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多故事,写下来,传出去,感动自己也一定会感动他人。下面这一段是我少年时和父亲的故事,希望能感动到你。
  很多人少年时期都会对黑暗产生恐惧,我也不例外,最怕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独自走路回家。少年时的农村还比较落后,没有月光的夜晚,茫茫的田野漆黑一片,出奇的静谧。那时我刚上初中,每晚上完自习后很晚才能回家,从学校到家一公里多路都是田间小径,在农村,一家一户的住房离得很远,放学后大部分时间自己得一个人在黑夜中走回家。
  记得那是一个漆黑无比的夜晚,天上看不到一点星星的微光,四周没有一丝的虫鸣,黑沉沉的田野仿佛无边无际。夜已深,自己独自一人走在田野里,感觉四周的黑暗慢慢袭来将自己紧紧包围着,拖拽着,誓要将我吞没,恐惧的心一阵阵的收紧。抬头望去,远处的山峦早已被黑夜淹没,感觉自己也即将消失在这茫茫黑暗中。心一下子抽紧了,家还在很远的地方,接下来的路不知如何走下去。极度恐惧中,我忍不住抬腿跑起来,一边跑一边朝家的方向不知是哭还是喊到“爸……”,“爸……”,几秒的沉寂后,空气中飘来一个微弱的声音,虽然听不清楚,但我相信一定是父亲的声音,父亲是知道我怕黑的。于是再急跑几步“爸……”,“三娃,回家啦!”虽然声音还是很微弱,但我听清楚了,是父亲的声音!刹那间,心亮了,空气也跳动起来,秋虫又在鸣叫了,感觉那包围着我的黑暗在慢慢从身边消散,褪去。“爸”,“三娃,回家”,接下来的一公里路,我一边走一边和父亲对喊。空旷的田野里只有我和父亲的声音,仿佛万物都在静静的聆听。寂静的空中传来父亲一声声的“回家”,让我心里升起无限勇气,仿佛自己就是那即将战胜“恶魔”的勇士,勇敢地向前走去,向家走去!父亲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了,快到家时,终于看到黑暗中父亲那瘦弱的身影站在家门前。我一路飞奔,冲下田坎,“爸!”“三娃,回家啦!”父亲平静地应了最后一声,然后搂着我的肩和我一起走进家。
  那以后,只要放学后独自在黑夜里回家,我便会和父亲在田间一遍一遍对喊。春夏秋冬,不论多晚,父亲总是站在家门前等着我,等着我的第一声呼喊。而每当田间响起父亲一声声“回家”的呼唤,我恐慌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感觉黑暗被我抛在了身后,越来越远,家,越来越近了。
  后来上高中,自己胆子大些了,加上住校,父亲就再也不需要每晚在家等我。
  多年后和太太一起回老家,傍晚时我不由自主的带着她走向田坎深处,等到天黑透了,自己一边往家走一边把和父亲当年的故事讲给太太听。城里长大的她当然不懂夜的黑,可还是被那朴实的父子情深深地打动了,一直到现在还记住这件事。
  如今父亲已去世,家乡的道路也修到每户人家,现在每次回家都是开车到家门前,不需走夜路。由于工作繁忙自己也不常回家,不过只要有机会在家留宿,我总会在天黑后,避开有光的地方,独自走向漆黑的田野深处。然后,在黑夜中慢慢朝家走去,感觉耳边父亲的呼唤一如从前:“三娃,回家!”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声音,在特定的時候响起,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恐惧,对黑暗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不怕千难万险,不顾山高路远,自己一心只想着要回家。
  选自《演讲与人生》
其他文献
社交不是与你的亲戚或者朋友聊天,而是开发我们身边的泛泛之交。  有一项关于找工作的调查,在几百个职业人士中,56%的人都不是通过猎头或者招聘广告找到工作的,而是通过他们的私人关系。更有意思的是,90%的人称他们的这种私人关系不过是泛泛之交。  换句话说,我们的下一次机会很有可能并不是来自我们的好朋友,而是来自那些跟我们并不太熟的人。  既然泛泛之交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与至少可以相
人生是什么?即是人在戏台上演戏,在唱戏。看戏有各种看法,即对人生的看法叫做人生观。但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怎样算好戏?怎样算坏戏?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饭讲究的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小姐的阔佬,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
