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山宁17根瘤菌剂与氮肥配施技术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对山宁17大豆新品种的根瘤菌拌种与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与氮肥追施可获得较高产量,且在接种根瘤菌及磷钾肥相同的情况下,每666.7m2花期追施尿素3.75 kg的大豆产量最高,比对照(666.7m2基施尿素5 kg)增产5.33%,并优于等量缓释氮肥基施的效果。
  关键词:山宁17;根瘤菌;氮肥;施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106.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094-03
  AbstractThe techniques of dressing seeds with rhizobium and fertilization for new soybean variety Shanning 17 were studied by pl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topdres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contributed to obtaining higher yiel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oculating rhizobium and fertilizing with the sam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topdressing 3.7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t flowering stage had the highest soybean yield, which increased by 5.33%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basal applying 5 kg nitrogen fertilizer per 666.7m2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asal applying same amount of slow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Key wordsShanning 17; Rhizobium;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ique
  山宁17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201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13022号)。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等特点[1],在生产中有着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大豆与根瘤菌共生体固氮能力很强[2],接种根瘤菌,提高大豆固氮能力可以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对改善土壤结构、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应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可以增加大豆的根瘤数量和重量,改善大豆根系发育,提高大豆的结瘤固氮能力[4]。根瘤固氮可提供大豆所需氮量的1/3~1/2,根瘤菌拌种能有效提高大豆产量[3,5]。李成等[6]研究表明,接种根瘤菌、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关系密切。为提高单产、降低成本,课题组于2013年进行了山宁17根瘤菌剂拌种与施肥技术研究,以探索适合该品种的高产配套施肥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6月中旬至10月初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试验地位于北纬35°27′15″,东经116°35′11″,地势平坦,利于排灌。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02%,碱解氮62.0 mg/kg,速效磷42 mg/kg,速效钾95.1 mg/kg,前茬作物为小麦。
  1.2供试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山宁17;根瘤菌为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5038(慢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3(费氏中华根瘤菌),菌液浓度为109 cfu/mL;尿素(N≥46%)、重过磷酸钙(P2O5≥46%)、氯化钾(K2O 62%)、缓释氮肥(速效氮和缓释氮含量42%)为市售。
  1.3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5个处理,具体见表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24 m2。每处理666.7m2均基施重过磷酸钙5 kg、氯化钾5 kg。每小区种植8行大豆,行距50 cm,666.7m2留苗1.3万株。小麦收获后灭茬整地,人工拉耧播种。
  大豆收获后每处理取相连10株室内考种。考种项目为株高、低荚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全区收获计产。
  3讨论与结论
  已有研究表明,初花期追施尿素大豆产量及效益均高于基施[7]。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生物固氮是一种零污染、零消耗的自然生理特性[8],大豆根瘤菌的应用在节能增效、绿色环保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氮肥施入和接种根瘤菌能促使大豆产量构成因子提高[9] ,在大豆开花期或种子形成始期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大豆单株荚数[10] ,在接种根瘤菌的条件下,过量施用氮肥可造成根瘤数目的减少和产量的降低[11] 。本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在大豆产量水平不降低的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可以减少氮肥用量,还可有效地提高产量;接种根瘤菌,等量氮肥花期追施与缓释氮肥基施相比,追施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有一定提高。
  在本研究中,处理2~5的底荚高均比对照高,是否能说明接种根瘤菌与氮肥减施可以增加底荚高这一结论,在此作一下讨论分析。2013年 8月上中旬高温干旱,此时正为该品种始花盛花时期,很不利于大豆的开花结荚,始花时开花的几个节间空节现象严重,中后期适宜条件下基部节间出现了二次开花结荚现象,使底荚高降低。而接种根瘤菌的处理底荚高较高,说明其空节现象及基部节间二次开花结荚较轻,进一步说明接种根瘤菌与氮肥适当减施能够提高该品种在开花期间对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的耐性或抗性,而在一般年份下,不能得出接种根瘤菌与氮肥减施可以增加底荚高这一结论。
  参考文献:
  [1]周延争, 周静, 付贵阳,等. 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1):122-123.
  [2]金晓梅,Синеговская В Т,赵念力.根瘤菌、微肥和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氮磷钾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4): 751-754.
  [3]管凤贞, 邱宏端, 陈济琛,等. 根瘤菌菌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3):755-759.
  [4]岳萍, 尚秀菊. 根瘤菌剂在大豆上应用效果[J]. 现代化农业, 2013(5):13-14.
