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仿古”的简约之美和文化蕴涵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艺术承载了明代文人雅士对于江南文化的宣传和演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非常迅速地深入千家万户,随着饮茶文化的日益推广和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呈现出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紫砂艺术作品“仿古壶”让我们在返璞归真的艺术氛围之中,充分地领略到紫砂匠人的坚守和守正,也可以感受到紫砂技艺在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范和体系,可以使得经典比较圆满地继续传承下来,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文化蕴涵。
  关键词  紫砂壶;仿古;简约之美;文化蕴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我们非常熟悉的陶瓷艺术已经具有7 000多年的历史了。从最开始的古陶,尽管烧制得比较酥松,玻化程度低,但是上面的纹饰装饰内容非常丰富,记录了我们祖先耕作、狩猎、祭祀等等活动,为后来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到了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则更加雄浑厚重,是权力和地位、力量的象征。“一言九鼎”、“扛鼎之力”等等词语都反映出对于鼎的重视,特别是青铜器上面的饕餮紋理,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审美。再发展到唐宋时期的瓷器,则是陶瓷艺术的集大成者,成为了我们华夏民族在世界上最具有标识度的代表之一,经过元代多民族的融合之后,紫砂艺术横空出世,承载了明代文人雅士对于江南文化的宣传和演绎,使得紫砂虽然是后起之秀,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非常迅速地深入了千家万户,随着饮茶文化的日益推广和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呈现出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1  紫砂壶“仿古”的简约之美
   紫砂作品“仿古壶”(见图1)采用了经典的“大亨仿古壶”的样式,让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传统器型的光素之美,以一种最纯正的紫砂肌理和质感呈现在我们眼前。此壶壶身扁圆圆润,特别具有张力,而且非常适合茶叶的冲泡,满足不同品种的需求;壶底则是平整大气,更加凸显出其中的端庄稳重;壶颈部简短,和肩部过渡非常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之感;壶嘴胥出,短小上扬,出水非常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成型,端握舒适,小代钩的设计充满了灵动之感,也是“大亨仿古壶”的标志之一;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口沿翻卷讲究,力度、宽度掌握恰到好处,壶盖微微凸起,上面点缀的壶钮和壶身如出一辙,气韵亨通,令人观之啧啧称赞。在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希望能够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紫砂艺术的古朴之美和紫砂文化的低调内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潮流和迎合当下,只有岁月的传承和积淀才具有最原始的艺术魅力和历久弥新的艺术审美。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仿古壶”,可以让我们在返璞归真的艺术氛围之中,充分地领略到紫砂匠人的坚守和守正,也可以感受到紫砂技艺在长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范和体系,可以使得经典比较圆满地继续传承下来,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文化蕴涵。
  2  紫砂壶“仿古”的文化蕴涵
   在紫砂造型艺术中,“仿古壶”可谓是最为低调,也最为实用的一款,同时也非常考验作者的传统紫砂技艺和功力水准。从器型的设计来看,“仿古壶”的敞口比较的大,很适合投茶和清理茶叶,而且扁腹的设计使得茶叶在壶中可以充分地涵养。从器型的内涵来看,“仿古壶”的设计灵感来源是古代战场之上的战鼓,具有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作用,在邵大亨的手中演化成为了一件简单而又朴实的茶具,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我们古人比较内敛、不事张扬的性格特征不谋而合,“仿古”器型也可谓是“壶中隐者”,它的首创者邵大亨大名鼎鼎,紫砂光素器的半壁江山都是他亲手打造的,“大亨仿古壶”、“大亨德钟壶”、“大亨掇只壶”等等紫砂经典器型,都是我们后来的紫砂艺人不断临摹和学习的榜样,“仿古壶”其实应该是“仿鼓”的写法,后来我们写作“仿古”,更多的一种追慕之情,对于古人的仰慕,对于紫砂精神的敬仰,对于紫砂生活的一种向往之情。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仿古壶”更多的是延续经典的一种传承,希望在继承好“仿古壶”简约之美、光素之美的同时,能够让更多的壶友认识到器型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对于我们的精神推动力量,这样才能在饮茶品茗、玩壶养壶的过程之中寻找到更多的乐趣,也能够通过紫砂的不同器型和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领略到东方文明的更多文化蕴涵。
  3  结  语