天津卫的早餐,称之为“早点”,品种丰富,花样繁多,价格便宜,实在令人赞叹。大杂院成长的穷孩子,对此感触最深。油炸果子是偶然才买一回,而豆浆则是每天必喝的,去豆腐坊买早点几乎是我每天的功课。掀开厚重的门帘,氤氲的雾气扑面,硕大的铁锅内,豆浆翻滚,甜香的味道扑鼻。通常也无需买牌,胖掌柜,一手接过递来的硬币,头也不抬地仍进钱柜,一手舀出豆浆倒进了我的钢精锅,几乎是满满的一锅,再加上一勺雪白的豆腐脑,天津
很早的时候,我从《海上花列传》里知道点心有干湿之分,凭想象,以為大饼、油条、粢饭属于干点心;馄饨、面条、汤圆属于湿点心。后来看了知堂老人的文章,得到另一种信息:湿点心指的是馄饨、汤面、包子……  包子也算湿点心?难道仅仅因为包子(“灌汤包子”)里有那么一点点汤汁,就能归入湿点心吗?我很难接受,以为能够揽入干点心范畴的,一是能采用烘、烤、煎、蒸等法,二是能用手抓取、边走边吃。这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方可
现在想来,那是我命中注定要看到的。  那天晚上我拿了本书,随手将电视打开,一边看书,一边兼顾着电视。  那天,我的注意力渐渐从书转到了电视上。这是个关于喂养野马的纪录片,讲的是西部某个地方,对日渐减少的野马进行人工喂养。  从电视画面上,我一点也看不出这些野马和普通马的区别,它们的性情似乎并不暴烈,长相也和普通的马差不多。我之所以注意到它们,是因为电视上说,其中一匹母野马就要临产了。  我以旁观者
首见昙花,在寄居小院。  邻家阿姨肥硕,面沉。为客者,敬而远之,百不敢扰。那日,有敲门声,竟是阿姨,眉弯,嘴角翘起,一枚上弦月。“今晚昙花将开,记得看。”我忙不迭地诺诺,若有惊喜,只为忽见月之上弦。  是晚,无月,约另一租户大哥大姐同赏昙花。大家猫腰撅腚,脑袋聚在那一朵昙花的骨朵下,目光如炬。天上星子渺远,身边花蚊长歌。没半个时辰,脸上、腕上、腿上,皆种满红玛瑙的痘痘,痒痒难耐,打道回屋,花露水、
在所有的树种里,柳是我最喜欢的一种。在上小学时,老师就让我们朗诵贺知章的《咏柳》,脑海里时常闪现出诗中的意境:一到春天,岸边的柳抽出细长碧绿的叶子,无数柔弱与秀美的柳丝,在晨曦的微风里袅袅飘动,像是翩翩的舞蹈……后来在中学课本里读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佳句,可算作是我爱柳之情的源头。冬去春来,残雪初消,余寒还残留村头田塍肆虐,柳却在乍暖还寒的时节率先苏
县城北有一小镇,地处淄博、潍坊、青州三市交界,三条省道分别通向三市,故其名三岔镇。三岔镇多山少地,山势高峻陡险,地却贫瘠零落。有一笑话,笑此镇地块散碎,说合作社时村民锄地,黄昏下工,队长给张三少数了一块,张三大怒,指队长鼻子跳骂:“弄我老婆也就算了,我锄了十块地,你给我记九块,我弄你祖宗。”队长纳闷,张三明明锄了九块地,哪来十块呢?张三指着队长腚底下说:“你还坐着一块呢,怎么没给我数上!”三岔镇有
当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我们家家教很严,同时我家大人们已经是屡次“革命”和政治运动的惊弓之鸟,家运式微,生怕孩子们闯祸,约束是倍加严厉,平日连乱说乱动都不可以,“早恋”就是绝对禁止的了。满24岁时,父亲来信宣布我可以开始考虑个人问题了。一下子我根本找不到感觉,似乎也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足以与男性进行交往和对他们有真实的判断。怎么办?学当时年轻姑娘们用流行的外在标准去找对象。其实也与现在一样,女孩子中
2009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北京团聚,有一天,热热闹闹一家人坐在一辆商务车上出行,我弟弟充当司机,妈妈突然扯扯我的衣袖,小声问道:“坐在你弟弟旁边的那个孩子是谁呀?”  我一下子愣住了,手脚冰凉。  那是我弟弟的孩子,她嫡亲的、唯一的孙女。  就跟闹着玩儿似的,不幸就这样降临了,黑暗的大幕悄悄拉开了,只不过,我还不能完全知道它的厉害,并且心存着侥幸:也许,那只是一时的糊涂而已。我的妈妈,是那种非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