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早点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D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卫的早餐,称之为“早点”,品种丰富,花样繁多,价格便宜,实在令人赞叹。
  大杂院成长的穷孩子,对此感触最深。油炸果子是偶然才买一回,而豆浆则是每天必喝的,去豆腐坊买早点几乎是我每天的功课。
  掀开厚重的门帘,氤氲的雾气扑面,硕大的铁锅内,豆浆翻滚,甜香的味道扑鼻。通常也无需买牌,胖掌柜,一手接过递来的硬币,头也不抬地仍进钱柜,一手舀出豆浆倒进了我的钢精锅,几乎是满满的一锅,再加上一勺雪白的豆腐脑,天津人称为“浆子豆腐”,售价只有一毛钱!
  果子摊就在转角处,一口油锅,一架面案,父子俩合作得天衣无缝:小卢收款,老卢操作,揪起面剂,牵,拉,擀,切……有条不紊,一副长筷上下翻飞,犹如魔术师一般,只需片刻,各种成品,就源源不断地摆进了控油篦子。棒槌,一律是一尺长度,纯正老红色,香脆可口;糖皮,不仅个头大,而且糖面粘合紧密,色泽黑红,不糊不塌,味道绝佳;锅篦最拿手,薄如蝉翼,不破不碎,入口脆爽,满口酥香。对门的王老爷子,最好这一口,大餅卷锅篦是雷打不动的早餐,一边吃,一边竖起大指盛赞:“地道!”
  卢家的果子卖出了名声,每天顾客盈门,乌泱乌泱地排着队。据说,他家的和面有密方,能确保炸出的果子酥脆,不软塌皮条。我记得当年的价格,棒槌是3分钱一根,能举着穿在苇子杆一串热果子回家真是最大的幸福。可惜的是,这种机遇并不多。
  棒子面窝头与老豆腐是绝配,偶尔也品尝过几次。通常是揣着个家做窝头,去家门口豆腐坊得瑟一回,大约是5分钱一碗。白白的豆脑,浇上红褐色的用香菇,木耳,黄花菜,八角熬制的卤汁,尽管没有肉,却肉香浓郁,再淋上调好的麻酱,和红彤彤的辣油,真是五彩斑斓的美味啊。
  家门口的鸟市,是囊括津门各种小吃的美食街,那里的大众食堂很有名,早点品种最多最全。1959年,我在班里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还被评为五好学生。六一节那天,作为奖励,妈妈特意给了钱,让我光明正大的去那吃了一回早点:一个刚出锅的热炸糕,一碗糜子面的茶汤,两块带馅的糕干。至今,我仍然记得那顿早点的明细呢。
  馄饨亦是天津人喜爱的早餐,一碗大约是9分钱。纯排骨熬汤,鲜猪肉搅馅,包制现场很好看,筷子进出肉馅,似乎只是在面皮上抹了一下,一只馄饨就大功告成,动作之快,令人目不暇接。
  强子是我的发小,一个胆大心细的馋鬼,去北马路馄饨铺吃早点,是我们蓄谋已久的计划。大模大样地正襟危坐,服务员将两碗馄饨端上了桌。馄饨小小,面片伸展,犹如金鱼婀娜的长尾一般,煞是好看。呷一口汤,鲜香无比,咬一口馄饨,肉味十足。强子还掏出二毛钱,奢侈地添加了一碟拆骨肉。桌上的酱油,醋,味精可随意添加。我俩毫不含糊地补足了调料,就着自带的干粮,吃了个沟满壕平,嗨,真香,真痛快。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已渐入小康,津门的早点品种依旧,却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真怪。
  选自《30号院》
其他文献
在崇尚创新的时代里,谁保守谁就容易被批为“墨守成规”。  不过,如果追溯“墨守成规”这个常用成语的源头,探寻大家习惯当作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死板”标签的背后故事——那可是非同小可的震撼!  这个常用成语、“死板”标签背后的主角竟是“墨子”,墨家学说创始人。与他息息相关的经典《墨子》,其中被称作“墨经”或“墨辩”的部分,成就了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墨子可不是没主见的服从者。他的推理,他的逻辑,
旧日雨水,就是旧日友人。  旧友人来访,类似旧雨水敲窗敲门敲心扉。雨水新,就缺乏记忆中的美与痛。倘若当前新雨水,仅仅是夏日空调滴滴答答的排泄物,或人工降雨制造出的短暂凉意,就更映衬出早年雨打芭蕉黄昏时分有人叩门呼喊的清新与欢喜,更显出从前的雨中与人扶携前行的情深意长。  最早把“旧雨”“旧友”混为一谈的诗人,是杜甫——  唐玄宗时代,杜甫居京城,受皇帝赏识,宾客盈门。后,仕途无望,穷困潦倒,势利新
平常,熟人相见,开口的一句话,几乎都是惊人的一致:"最近忙什么呢?"或是"吃饭了吗?"无论是形式层面,还是内容层面,这些话都属于废话的范畴,但其使用率极高,成为国人口语的"高级标配"。很多时候,这几句看似废话的口语,却是话匣子的"引子"。由此开始,熟人间的交流,慢慢地,触及到更多具有实际意义或彼此都感兴趣的内容。你能说,这样的废话,没有用处吗?尤其是很多喜歡聊天的女士而言,往往是,一句看似"吃饭了
