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近八成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热爱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根据这一理论,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读书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只要让孩子对他从事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他就能积极地、热情地完成这项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当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教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干涉。
  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语感环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和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正是创造良好阅读环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一颗小豌豆》,当一颗小豌豆的图像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小豌豆呢,轻轻地点着头,好像在说:“我就想给别人做件好事嘛。让你看到我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我粉红色的花,让你跟我一样,长啊,长啊,长得好起来,我就非常高兴了。”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小豌豆的朴素而又美丽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紧接着让学生想,其他四颗小豌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将故事讲给大家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创设宽松的阅读过程,也就是说,我们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火烧邱少云时“我”的心理感受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充分想象邱少云所遇到的种种情况及“我”的内心感受,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邱少云着想。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中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各项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精心安排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
  首先,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011年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
  其次,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文章中有许多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那么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地理解它们的意思。
  再次,教给学生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在读书时,伴随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也正是我们想要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
  最后,积极引导家庭与学校有机地配合。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不仅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而且要经过教师、家长、学生的配合。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在课余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同时让家长给他们买一些有益的书去读,或是尽可能地让他们到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开阔视野。这方面,我们学校就做得较好,充分发挥了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从2000年至2012年,我校培养了6位清华、北大学子,这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他们做有效的理解
  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让学生边学边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对文章做到深入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实现的。教师按照不同的文章,提供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思路,教给学生精读和泛读文章的方法,主要是粗、细、精、记四种基本方法。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概内容:《将相和》重点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故事发生的年代;再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分组讨论课文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其次细读每个小故事,说出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大体上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因果联系。再次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把刻画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的句子划出来,通过反复读句子,让学生慢慢体会出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最后是让学生简单写出自己对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描写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的故事讲给其他人听。通过这样指导,让学生慢慢掌握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一定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他文献
油菜连作,一是菌核病易逐年加重而导致减产;二是土壤内钾与硼易缺乏而导致减产。而我站每年冬季办油菜丰产样板,都是在杂交水稻田连年连作油菜的,由于着重抓如下五条,都取得
摘 要: 目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讲得很多,有的甚至“满堂灌”、“填鸭式”。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达到多练的目的,就出现了该讲的没有讲,该挖掘的没有挖掘的问题,缺少了知识含量,缺少了厚度与深度。内容精讲要做到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一学就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概念,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绝不能不开金口,不能一味追求少讲。作者对“精讲”谈谈观点
为了研究羊痘病毒蛋白的功能,本实验将山羊痘病毒的DNA结合核衣壳蛋白(ORF31)、融合蛋白(ORF117)、蛋白磷酸酶(ORF72)3个编码基因,分别克隆至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入
摘 要: 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其次,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能够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挥作用;最后,展开小组合作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应用能力培养 现状分析 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正> 1987年,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战后日本新闻传播事业的技术革新》的文章(见《中国新闻年鉴》1987年版),概略地介绍了战后日本新闻业新技术应用的发展沿革及其特点。进入90年代,日本新闻传播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本文拟从以下4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指导该地区有效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创设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我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课题研究中获得的肤浅体会。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K优402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质讪型新质源抗病不育系K17A,与从湖南引进的早熟恢复系402组配的杂交早稻新组合,IWe年4月通过四);;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产量表
夏谷新品种冀谷12号冀谷12号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经有性杂交多代选育而成的一个夏谷新品种。1994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冀谷12号。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绿叶成熟
学理论要精、要管用,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学风。“要管用”,极普通的三个字却包容着极深刻的哲理。其一,这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后得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