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职工心态分析与对策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步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企业职工特别是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阵痛。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国企职工在思想上矛盾心态突出。一方面,国企职工作为社会的一个阶层,能以积极的姿态对待改革,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但在另一方面,一些职工不能很好地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心态上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具体表现在:一是一边抱怨国有企业缺乏灵活的用人机制,不利于职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而另一边是“一岗定终身”、“进了国企门就如进了保险柜”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因此,当企业在用人制度上加大改革力度,往往会有较大的阻力。二是在国有企业中,职工议论最多、反应最大的,恐怕就数低工资收入和分配体制上的不合理,与此同时,不少人的思想上还有着“分配上大锅饭”的深深烙印,阻碍着企业对分配体制改革的进程。三是不少职工仰慕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公司一流的管理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窗明几净的工作环境,埋怨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措施不严,但这些职工身上,时常会表现出散漫工作作风,以及长年养成的不良卫生习惯。
  其次,国有企业职工在价值取向上功利性倾向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肯定和尊重社会价值的同时,给予了自我价值追求较大的空间。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国有企业职工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是大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从谈利色变到主动追求正当合法的物质利益,为生活水准的提高给予了较高的期望。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在这些年来,国有企业中部分职工,特别是部分青年职工在价值取向上过份地强调功利性,只重“果”不问“因”,片面地认为“能捞到好处就行”,以至于陷入“金钱至上”的泥潭。其主要表现是:不能正确处理好“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重个人轻集体,本末倒置;一些职工干活先讲条件,报酬不合心意就有情绪甚至搁担子;一些职工为自己的私欲甚至窃取、出卖企业的专有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手握实权的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是十分活跃的,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到位,给予正确的引导,就能让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众志成城的局面,使企业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第一,及时解决、纠正国企职工思想上对改革存在的矛盾和困惑心态,使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企业的改革。一是要利用好企业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生动事例,向职工阐明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企业的改革既是历史的潮流,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经营管理机制,甚至沉迷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安逸”、片面的“公平”之中,企业将成为“被温水煮死的青蛙”。二要勇敢面对客观实际帮助职工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告诉职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当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长远发展有矛盾、有冲突的时候,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提倡顾“大我”舍“小我”的精神,要让职工明白舍“小我”固然是痛苦的,但只要能換来“大我”的发展,“小我”的长远利益才有根本性的保证。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改革思路和管理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各项工作中,要真心诚意地尊重职工,要把握职工的思想脉博,客观分析职工队伍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小步走不停步”的策略推进企业的改革,使职工和企业在改革的进程中成熟、发展。
  第二,企业要善于用企业目标去规范和调整职工的价值取向,尽可能使两者做到辩证统一。一是企业在制定企业目标时,要广泛征求和听取职工的建议和呼声。完善程序,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尽可能使职工共同的要求和需求能在企业目标中得以实现,做到企业目标与职工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二是企业目标确定之后,要在职工中进行大力宣传。用企业目标去规范和调整职工的价值取向,教育职工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意识,自觉调整自我价值取向的某些方面,使之与企业目标合拍、一致。三是企业要尽可能为职工实现个人价值搭建平台。企业要建立有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体制,在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为职工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适度流动创造条件,让职工到能充分发挥其自身聪明才智的岗位上去工作,变“要我干”为“我想干”。四是通过爱厂、爱岗和敬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使职工爱厂如家、爱岗敬业,与企业结成“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果真如此,在全厂每个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目标的实现之日,也正是职工的价值需求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之时,即取得企业“大目标”与职工“小目标”同时实现之双赢局面。这种有机的统一,将使职工在生产、工作之中得到极大的精神享受和乐趣,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发展必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单位:重庆清平机械厂)
其他文献
风险投资公司在确定了被投资企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促进风险企业管理层高效地运用风险资本,实现风险企业的最大增值。因此,考虑风险企业特点、研究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管理层之间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及随之产生的代理问题,并探讨风险企业管理层激励约束制度的设计很有必要。  一、风险企业的特点  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日益紧迫使一大批风险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新兴产业的摇篮。风险企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以人为本是其本质、核心和灵魂。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工作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有效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业单位,不管其规模大小、业务性质特点如何,都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范经营风险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就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的情形不容乐观。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症结 
一、牵住成本这个“牛鼻子”——把成本控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生存、发展、获利。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市场价格企业不能左右,但控制成本的主动权却在企业自身。石油行业重组改制后,未上市企业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我们面临“大市场、低效益”局面的原因是价格低,这是事实。但价格的到位,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退一步讲,即使有一天,价格真的提高了,那么成本同样需要控制。在低价格
中国作为一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现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彻底的解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经过近几年几次实质性的期刊整顿(省级以下政府办的期刊要做到人员与政府机关脱离,财务与政府拨款脱离,发行与政府行为脱离)后,我国期刊数量已相对减少,保留下来的期刊因"三
“营销管理乃是发生在当一桩潜在交易中至少有一方正考虑着如何从另一方获得所渴求的反应时而形成的那些目的和手段的过程”。营销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需要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按照“商场如战场”的认识,把总结了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智慧的兵家“圣经”《孙子兵法》所包含的科学思想贯通到企业营销管理实践中去,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由企业家精心培育和提炼出来的一系列基本价值假设。它用以指导企业今后的经营方向及经营理念,从而构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经营哲学。这些价值假设集中表现了企业家的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在经济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微观企业文化,它强调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员工潜力,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企业文化的作用    1、
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技能人才是技能劳动者的优秀代表,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之一。努力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操作技能,与科技和管理人才队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加快产业
一、市场资本和企业竞争力形成的特点  1、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经济世界中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优势所在。竞争力是动态的,它只有随着经济形态和市场形态的变化而调整,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优势。企业要想延长其寿命,就必须培育和发展那些能够形成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理解依赖于关于企业本质的探讨。早期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新古典经济学将其看作是“黑箱”,即一个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