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 自主创新

来源 :疯狂英语·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u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为研究方向,探讨了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挖掘英语教材的创新要素,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练习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索创新;自主学习;创新思维;语言运用
  笔者在教学中也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在英语课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先前的课文教学,总是教师翻译,学生听;教师讲解,学生记,是一种典型的“填鸭式”灌输方式。结果是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费劲,兴味索然,过耳即忘,大大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与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与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并举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1.课前预习——奠定探索创新的基础
  1 . 1 明确具体目標
  自主学习必须目标明确:该学什么,应达到什么要求,要心中有数。预习前笔者首先发下讲义,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本课目标。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笔者设置了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如对课文大意的理解,重要知识点的掌握等为必达目标,复述课文及缩(改)写课文为争达目标。提倡“跳一跳,争摘星星”,从物质及精神方面鼓励后来居上者。目标教学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目标意识、学习动机和兴趣,养成了定向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首先,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在预习单词的基础上通读课文,目的是为了了解课文大意,为深层理解做准备。其次,通读课文后,再细读课文。有些知识点是可以运用已学知识或借助辞典、参考书等工具书加以解决的。不能明白的问题作好记号,留到课堂上解决。接着,利用课后的问题进一步预习课文,以掌握课文的细节,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在预习课文时还可以听听课文录音并朗读,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
  1 . 2 精心设计习题
  预习题设计是否全面合理,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笔者充分注意到题目难易的适度性,既有答案一目了然的习题,又有需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层次拓展的习题。如在译林版初中牛津英语8B U6 Reading的预习题中有这样一道: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assage?学生只有在全面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用所学知识表达出“乐于助人”的语句。这种问题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短文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进行创新的充足空间,让其在理解、分析、表达中经历一次综合的思维训练。
  1 . 3 引导查找资料
  自学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必备条件,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必备的素质。会查找资料是最基本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问题,笔者积极引导他们查阅字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语法书或电脑,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笔者还要求他们进行思维发散,联想到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类似的问题,并进行自我归纳总结。比如学到give up短语的时候,可以把跟give相关的一些短语一起列出,give in、give out、give off、give away等。
  1 . 4 鼓励提出问题
  敢于、善于质疑,解疑是创造力的重要标志,鼓励、指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笔者要求学生在经过认真预习后,以小组为单位,将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课前交给教师。然后,笔者仔细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针对普遍性的问题,上课集中讲解(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案);个别性的问题,课后辅导中个别解决。为培养学生的质疑热情,笔者在班级里开展“勤学好问争先进”的活动,采用积分制,实行有问必答,善问大奖,月月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把预习看作是一件乐事,乐于质疑,乐于释疑,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课堂教学——培养探索创新思维
  2 . 1 学生问答,全员参与
  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笔者一改先前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由部分同学轮流上讲台充当“新闻发言人”,其余同学向他(她)提出问题并判断其回答正误。学生们挖空心思提出问题的同时(即对课文内容重新组织进行创新),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2 . 2 一问多答,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在教学中,笔者非常讲究提问的内容和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发散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例如在教授牛津英语教材9B U1 Task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 population problem?有的学生回答:We’d better ask our parents not to have a baby again.回答虽然很幼稚可笑,但非常切合实际,笔者表示了肯定;还有学生回答:We should study the Mars and move to it as soon as possible.这样的回答极富想象力,笔者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也给学生介绍了几部跟太空有关的电影,比如:《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
  2 . 3 巧设疑点,诱发争论
  例如,在牛津英语教材8A U3教了arrive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I saw Yao Ming when he arrived.在了解get、reach、arrive的一般区别后,笔者问学生:“这里的arrived能否用got或reached替换。”学生们马上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换成got可以,因为同是不及物动词,但reached不行。笔者仔细倾听他们的分析后,呈现出“当后面没有任何宾语时,多用arrived”的结论。讨论式教学在活跃中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巩固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善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   2 . 4 传授方法,培养技能
  善于学习是探索创新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渗透学法指导,尤其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思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向他们展示思维的过程。英语课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如何掌握篇章、段落大意,如何找关键句,是学生必须学会的技能。笔者采用了“速读”(了解文章大意)、“细读”(了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信息)及“复读”(把握文章的内涵及知识点)的教学程序。