一踩上周庄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中央了。  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依偎在淀山湖、白蚬湖、南湖和澄湖的怀里,像从湖里滋生出的一张荷叶。  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在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船儿款款地,贴着水镇人家的窗根儿,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船儿咿咿呀呀。忽然间,船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
他从小到大都有一个心愿,就是父亲能抱自己一次。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是无法实现。他知道父亲是爱他的,虽然有时严厉,脾气也不好,却都是对他好。一直以来,他是很少恨过父亲的,有时想恨也恨不起来。如果问他,对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那就一定是父亲的脚了。他们兄弟三个,都是这种想法。父亲的脚很有力,门前的大石头,能一脚踢飞,而最深有体会的,就是他自己的身体了。有一次,父亲一脚把他从门里踢出了门外。再一个特点
一我去看你,你带我去看海。我说,咱们坐坐就行。你说,还是去看看海吧。看着大海,心里或许会不一样。1992年,日照的冬天似乎格外冷,这可能与我是第一次冬天站在海边有关。我望着水面荡起的一叠叠波纹,说,大海是不是在冻得发抖?你说,你错了,大海是不会冷的。记得高考志愿,你清一色填报的是上海。我说,你就这么喜欢上海?你说,因为我喜欢海。我说上海有海吗?你说上海本身就是一座海。我知道你的野心一直被知识撑得很
我说起每天都坚持跑步,总有人表示钦佩:“你真是意志坚强啊!”得到表扬,我固然欢喜,这总比受到贬低要惬意得多。然而,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人世不是那么单纯的。老实说,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恐怕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意志之类,恐怕也与“坚持”有
过了中秋,秋的意味更是一日深似一日,转眼间就重阳了。白首卧松云的隐逸诗人孟浩然,曾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幽约,后来不知诗人践约否,千载之下,我这个呆人尚痴痴地期待着更精彩的下文呢———按旧俗,重阳无外乎登高望远,佩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如今是不能了,就是想一想也是蛮有意思的。九月九,秋三月已过去了大半,天,愈发地高远了,夏花已残,荷塘是红消翠减,八月的桂花也香远益清了,连中秋的满月也只剩
社交不是与你的亲戚或者朋友聊天,而是开发我们身边的泛泛之交。  有一项关于找工作的调查,在几百个职业人士中,56%的人都不是通过猎头或者招聘广告找到工作的,而是通过他们的私人关系。更有意思的是,90%的人称他们的这种私人关系不过是泛泛之交。  换句话说,我们的下一次机会很有可能并不是来自我们的好朋友,而是来自那些跟我们并不太熟的人。  既然泛泛之交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们不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与至少可以相
人生是什么?即是人在戏台上演戏,在唱戏。看戏有各种看法,即对人生的看法叫做人生观。但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怎样算好戏?怎样算坏戏?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饭讲究的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小姐的阔佬,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