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厂党委书记刁筠寿打来的电话,叫我马上到他办公室去一趟。我撂下电话,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匆匆迈着大步从行政处办公的招待所楼赶往黄楼的厂领导办公室。  进了刁书记办公室后,他一改平时的沉稳态度,既没让座也没倒水,单刀直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