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到定居:牧民思想上的净化和观念上的洗礼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y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些年来牧民定居在边疆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央政府计划在”十二五”规划中,解决24.6万户,115.7万游牧牧民定居问题,认为可以提高少数民族游牧牧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牧区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区又快又好发展的方针,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有一位与老村长的谈话来展开对定居广大群众与他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牧民 定居 哈萨克
  小故事:新疆游牧民族的定居兴牧工程是一个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复杂的巨大的工程。而在我的家乡博乐精河县,牧民的兴牧定居现状如何呢?已经习惯赶上了羊,骑上了马的哈萨克牧民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家乡的几个定居点进行了调查,这次调研以新疆博州精河县哈萨克族游牧牧民为主要调查对象,以游牧牧民定居兴牧为主要研究内容。整个调研中,由精河县巴音阿门村的老村长艾兰带领我们的小组、安排调研小组的日常调查。与这位从事牧区工作40多年的老村长谈话中得到了关于牧民定居、牧区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是跟老村长谈话的全部内容。
  问:艾兰村长,您介绍一下定居村的概况?
  老村长:精河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天上支脉菠萝科努山北麓,准格尔盆地西南边缘,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她以“金河”得名,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由汉、维、蒙、哈、回等26个民族组成,现有人口14万人,总面积11280平方公里。现辖两镇、三乡、两场合一个区公所,精河县经济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工业门类齐全,地处北疆交通要冲,312国道和第二亚欧大陆桥穿境而过,且处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交汇处,距阿拉山口口岸95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280公里。
  而巴音阿门定居村属于精河县芒丁乡,“巴音阿门”系蒙古语音译,为“富饶的山口”之意。精河县茫丁乡巴音阿门定居点被确定为全州草畜平衡、抗震安居整村推进试点村之一。
  问:关于游牧定居建设的概况如何?
  老村长:2008年在巴音阿门定居村开始建设了游牧定居项目,村里的50户游牧民定居几本上已经定居了,建设内容包括:80平方米以上抗震安居房50座,150平米暖圈50座,院墙50座,80平米房屋每平方发报价为1050元,在实施游牧民定居项目的同时,捆绑了退牧还草项目暖圈补助、抗震安居补助。
  问:您对目前定居的看法是什么?
  老村长:我是土生土长的巴音阿门人,从1961年开始参加工作,一开始从事的畜牧业方面的,后来工作突出,牧民的要求和当地政府让我干了村长的工作,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觉得牧民的定居是对游牧民族来说一次牧民思想上的净化和观念上的洗礼。因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游牧民族有几千年的历史,祖祖辈辈在放牧,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包括对环境、生态、文化有我们独特的观念,我们在适应自然的同时还在塑造自然,生计活动。政府出台的政策、宗教信仰多种因素在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牧民的环境观念和环境行为受到技术、观念、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比如我说生态,这个词在我们的语言里是称“ekologiyalik orta”,意为“中心、环境”。我们哈萨克牧民关于生态环境有多种说法,如:“生存的环境”,“造物主创造的环境,自然环境”,不是人造的环境,而是造物主已经创造好的万事万物;还有包括“围起来的环境”,表达世间万物在一个围起来的空间内存在的意思。人要依靠造物主创造的环境得以生存,而且人只是其中的一员,而非创造者。也就是说,牧民观念中我们所谓说的“生态”是“让人得以生存的中心,人依赖这个环境”。我们人在生态面前只不过是其他生物相同的讨生活的一类生物,而不是主宰者。所以我们没有权利破坏环境,破坏了环境会受到造物主的惩罚,违背了民族的放牧习俗。近年来,游牧定居的建设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有不利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我们草原退化,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这种有更多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牧民超载过放牧,不愿投入的问题,还包括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没有秩序管理所带来的恶果。现在你们所看到的牧区到处都可以看到砍伐森林、道路修建、毁山开矿、旅游开发、形成恶性循环,近几年来牧区社会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我们每天打开电视就中央或者自治区政府大力宣传要发展,对发展我们有这样的看法,发展在哈萨克语里说,“damu ”包含意思是发达、繁荣、上升、前进、美好之美,表达与之前的状态相比变好之意。而且即可表示“好”的状态,也可以表示为了“好”所需要的活动。现代国家的进入给草原牧民带来了发展这个概念,灌输了“和别人相比哈萨克牧民还不发展的概念”,所以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被推向了发展的道路。因为开始建设定居项目是广大牧民很困惑、不知所措,为什么定居是个每个牧民要面临的问题了,我觉得牧民愿意定居下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放牧没有好发展,当牧民就是比别人落后,但真的定居下来也没有很大改变。这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非常有意义,发展需要国家作为“发展”的推动者,以推广科学知识技术和市场经济作为手段,定义和建构发展的概念,并在政策实践中强化发展话语。也就是说我们定居过程中,要经济发展,但应该特别注意环境的保护,特别是我们这样牧区保护了自然环境,往往也就是保护了当地牧民的利益,保护了当地牧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问:那么您觉得牧民们已经定了居,以后不再游牧了吗?
