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精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讲得很多,有的甚至“满堂灌”、“填鸭式”。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达到多练的目的,就出现了该讲的没有讲,该挖掘的没有挖掘的问题,缺少了知识含量,缺少了厚度与深度。内容精讲要做到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一学就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概念,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绝不能不开金口,不能一味追求少讲。作者对“精讲”谈谈观点与做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精讲
  前一段时间,我从教育专家魏书生的一本书上看到他这么写道:十年来,我之所以教得比较轻松,原因之一就是从讲读课文精雕细刻中解放了出来。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住、能理解的内容。讲得少,学生才有可能记住。一个人正常的讲话速度是每分钟200字,讲10分钟就是2000字,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讲,就是4000字。即使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很重要的信息,学生听了之后也不大可能记下来,即使记下了这1000字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大脑中全部长期保存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因为几天甚至下课后就忘了都有可能),即使这1000字的内容大部分长期保存了,又有多少有再现的价值和可能呢?我们以前读书听老师分析课文时,老师分析的话没记住几句,留下的,还是那些课文本身的内容。
  【一种现象】
  似乎大家、名家的思想在影响我们。一些教师把少讲或者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若是碰到评优课、示范课、比赛课,教师更注意做到不讲或者少讲,而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还美其名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探究,这种做法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真正符合教育家提出的精讲多练的初衷吗?
  【一个反思】
  面对目前课堂中的这种现象,我感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一些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该讲的没有讲,该挖掘的没有挖掘,缺少了知识含量,缺少了厚度与深度。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概念,教师不仅要讲,还要讲深讲透,绝不能不开金口,不能一味追求少讲。
  【几种做法】
  内容精讲就是要做到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一学就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课前预习,放手让学生学;课堂探究,放手让学生研;课后拓展,放手让学生做。教师只在学生学有困难处引导,没有发现处点拨,学有错误处纠正,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到底哪些该精讲,哪些该少讲,哪些不用讲呢?我结合平时教学经验谈谈做法。
  一、简单地方,以学代讲
  教材中有许多段落意思很明白,有些不是本单元本课的重点,这些地方教师可以不讲,让学生自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自学后,教师要检查。
  二、重点地方,以问代讲
  有些课文篇幅长,学生不易把握重点,有的地方学生经过思考是能理解的,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地方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行解决。如教学《望月》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理清课文脉络时,我抛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结构的问题:课文中讲了几个场景?每个场景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学生目的明确,去读、去想、去找、去划,培养自学能力,更容易把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品词悟情地方,以读代讲
  在阅读教学中,读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体会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起重要作用。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课堂上“只闻师语,不见生还”的现象还很严重,学生通过什么方法去自悟呢?实际上,教师讲很长时间学生还不甚了了的地方,让学生有感情地一读就明白了。如《大江保卫战》一文中“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三句,可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读,从读中体会到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对人民的爱,也从中受到教育,这是教师讲所达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不会读或难理解的情况下,教师要做好导读、范读。
  四、突破难点,以议代讲
  课文中有些地方比较难或不好理解,可让学生分组或同桌讨论,从讨论中互相学习,找到答案。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在这篇长文中找到描写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那么,他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可让学生议一议,最后教师总结。议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五、好的写法,以练代讲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跟着“例子”练习说话写作。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写法之后,教师就不需喋喋不休讲写法的好处,学生只有结合课文反复练习才会掌握。教师可安排学生用书上的一个或几个词写句段,或仿写句、段、篇,仿写开头或结尾等。如教学《望月》中的第二自然段月下江景时,我带领学生按作者的望月顺序总结出写法,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望月的经历,按照“有序观察、有序写景”的方法仿写。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就会“创”。
  六、有规律的地方只讲一处,其他授法不讲
  教材上有许多课文的段落写法一样或形式相似,教师可以精讲一段,总结学法,其他的让学生照法自学。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第2~4段都是围绕“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这个问题组织材料的。《莫高窟》一文中的2、3两段分别写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构段方式相同。像这样的课文都可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教师精讲一段,其他学生依照第一段的学法自学。
  七、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讲清讲细
  一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说教师就不用讲呢?不是。那么,讲什么?我认为:讲核心、讲关键、讲盲区,讲那些学生经过了一番工夫(像前面说的)还不懂的词、句、段等。
  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学的内容:哪些是核心与关键,哪里是精髓与“文眼”,哪里有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发散点。凡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凡是课文中重、难点处,教师就要讲清讲细,体现自身的主导作用。
  这样,教师少讲精读,空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牢固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达到培养的目的——学会学习。
其他文献
2003年巴氏杆菌科成立一个新属——鸡杆菌属(Gallibacterium),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G. anatis)是鸡杆菌属的代表种。人们对鸡杆菌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而由于其
一、什么是抗虫棉? 棉花害虫很多,因虫害而造成的损失很大,棉农为治虫而投入的资金和劳动量,是其他种植业所无法相比的,因此培育抗虫的棉 First, what is insect-resistant
摘 要: 导课与结课之间应该注意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这样一堂课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乐章,才能使整个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一体。概括地说有回环式、递进式和延伸式三种,三者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融会贯通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在设计导课与结课时必须有意识地使二者遥相呼应,使教学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  关键词: 导课 结课 呼应  新颖别致的导课,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
情感是现代散文的灵魂。学习《现代散文选读》时,教师应引领学生感受现代散文的情感,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引领课堂,引领学生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Emotion is
早熟高产面包用小麦──“轮综51”和“轮综5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邓景扬和黄泳沂研究员,首次成功地利用太各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经轮回选择培育出的早熟、高产、优
摘 要: 语文学科主要以文字语言为基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三者缺一不可。作者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语文阅读 交流 互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
摘 要: 语文学业不良的高中学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每位高中老师都必须面对的并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下,学校方面应该做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工作,教师应该做好语文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学业不良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学业不良 转化对策  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越来越明显,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越来越好,学习高效轻
<正> 《飞影阁画报》《飞影阁画册》《飞影阁画报册》《飞影阁画报》是吴友如以“飞影阁主”的名义,在光绪十六年九月初三(1890年10月16日)创办的。那时申报馆附设的点石斋所出的《画报》已出版了6年有余,累达240余期了。吴友如曾是《画报》的主持人(点石斋所出版的《画
摘 要: 培养学生文学兴趣是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和语感,使学生提高语言组织和思维表达能力,广泛认知文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学文学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类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力量,
油菜连作,一是菌核病易逐年加重而导致减产;二是土壤内钾与硼易缺乏而导致减产。而我站每年冬季办油菜丰产样板,都是在杂交水稻田连年连作油菜的,由于着重抓如下五条,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