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ysshu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一系列要求为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也为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指明了方向。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贯彻和落实,提出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以此为线索,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出了教学方法变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 推行研究性教学,调控教学过程
  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确加强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但是却没有削弱“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教师对于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掌控主要有: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的把握和随机应变、巧妙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调节课堂气氛,正确指导学习方式等等。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越突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越高涨。随着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启发者”、“鼓励者”和“促进者”。使小学语文教学向着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2 重视教学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小学语文教学要使学生长知识,又长智慧,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叶圣陶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是为了不教。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近几年来,我在课堂上所用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真正学会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
  3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为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而教学是服务。课堂上切忌出现凸显教师“自我”,追求花样教学,吸引眼球,博得掌声,更不能盲目效仿。学生是火炬,需要教学智慧的点燃,教师的职责就是点燃学生心灵智慧之火,使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实”与“活”。所谓“实”即求真务实。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花架子少了,学习目标明确了,训练意识增强了,教学效率提高了。而“活”则是使用教材活,学习方法活。新教材的编排有很大的弹性,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拓展延伸,可旁征博引,广泛搜集信息,扩充学习资源,课上实现资源共享。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关于《别……》的诗词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
  5 利用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
  凡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后才能获得体验和产生感悟,学习课文也是同样的道理。乌申斯基指出:儿童的思维是建立在声音、感觉、色彩和形象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去体验生活,提升语文素养。通过各种逼真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生动展现教材所描绘的情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体验转移的模式,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去加深体验和感受。
  比如在学习《燕子》时,先让学生自由想象,再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里花红柳绿、暖风阵阵,一群燕子翩翩飞舞,欢快地鸣叫的画面,在这优美的意境下,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孩子们边唱边跳。学生们欢快的动作和开心的笑脸表明他们已经很好地体验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春天勃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这其中,孩子们理解品味春景和春意的过程本身也是语感得到培养的过程。燕飞图和春景图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很好的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美好意境;而伴随着优美乐曲的响起,他们的思维和意识得以调动并完成知识的吸收;孩子们自由的表演,调动了他们的运动智能,使他们在生机勃勃的春景中更加沉醉,在安然的春意中流连忘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时代在发展,教育方法也要不断改善,以适应日益进步的社会。在新课标改革的趋势之下,要敢于挣脱传统教育方法的束缚,大胆合理地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制订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学生文学素养的启蒙教育,从这里开始,梦想从这里起航。
  参考文献:
  [1] 宋洁.语文教学构建学生的生活化理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57-59.
  [2] 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2,(06).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要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找出思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语文;阅读;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中作了这样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如下。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       1 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首要因素   1.1 要有高尚的师德。这首先表现在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忠诚上,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他所从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包秀娣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单家店初级中学辽宁朝阳1220000)       语文,作为在人们学习生活中具有不可或缺地位的一门学科,却一直处于重视度不够的尴尬局面。要提高其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加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此都有很精辟的论述“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这些教育家不约而
期刊
【摘要】学生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学生抗压能力减弱,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批评教育,就很难接受,要不离家出走,要不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了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影响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德育;开展;中小学       学校教育德
期刊
纵观历年的高考,考生由于运算出错而失利的情形屡见不鲜,毫不夸张地说,考生高考“成也运算,败也运算”。基于此,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数学运算教学、落实运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现就高中数学运算能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导致学生运算能力普遍较差的成因分析  运算能力差是导致高考数学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运算能力差的原因复杂多样。  1.1 从学生学习的外环境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和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进而将道德情感通过语文教学“渗透”至学生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兴趣;诵读;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人的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当前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课本、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数学;指导;方法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会做人,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并不断实践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下面是我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1 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在教学反义词“老”和“幼”时,利用教材插图提供的老人和小孩相互搀扶的插图,
期刊
【摘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设计作业,将作业由教师布置改为学生自主设计,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编制各自的作业题.同时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并根据自己设计的作业进行练习.  【关键词】化学;层次型;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外作业的继续,是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传统的化学课外作业的布置是将课堂教授内容转化成课外“教的补充”,只图量而不求质.“一把尺子量学生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如何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谈以下几点:  1 结合教材、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