  老村长:虽然已经开始建设了定居项目,不过牧民还在放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划分两季固定草场,牧民们在夏牧场和冬牧场草场之间来回移动。我们村的大部分牧民从事季节性游牧生计。每年夏天转到夏牧场的牧民,他们基本上处于半游牧半定居状态。除了山下,也就是你们所看到的这个定居点以外,还有两季的牧场;冬季牧场,“kistau”即冬窝子,有固定的房屋棚圈。夏牧场“jaylau”,它是最好也是最远的草场。还有春天和秋天的牧场,不过现在按照“退牧还草”的政策禁止放牧了。牧民一年至少搬迁两次。现在的冬窝子,也就是这些定居了,牧民都搬下来住上统一建设的砖房,在冬季只有一两名家庭成员留居定居点照顾牲畜,一般建有坚固的房屋和牲畜的棚圈。这是定居点带来的好处之一。   问:牧民定居目前遇到哪个方面的不足?
  老村长:我们村2008年开始建设定居,在牧区牧民人均分20亩地,80平方米的砖房,当时选择定居的牧民主要是家庭人口多,牲畜少,又没有饲草料地的这些部分人,那时,定居下来的才20多户,直到2010年村里的50多户家都基本上实现了定居。新建设的定居点在荒漠地带,这里距县城有30多公里,周围无人居住,交通不便,孩子上学不方便,所以定居下来的牧民不多,即便是定居下来的牧民也只是有在过冬时才回去。定居的标准应该是具备通路、通电、通水;牧民有住房、棚圈100亩地以上的饲草料地,附近应该有学校、卫生院、文化室。目前我们这些条件无法满足。再包括,游牧的牧民对游牧生活积累了丰富的游牧技能,但对现代农畜牧业生产技能的经验是非常缺乏的。现在定居的大部分游牧普遍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牧民,也就是从山上搬下来的游牧,卖掉一部分牲畜,积攒一部分资金来对付定居安置的住房、棚圈,牧民没有牲畜要怎么生活?要从事农业,问题是分的土地,一方面土壤的质量非常差,另一方面牧民对农业种植没有经验,收成很低。还有就是相当一部分牧民没有专业舍饲圈养的技术,冬季饲草料积蓄不足,不得不依赖专场也就是不同季节的草场了,然后继续回山里游牧。这些就是让牧民很困惑的问题。
  我国牧区大多地处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具有重大意义。定居前的牧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在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一般都不如人口较密集的城镇地区,扶贫解困的任务更重。而新疆在全国五大牧区(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中是牧民收入远远低于农民收入的唯一省区。长此下去,牧区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也会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解决游牧民族定居兴牧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游牧民族从游牧转入定居,创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促进牧区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游牧民族定居的实质是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不仅是游牧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情,也是我国民族发展史中的大事。它直接关系到游牧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问题。从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转到定居生产生活方式,是从一种经济文化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经济文化类型,属于文化模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有可能不对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历史上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传统文化如何结合,发扬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剔除改造落后的方面,对促进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促进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郭文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游牧民族定居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 硕士论文.
