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雕塑“钟馗伏魔”的文化意境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雕塑在雕塑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地位,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紫砂雕塑“钟馗伏魔”以威严大气的艺术造型承载驱邪平安之意,实现民俗文化与美学文化的融合,表现出紫砂雕塑文化别样的美感。
  关键词  紫砂雕塑;钟馗伏魔;造型;意境
   雕塑材质中为大众所熟知的是木头、砖头、金属、陶瓷、泥、竹等,紫砂作为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对雕塑文化进行重新的定义,赋予雕塑文化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如今,从事紫砂雕塑的工作者越来越多,紫砂雕塑所表现出来的形态风格迥异,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紫砂雕塑作品背后所呈现的文化底蕴。
  1  紫砂雕塑的特色
   紫砂雕塑发展至今已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按品种及功能分类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器皿类雕塑,主要注重紫砂器皿的实用功能;第二类是陈设类雕塑,主要注重雕塑的艺术鉴赏功能。紫砂壶雕刻是紫砂雕塑的雏形,目前紫砂雕塑的造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这须归功于紫砂雕塑特有的材质和工艺手法。紫砂雕塑以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等传统技艺为主,紫砂泥料经艺人之手和火的烧制下形成多种多样的艺术形态,再加上紫砂泥料独特的颜色,后期无须过多着色加以修饰便可呈现出想要的色彩效果,不失自然古朴之韵味。
   紫砂雕塑由于依附于紫砂壶艺的发展,没有系统的创作理论。艺术先辈们在实践摸索中发现规律,并总结出许多简明的要领和口诀。现代紫砂雕塑欲突破传统雕塑的束缚,吸收传统的紫砂工艺技巧,在成型、修坯及肌理上自成独特的体系,以实现旧题材的紫砂雕塑创作以及新题材内容等的创新,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文化特色。徐秀棠作为当代紫砂雕塑的开宗立业者,打破固有的佛像雕塑程式,对人物神态表情的掌握独具功力、结构严谨、神形兼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代生活的多姿多彩给予紫砂雕塑文化更多的发展空间,雕塑家们也需要立足当下创作出更多新颖的艺术作品。
  2  紫砂雕塑“钟馗伏魔”的造型特点
   “钟馗伏魔”(见图1)这一主题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钟馗是打鬼驱邪的神,相传唐朝时期,唐玄宗在外出巡游忽得重病不治,一天夜里梦见偷珍宝的小鬼被钟馗所捉,夢醒病愈后将其形象记录下来。旧时民间常用他的形象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摆在家中以辟邪除灾、永保平安,这一风俗自唐朝至今仍未间断过。
   古书记载钟馗生的铁面虬髯、相貌奇异,故紫砂雕塑“钟馗伏魔”着重于刻画出钟馗这一鲜明的人物特点。在“钟馗伏魔”的创作中,选用不同的泥料呈现出衣物、皮肤不同的颜色质感,衣袍、皮肤、靴子分别呈现出暗橘色、棕色、褐色,层次分明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以暗橘色为主调可柔和钟馗面目的凶势,减少观赏者的惧怕感。人物一手握拳置于腰间,一手微张置于腹部之上,衣袖曲线往边缘下垂,衣袍下摆纹理清晰并有风吹折叠之痕迹,自然地表现出人物的动作和姿态,仿佛有正在驱魔之征兆。选取华贵的冠带衣物,以紫砂的材质表现出衣物的光润质感,衬托出钟馗高贵的神仙形象。钟馗的腹部凸起明显,左右两肩比例相对不对称,这是男性人物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以虎背熊腰的造型凸显强壮男子的形象,既凸显钟馗捉鬼的强大正气,也侧面暗含出钟馗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物形象。
   “钟馗伏魔”创作中较为困难的就是面部特征的刻画,关于钟馗的面部形象较多,笔者查阅大量的资料从中选取较为经典的面部表情,怒目圆睁,眉毛向上盘起似有怒火燃烧之意,鼻头微张,鬓角与胡须的毛发四散展开,面部皱纹皱起,咬牙切齿着似乎在愤怒地说着什么,眉、眼、鼻、嘴、毛发都以适当的比例相结合,从而勾勒出钟馗威严愤怒的性格特点,仿佛各种邪神妖魔都无法近身。
  3  紫砂雕塑“钟馗伏魔”的文化意境
   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艺术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各种各样的文化以实现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自然,艺术工作者既需要提升自己的雕塑技巧,还需要研究文化中的精粹。正如“钟馗伏魔”这一主题就来源于旧时的民俗文化,钟馗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我们必须要把握钟馗驱邪镇妖的人物特性,选取威武的人物形象以传达民间风俗文化的功能。艺术创作过程自然不能拘泥于文化本身,需要加入自己对美学文化的理解与思考,勇于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在细节上实现紫砂雕塑的创新,以注入紫砂雕塑一定的灵魂。
   紫砂雕塑无不需要工作者的耐心、静气,在实际生活中需要修身养性,善于观察生活点滴中的细节,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从而能够塑造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另外,紫砂雕塑还需要艺人有更多的耐心,在作品塑造上需要注重更多的细节,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制作工艺,刻画出作品的鲜明特色,在艺术创造上切不可心浮气躁,耐心地去理解作品本身、文化本身,以在其基础上探求更高的艺术价值。
  4  总  结
   综观现有的紫砂雕塑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样态,不管是传统风俗题材还是现代生活的写实题材,都拓宽了雕塑工作者的创作视野,让我们更加期待紫砂雕塑文化的美好发展,繁衍出更多样、更有趣、更具价值的艺术作品。
  参 考 文 献
  [1]彭秀云.论紫砂雕塑[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222.