   从紫砂艺术的造型特征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况味,圆器带给我们的是圆润从容,方器则在横平竖直之中透露些许的刚正不阿,而最让人眼花缭乱的花器则需要创作者极大的耐心和恒心,特别是筋纹器的每一囊都耗费不少的精力。透过现象看本质,往往拍卖市场之上最受追捧、价值连城的是经典的光素器,这才是紫砂艺术的本真与初心,也是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沉淀之后留下的温暖与纯真。
  参 考 文 献
  [1]董彩芬.漫谈紫砂壶经典器形——仿古壶[J].山东陶瓷,201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 紫砂艺术已经成为了宜兴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同时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紫砂作品“倾竹半月壶”正是在宜兴竹海穿梭游玩的收获,感受到万倾竹林郁郁葱葱的美景,回到家中晚上抬头望月,感慨于竹子的顽强和岁月的四季变换,在阴晴圆缺之中度过一生的光年,于是欣然设计草图,以半月和竹器为灵感,几经修改终于成型,在制作的过程之中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和实用的
摘 要 宜兴紫砂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实用价值的适茶性,它又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载体。艺人们只有接受了中华文脉的滋润,才能够使自己的作品表达出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够和更多的爱壶者达到一种情感、思想和艺术上的共鸣,这才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更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久远。  关键词 紫砂;汲泉壶;文化内涵;审美意蕴   宜兴紫砂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茶
摘 要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把紫砂艺术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从小在泥凳边长大的一代,接受了系统的艺术理念教育之后又反哺紫砂行业,潜心做壶,让我们广大的壶友可以欣赏到蕴含丰富的紫砂艺术作品,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引起我们的共鸣。从整体上来看這件紫砂作品“杨梅吐气壶”,可以说很接地气。宜兴的杨梅受到了许多朋友的喜爱,杨梅不仅是食用的好水果,也是泡酒的好材料
摘 要 紫砂壶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是两者兼备的艺术品,一把紫砂壶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制壶艺人精湛的制作手艺,更是其中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希望。本文便主要以紫砂壶“桃青”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其中的艺术魅力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 紫砂;桃青;美好寓意  1 紫砂壶“桃青”所使用的泥料   宜兴所产的紫砂泥料,是紫砂壶制作中十分的珍贵原料,有“紫玉金砂”的美誉,这是因为这些泥料在烧制之后会
摘 要 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肌理特征,比较容易捏塑成为各种各样的形态,还可以在上面进行陶刻装饰,集书法、绘画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欣赏的价值,让我们在禅茶一味的氛围之中,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我们国人的艺术审美。在设计和创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有感于紫砂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于是想把方器赋予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品位,而陶刻装饰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
摘 要 “苍龙教子”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图腾,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意义,常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紫砂壶创作以此为主题,获得了深厚扎实的传统文化内涵。创作在紫砂壶的清雅之上结合“苍龙教子”图腾,是艺术的突破,展示了紫砂壶极强的可塑性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紫砂壶;苍龙教子;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是传统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基础,纵观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获得长久发展的艺术品都具有文化内核,
摘 要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壶素来有人间珠玉的美称,在我心中,它也确实如珠玉一般照亮我的人生,让我的思想、情感都有了寄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的日趋多样化,紫砂壶造型也日益多样化,光怪陆离者大有所在,然而,我始终认为一把优秀的作品不是简单地为吸引人们眼球而求新、求异,无论它是趋向于传统还是现代,都应是自身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由个人阅历的感悟而铸就的,这样才能创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