  2 . 5 创设情境,鼓励探索创新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这个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对课文的复述,是运用外语的一个手段;它是对课文充分理解后,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大脑进行再加工,再创新的过程。布置一定的交际情景,更有利于这种加工、创造,符合语言的应用性原则。所以在课文教学中,笔者总是充分运用图片、视频或投影等媒体营造语境,允许学生以“文”为本,以“图”为线,在直观思维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的创新,训练其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课后练习——拓展探索创新的空间
  3 . 1 贴近生活,强调应用
  课外作业不应只局限于书本,不宜仅着眼于对已学知识的检查和巩固,而应放眼于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对课文教学后作业的布置笔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改枯燥的“中译英”为学生用所给习惯用语自由造句;改先前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为改写(缩写)课文;有些故事性的课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有意义的续写,比如:7B U6 Reading中续写Alice在仙境中的故事;还可以把这篇课文改为英语短剧,让学生自导、自演;布置看英文电影的作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还能了解外国文化。
  3 . 2 多元创新,激发兴趣
  比如:9A U8教了绿色的瑞士之后,让学生进行保护我们环境的英语演讲和辩论,增加学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学为所用。再如:在去英国学习之前,笔者跟学生说教师没出过远门,请他们帮笔者想想要准备哪些东西,并且一定要学会哪些日常用语,每个学生周末都给笔者查了很多的资料,请教去过的亲朋好友,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讨论了英国的一些注意事项,笔者答应他们回來后,鉴定一下我们的网络和朋友的经验是不是和笔者在英国的所见所闻同步。
  “自我探索,自主创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使英语教学最终达到用英语展开交际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林丽琴.2003.中学英语阅读整体教学法的探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周玲.2012.试论中学英语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新西部?理论版(7):169/16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加拿大Terry教师的小说赏析课进行总结反思,探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文学圈和拼图阅读策略的必要性。本文提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化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学圈阅读策略;拼图阅读策略;问题探究教学;问题情境  1.文学圈和拼图阅读教学策略简介  文学圈是 20 世纪 80 年代由凯瑞?梭特教授提出并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阅读
期刊
摘 要:交互式阅读跟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有所区别,它的特点在于利用阅读过程中的交互性,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文章将具体介绍交互式阅读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教学实例,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这三个过程,探讨在高中应用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应用交互式阅读,以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交互式阅读;有效性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有“得阅读者得天下”一说,
期刊
Good Vibrations—Key to Insect Communication  (Soundbite of 1)Treehoppers Chirping)  David Greene (Host): What you’re hearing are treehoppers. These are insects that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by maki
期刊
摘 要: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英语词汇量大,记忆起来又很难,但掌握大量的词汇又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否则英语学习就无法进行。教有法但无定法,本文浅谈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提升词汇教学的方法,让词汇教学从浮华归向质朴。  关键词:词汇;音形结合;模型构建;语境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存在教师指导与学生思考之间脱节的现象。本文从右脑开发的角度,认为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加上让学生画、写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习作中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英语读写的迁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困境;右脑开发;有形有声;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有效迁移”是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经验,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教师们都感觉指导难以入手。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而言,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热潮的席卷,英语不再作为一门简单的沟通语言,而是逐渐演变为国际通用语,在不同民族间交流发展。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由知识的教学,逐渐过渡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教学,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都亟待提高。如何理解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如何形成有效的有新含义的跨文化交际。本文将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定义以及在此背景下,如何解读跨文化能力,最后通
期刊
Like Sunday, Like Rain  初次相遇,Eleanor坐在只有她一个人的观众席里听Reggie的大提琴演奏,伤感的曲调触动了她。在第一次一起回家的路上,Reggie跟Eleanor说,艺术已死。  Eleanor: Isn’t that thing a little heavy?  Reggie: Yeah, but I don’t mind.  Eleanor: It was
期刊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平板电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平板电脑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分层学习的需要;平台系统还可以及时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并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评价的平台。  关键词:平板电脑;情境交际;资源开发;能力提升  1.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的平台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教师
期刊
摘 要:交际使用是语言学习的首要目标,随着英语地位的不断凸显,以及我国以往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弊端的不断显现,增强高中生英语跨文化理解的能力,从而提升其英语使用能力,成为当下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跨文化理解;策略  1.引言  英语作为目前国际上的通用语,其重要地位不断凸显。而英语语言的背后,有一整套英语国家文化作为支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语也是英语国家文化的反映。高中生在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现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因此,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能够切实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于英语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合作交流、体验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