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巧+好拌”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真巧+好拌”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和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10 kg种子用“真巧128 mL+好拌50 mL”拌种,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再施药防治小麦蚜虫,且对小麦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均有一定防效,还可促进小麦植株生长,有效促进小麦分蘖,进而显著促进小麦增产增收。
  关键词:真巧+好拌;麦蚜;拌种;生长
  中图分类号:S435.122+.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121-03
  AbstractThe wheat aphids control effect, appropriate dose of dressing seeds with Zhenqiao and Haoban and their effect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whea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essing seeds with 128 mL Zhenqiao and 50 mL Haoban per 10 kg seeds, it should not need any pesticide in the whole wheat aphid occurrence period. It also had certain control effect on wheat powdery mildew, rust disease and banded sclerotial blight. It also could promote wheat plant growth, tillering, and then significantly promote wheat production increasing.
  Key wordsZhenqiao and Haoban; Wheat aphids; Dressing seeds; Growth
  麦蚜是我国小麦的常发性重要害虫,可在整个生育期内对小麦造成危害,以穗期危害最重,主要以成、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严重时常导致生长停滞,最后枯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降低千粒重3~5 g,多达15 g以上[1]。除直接危害小麦外,蚜虫还可传播病毒病,分泌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效率,诱发小麦叶部和穗部病害,导致黑胚种子产生,影响小麦品质及种子活力[2]。蚜虫在我国常年发生,造成小麦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份小麦减产甚至超过30%。随着小麦早播、水肥条件的改善及种植密度的增加,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麦蚜的繁殖力和适应性显著增强,麦蚜的发生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3] 。
  “真巧+好拌”是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制造的小麦高效复合拌种剂。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1~2013年开展了利用“真巧+好拌”可溶性液剂不同剂量拌种后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防治效果的研究,并对小麦分蘖、长势及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旨在探索最佳使用浓度,确定其作用效果,为其更有效地应用于小麦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拌种剂为“真巧+好拌”可溶性液剂,有效成分含量200 g/L,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提供。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和汶麦14。试验地位于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镇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示范园内,土壤质地为壤土,排灌良好,土质疏松,地力肥沃,前茬为玉米。播前中耕一次,耕深15~20 cm,耕后耙平,划区种植。666.7m2基施有机肥50 kg、复合肥(N、P、K总量45%)40 kg,追施复合肥(N、P、K总量45%)6.6 kg。
  1.2试验方法
  每品种设3个拌种处理(见表1)。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播种前24 h按每666.7m2用种15 kg计算好施用量,配好药液;然后将药液倒入称好的种子中,充分拌匀,在户外通风处摊开晾干。2012年10月18日播种,每小区用种450 g,20行,22.5 g/行,人工播种。
  3小结与讨论
  “真巧+好拌”拌种对麦蚜危害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和超长的持效期,在整个麦蚜发生期无需施药,每10 kg种子用“真巧 128 mL +好拌50 mL”拌种为宜,在麦蚜发生高峰期,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亦能有效抑制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的发生,并能明显促进小麦生长,有效促进小麦分蘖,进而显著促进小麦增产增收,药剂试验期间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目前防治小麦蚜虫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对天敌可能造成严重影响。而小麦拌种剂隐蔽使用,对大气、土壤无污染,不伤害天敌,使用安全,同时对作物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同时种衣剂紧贴种子,药力集中,利用率高,因而比喷雾、土壤处理、毒土等施药方法省药、省工;拌种之后一般不易迅速向周边扩散,又不受日晒雨淋和高温影响,故具有缓释作用,因而有效期长。
  在以后“真巧+好拌”拌种防治小麦蚜虫的研究中,应加强研究影响防效的气象因素以及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监测,为“真巧+好拌”拌种防治麦蚜技术的安全推广提供应用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青文.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48-57.
  [2]杨益众,戴志一,黄东林.麦蚜的阶段性为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5,32(1):10-13.
  [3]陈法军,吴刚,戈峰.春小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其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 38(1):26-34.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明确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对其赤霉酸敏感性及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了鉴定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矮秆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342-9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其矮秆性状受一对位于小麦6B染色体上的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从2 606对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98和Xgwm508,利用F2分离群体计算出它们与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
期刊
摘要:为充分挖掘鲁原502的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栽培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鲁原50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鲁原502的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提高;不同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其次为公顷穗数,而对穗粒数影响较小;随着播量增加,鲁原502的产量逐渐提高,公顷穗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下降;播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
期刊
摘要:选用当前鲁西地区广种玉米种登海605、伟科702、隆平206、农华101、聊玉23为试材,对其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产量及适合机作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灌浆特性,产量较高的登海605、伟科702、聊玉23均具有较高的灌浆速率,但其变化趋势不同;各品种灌浆期脱水速率亦不同,农华101、聊玉23脱水速率较快,收获时含水量较低;机收时,农华101虽耗时较少,但籽
期刊
摘要:Δ8去饱和酶和Δ9链延长酶是二高-γ-亚麻酸(DGLA)和二十碳四烯酸(ETA)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替换35S启动子构建了新的多基因辅助载体PAUX-2,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来自小眼虫藻的Δ8去饱和酶基因和来自球等鞭金藻的Δ9链延长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Δ8Δ9。为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这些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超长链多不
期刊
摘要:对咸阳市三原、泾阳、兴平、秦都等地蔬菜主产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日光温室24个样点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变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B、Cu、Zn、Mn、Fe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11~0.56、1.50~6.94、2.90~11.79、13.49~30.93、8.53~44.00 mg/kg,变异系数为27%~47%。随温室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Zn、B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效
期刊
摘要: 为分析早熟白菜品种对秋冬低温的适应性,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测定了早熟5号和863快菜两个早熟白菜品种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质膜稳定性。结果显示,随着气温的下降,两个早熟白菜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光反应活性逐渐减小,表现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RC/CSo)、单位激发态面积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CSo)以及叶片综合性能指数(PI)等参数均随着
期刊
摘要:花育45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1为母本、D14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花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结果集中、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点,于2013年3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备案[辽备花(2012)83号]。  关键词:花生;花育45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01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132-0
期刊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对山宁17大豆新品种的根瘤菌拌种与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与氮肥追施可获得较高产量,且在接种根瘤菌及磷钾肥相同的情况下,每666.7m2花期追施尿素3.75 kg的大豆产量最高,比对照(666.7m2基施尿素5 kg)增产5.33%,并优于等量缓释氮肥基施的效果。  关键词:山宁17;根瘤菌;氮肥;施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06.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以花生幼叶为试材,对高通量DNA提取法、SDS简易法、TPS法以及TENP法4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优化。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改良方法比较,改良TPS法具有不需液氮磨样、提取速度快、试剂种类少、成本低、DNA溶解速度快、质量较好的优点,提取的DNA可用于花生SSR分析。  关键词:花生;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幼叶  中图分类号:S565.2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
期刊
摘要:以3个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研究6个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杂交种的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倒伏性和生物产量,在山东省生态条件下,济甜杂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济甜杂3号为3.3万株/hm2,辽甜3号为3.3万~4.5万株/hm2;3个杂交种在最佳种植密度下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