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b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的一些细节问题。做好这些细节,有助于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细节;新课程
  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精心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学校教科研工作中的体会及教学实践,谈谈构建高效课堂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高效的课堂,一定要有师生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目光交流。一节课从来不被教师关注的学生,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一定会受影响。不管教师站在哪个位置讲课,最好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另外,有些教师的课堂,某几个学生可能被提问好几次,而有些学生一次都没有被提问过。这些学生就成了看客,时间久了自然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学困生、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高效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
  1.了解学情才能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讨论,只有略有难度或本课中的重难点可设置问题讨论,不要为讨论而讨论,使讨论形式化。有些课堂看似学生讨论得很热闹,其实讨论的问题非常简单,反倒浪费了时间,这种课堂就是低效的。所以,提前的预设很重要,了解学情很重要,教师要通过平时学生的作业、学生上课的反应以及参与讨论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才能设置出比较好的值得讨论的问题来。
  2.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合作讨论,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学生讨论的结果只能是人云亦云地盲从或得出肤浅的结论,所以,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3.教师参与学生讨论能使教学有的放矢
  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给学生安排了讨论,自己却并不参与学生讨论,学生的讨论因为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督促而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寄予指导和点拨,等讨论结束就可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精讲点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三、不要走入新课改的误区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确定了适合自己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改变,满堂灌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堂中也能体现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我们不能为了让学生当主角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学习。设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效率更高。
  四、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为什么有些教师总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做不到精讲点拨;二是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都不合理。备课时,教师要将每一个环节可能会用多长时间进行预设。特别是在学生展示或讨论环节,有可能会出现学生没完没了地展示,或者长时间探究某个问题,而时间几乎已经超了的现象,这说明学生所探究的问题有一定难度。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地调控课堂,及时地进行精讲点拨,从而进入到下一环节。如果教师能对每个环节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和预设,并根据情况适时调控课堂,那么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所谓高效课堂,一定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评价
  能否很好地评价学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是一门艺术。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应该怎样进行及时的评价呢?有的教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就直接一个词“请坐”。学生到底回答对了还是错了?回答的有没有问题?对此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点评。如果学生回答不全面,就需要同学或教师进一步补充甚至评价。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这样评价学生:“不错呀,某某同学从不会思考问题到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加油!”“下面一关,不是那么容易,还有没有信心闯下去呢?”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如一缕春风,温暖着学生的心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有的班学生回答对了给积分,有的班给贴个小红花等,这些都是课堂评价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受到鼓励,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创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享受优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需求。究竟什么是优质教育?也许人们一时还难以提出完备的评价标准,但在“优质教育一定是学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点上,人们完全可以达成共识。因此,探索“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它能帮助我们找到办好学校的一些抓手和着力点,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著名学者肖川认为,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质量、同伴关系、课外活动、课业负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学生阶段发展和进步进行研究极为必要,也是切实可行的。本文对高中一年级、高中二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阶段发展的特点予以分析,以期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学生;阶段发展;显性研究  一、高中生活的适应阶段——高中一年级  毋庸置疑,初中阶段是人生新的开端,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而高中阶段则是人生又一个新的开始,是人生中的又一个关键期。因为学
摘 要:大众传媒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职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现实物质基础,能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拓展学生的写作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写作真实、丰富起来,切实体现中职学生个性化写作。  关键词:大众文化;中职语文;写作  大众文化可以为中职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用较为独特的感知方式和审美眼光发掘周围生活,而且可以极大地拓展自我体验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大众文化能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丰富中职
摘 要:化学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是化学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所有高中化学课程的选修与必修模块的总和构成一个个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个体特点的教学计划,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领会课程结构变化的意义,并积极适应这种改变,学习并重视现代教育学和学科研究提供的新理念和方法,在化学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