  [2]何忍群.宜兴紫砂雕刻艺术探源[J].江苏陶瓷,2008,41(5):18-19.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素来有人间珠玉的美称,在我心中,它也确实如珠玉一般照亮我的人生,让我的思想、情感都有了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的日趋多样化,紫砂壶造型也日益多样化,光怪陆离者大有所在,然而,我始终认为一把优秀的作品不是简单地为吸引人们眼球而求新、求异,无论它是趋向于传统还是现代,都应是自身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由个人阅历的感悟而铸就的,这样才能创作出
摘 要 紫砂艺术承载了明代文人雅士对于江南文化的宣传和演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非常迅速地深入千家万户,随着饮茶文化的日益推广和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呈现出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紫砂艺术作品“仿古壶”让我们在返璞归真的艺术氛围之中,充分地领略到紫砂匠人的坚守和守正,也可以感受到紫砂技艺在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范和体系,可以使得经典比较圆满地继续传承下来,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与时俱进,逐渐发展出完善的造型艺术体系,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成为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本文以紫砂“葫芦壶”为例,浅谈其材质美、造型美及文化美。  关键词 紫砂壶;葫芦壶;福禄双全;吉祥文化   纵观宜兴紫砂壶几百年发展,人才辈出,经典作品层出不穷,在不同的时代,紫砂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经
摘 要 正是在这把“供春”紫砂壶的影响之下,紫砂艺术从仿生花器开始了自己充满奇幻的旅程,一直到今天,成为了我们茶座之上的主角之一,绽放出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这件紫砂作品“秋韵壶”也是把传统的“西施壶”、绿叶、瓜藤、果实等等元素都融合起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浓郁,充满了秋天无穷雅趣的画面,是一件能够勾起我们无限情愫的紫砂艺术作品,可以说非常的和谐自然,同时“西施壶”的器型又是非常的实用,可以轻松驾
摘 要 浓郁的艺术氛围为紫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茶文化的影响,在明清发展迅速的紫砂艺术,在今天依然具有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发展局面,一件件富有江南独特韵味的艺术精品令人啧啧称赞。紫砂艺术作品“江南水乡”就是通过造型的传承和创新,从建筑的角度和层面利用紫砂为载体,演绎出江南特有的风格特征和人文气韵,同时再结合鱼罩的形态,也是江南常见的打渔、钓鱼的情境,
通过对中华传统吉祥文化中“龙”与“凤”的研究,并在紫砂壶艺创作中运用,“龙凤呈祥壶”造型的外观形态,充分营造出了“龙飞凤舞”圆满幸福、财通运达的吉祥氛围,同时在层次分明、节奏感律动的结构中,内在升腾的蓬勃气质又孕育出了高远广阔、意味深长的艺术神韵,让人们在品赏时感到回味无穷。
紫砂壶创作始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精神及民族性格等作为重要的内核,以人文精神烘托高雅脱俗的艺术气质。竹是紫砂壶创作中的经典主题之一,此件“虚怀若竹套组”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时产生了创新之美,实现了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的融合。
摘 要 紫砂壶创作常将吉祥文化作为内涵进行艺术构建,表现出对人民的祝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期盼。“福禄提梁壶”将“福禄”作为主题,利用中国传统的吉祥符号配合紫砂壶造型结构特征构建起吉祥之美,展现了紫砂壶艺术的表现力与中国吉祥文化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 紫砂壶;福禄提梁;吉祥文化   紫砂壶艺术是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广阔且深厚的土壤之上的,缺少了文化的支撑,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摘 要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满足了人们由煮茶法到泡茶法方式转变的需要,在观赏性上它又经过了由古朴到华丽,复而返璞归真的过程,满足了不同时代下人们审美的变化,可以说它始终在与时俱进,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融。本文以紫砂壶“一鸣惊人”为例,浅谈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 紫砂壶;一鸣惊人;造型设计;艺术特色   中国人爱好喝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喝茶而衍生出丰
摘 要 在中国陶瓷艺术界,宜兴紫砂可以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紫砂壶不仅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还有着艺术观赏性及收藏价值。对于紫砂创作者来说,扎实的技艺功底是必不可少的,还要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以良好的艺术语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作为一件优秀的紫砂器,必定兼具了工艺美及实用美,更要蕴含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紫砂壶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才能够向人们传达出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