  [5]王庆胜. 根瘤菌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22(9):138,147.
  [6]李成, 刘永宏, 刘琦,等. 大豆根瘤菌应用与氮肥施用技术试验研究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 2013(5):86-88.
  [7]彭志祥, 牛爽, 王永刚. 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 2013(6):15-16.
  [8]赵叶舟, 王浩铭, 汪自强.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 30(4):7-12.
  [9]程鹏, 王金生, 刘丽君,等. 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3(1):17-20,25.
  [10]甘银波, 陈静, Ineke Stulen. 大豆不同生长阶段施用氮肥对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 1997,16(2):125-130.
  [11]李继存,赵云,赵恩海,等.根瘤菌拌种对大豆主要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1(7):92-93.
其他文献
摘要:以豆粕粉为原料,以大豆多肽转化率为指标对固态发酵生产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获得的13株蛋白酶产生菌株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基质含水量40%,接种量1%,初始pH值6.5,发酵时间 120 h,发酵温度28℃;各菌株对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蛋白水解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ea)1001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发酵后大豆
期刊
摘要:以茄门甜椒种子为试材,对无菌苗培养前的种子消毒剂种类及不同消毒时间、浓度等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影响无菌苗生长的培养基配方、pH值及生长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甜椒无菌苗的最佳消毒流程和生长条件为:55℃无菌水浸种15 min,室温静置4~5 h,用10% NaClO消毒30 min,无菌水冲洗3次,接种至1/2MS 培养基+15 g/L蔗糖+7.5 g/L 琼脂,pH值为5.
期刊
摘要:本试验以48份不同抗旱性的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分别调查其在雨养旱地和灌溉水地的旗叶面积、穗长、穗下节长、穗叶距、旗叶相对含水量、旗叶离体失水速率、株高、单位面积穗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等19项指标,计算出各指标的抗旱系数,并将其作为衡量抗旱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9个单项指标综合成8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计算出各品种的综合指标值,再利用隶属
期刊
摘要:为了明确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342-9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对其赤霉酸敏感性及矮秆性状的遗传特点进行了鉴定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矮秆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342-9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其矮秆性状受一对位于小麦6B染色体上的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从2 606对引物中筛选出2个与矮秆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Xwmc398和Xgwm508,利用F2分离群体计算出它们与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
期刊
摘要:为充分挖掘鲁原502的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栽培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鲁原50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鲁原502的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提高;不同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其次为公顷穗数,而对穗粒数影响较小;随着播量增加,鲁原502的产量逐渐提高,公顷穗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下降;播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
期刊
摘要:选用当前鲁西地区广种玉米种登海605、伟科702、隆平206、农华101、聊玉23为试材,对其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产量及适合机作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灌浆特性,产量较高的登海605、伟科702、聊玉23均具有较高的灌浆速率,但其变化趋势不同;各品种灌浆期脱水速率亦不同,农华101、聊玉23脱水速率较快,收获时含水量较低;机收时,农华101虽耗时较少,但籽
期刊
摘要:Δ8去饱和酶和Δ9链延长酶是二高-γ-亚麻酸(DGLA)和二十碳四烯酸(ETA)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大豆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替换35S启动子构建了新的多基因辅助载体PAUX-2,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来自小眼虫藻的Δ8去饱和酶基因和来自球等鞭金藻的Δ9链延长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Δ8Δ9。为进一步利用转基因技术研究这些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超长链多不
期刊
摘要:对咸阳市三原、泾阳、兴平、秦都等地蔬菜主产区不同利用年限的蔬菜日光温室24个样点的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变化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B、Cu、Zn、Mn、Fe的含量范围依次为0.11~0.56、1.50~6.94、2.90~11.79、13.49~30.93、8.53~44.00 mg/kg,变异系数为27%~47%。随温室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Zn、B含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效
期刊
摘要: 为分析早熟白菜品种对秋冬低温的适应性,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测定了早熟5号和863快菜两个早熟白菜品种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和质膜稳定性。结果显示,随着气温的下降,两个早熟白菜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光反应活性逐渐减小,表现为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激发态面积反应中心数目(RC/CSo)、单位激发态面积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CSo)以及叶片综合性能指数(PI)等参数均随着
期刊
摘要:花育45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D141为母本、D14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花生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结果集中、适合机械化作业等特点,于2013年3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备案[辽备花(2012)83号]。  关键词:花生;花育45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01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7-013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