  [2]李静.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2(3).
  [3]李晓霞.新疆游牧民定居政策的演变[J].疆师范大学,2002,(4).
  [4]托曼,催延虎,催乃然.游牧、定居与牧区社会发展研究与思考[J].食家畜,1996(9).
  [5]徐平,顾安才,庄文伟.游牧民定居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纵横,2009(6).
  [6]王晓毅.制定变迁背景下的草原干旱——牧民定居、草原碎片和牧区市场化的影响[J].
  [7]任继周,侯扶江,胥刚.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J].草业科学,2010(12).
  [8]陈祥军.传统游牧与乌伦古河可持续发展——以恰库尔图河段阔斯阿热勒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2007(7).
  [9]崔延虎.社会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这本吴经熊先生1951年所著,周伟驰所译的《超越东西方》,按吴先生的自己的说法,本书“不是在写自传,而是在写我的灵魂之旅”豍。先前已从许章润先生的文章里对吴经熊的生平有所了解,对其极为丰富的经历及中年的转皈灵修更是印象深刻。少年得志、名动中西,却在如日中天的中年放弃平生所学,皈依耶稣;立志要在中国发挥“孟德斯鸠式作用”,最终沉浸教会、不问世事,人生转折难免让人感觉不解与惋
期刊
摘 要 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提出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使得劳教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虽新制度未定,但本文认为,司法化的趋势会使法院承担更多职责,故不妨从理论角度思考,引进治安法庭制度,来解决劳教废止的后续问题。  关键词 治安法庭 劳教 权利保障  治安法庭是英美法系国家
期刊
一、我国占有制度的立法缺失  1、占有的概念未规定  我国《物权法》虽然用五个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占有,但是对于占有的概念问题却没有规定。占有的概念不仅是研究占有制度的逻辑起点,也是构建占有制度的基石。对它如何规定,直接关系到占有制度的研究走向。  2、占有性质未能体现  由于《物权法》并没有对占有的概念予以明确规定,这就使得我们无法明确占有的性质。笔者认为,在立法上明确占有的性质是必要的,因为其毕竟
期刊
自2001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八年有余。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为我们如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和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  《指导意见》第4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
期刊
摘 要 本方主要介绍钳工必备技能之一 —— 锉削,对锉削姿势、锉削速度、锉削力分别作了较详细的描述,使初学者便于正确掌握与运用。  关键词 钳工技能 锉削 锉削姿势 锉削速度 锉削力  钳工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种之一。是以手工为主的切削加工的方法,适宜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  钳工基本操作项目较多,各项技能的学习掌握又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学习过程必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村官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群体,其对于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各个地区大学生村官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问题 对策建议  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走向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
期刊
摘 要 基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视角审视,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专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当前独立学院的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有不同于母体高校大学生的特点。然而,现行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仍套用母体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模式现状、问题分析,管理创
期刊
摘 要 “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而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性质,它与语文与美育是有着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本文从教材教学、书法教学,论述了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 中专语文 美育 教学  中专学校教育不仅是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还是学生的各方面的开发与发展
期刊
摘 要 介绍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者,如何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引路灯”。  关键词 引路灯 教书育人新方式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一直奉献到生命耗尽的那一天。我觉得这两种比喻都不贴切,这两者都是以牺牲作为前提,事实上,作为教师也是享受的。与学生互动,感受他们的青春活力,与学生促膝谈心,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他们一
期刊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想取得长久发展,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及其重要的。党群工作组织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发挥党群组织的指引作用,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保持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本文主要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根据笔者的职位经验,提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党的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工作 重要性  企业的形成、发展及未来规划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