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整合活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孩子们年龄较小对吃、玩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吃的、玩的东西很感兴趣。而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幼儿总免不了吃吃玩玩的东西,我们以他们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这样即体现了“生活即教育,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又能让幼儿从中获取一些感性经验,还发展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水果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结合秋季——果实成熟的季节,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会变戏法的香蕉”是小班整合活动,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改编、创设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自我服务意识的一个整合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游戏中能用简单的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想法;
  2.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家长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水果店,观察各种水果。
  2.大香蕉人手一根。
  3.叶子、小河等图片。
  4.毛巾、垃圾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香蕉(用布遮盖)作神秘状,让幼儿猜: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是长长的,皮是黄黄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是什么?
  二、拿出香蕉,启发想象,鼓励用动作展现
  1.“我的这根香蕉会变戏法,很神奇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竖状)
  启发:香蕉开始变戏法了,这样看,像什么?
  2.教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 。(躺状)
  启发:香蕉又变戏法了,这样看,又像什么?
  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在自由创造中尽情表演。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垂状)
  启发:香蕉真會变戏法,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4.老师夸张,“狠狠地”把香蕉呈现 。(立状)
  启发: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一点也不累,这下子又像什么啦?
  5.出示准备好的图片,鼓励幼儿观察,展开联想,这样香蕉又变成了什么?
  (教师示范,香蕉“躺在叶子上”,幼儿发现像一条黄色的毛毛虫……)
  6.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联想,选择图片,教师鼓励幼儿用完整语言表达。
  7.再启发提醒:师把香蕉放在鼻子前,微笑地看幼儿。
  三、与幼儿分享食物
  1.在分享之前,让幼儿用毛巾擦过手。在分享过程中,告诉幼儿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之后,提醒幼儿将香蕉皮扔进垃桶。
  2.(播放音乐)让幼儿尝试扒开香蕉皮,幼儿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3.幼儿会边吃边说,教师便随机加了一个小小的启发:扒开的香蕉
  又变了。像什么呢?
  4.在分享过程中,还让幼儿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又变小了”。
  5.香蕉慢慢“消失”,最后变成……
  四、活动小结,延伸活动
  1.香蕉吃完了,最后我们来变成一根香蕉。原来我们才是最会变得魔术师。(表扬幼儿)
  2.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变香蕉,喜欢的朋友还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喜欢直观的、真实存在的东西,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香蕉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比较熟悉,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幼儿能用简单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这个活动渗透多领域,活动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为主,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我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直观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蕉有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幼儿来说它具有吸引力,外型又能给孩子带来想象的空间)、谈话法(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养成完整表达的好习惯)、游戏法(“会变戏法的香蕉”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
  活动过程层层递进。首先,活动开始我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然后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香蕉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我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结合图片,孩子又开始进行丰富联想,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活动中,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开心,但短短十几分还不能满足孩子,当小朋友吃完香蕉要求在继续玩时,大家自发的用自己的身体变各种物品。因此,我认为一节教学课虽然结束,但孩子的探索、想象力孩子不断扩大,我立刻增加家园延伸,提示幼儿可以回家和家人继续玩,继续探索发现。
其他文献
“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了的事情”夏丐尊先生如是说。因而写作不仅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必要部分,但谈到写作,不仅是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大难题”。通过观察发现,写作不仅在高低年级有差别,在城乡学校的同级学生中也存在较大是差距。那么如何来激发农村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作了以下的调查和研究。  一、农村低年级学生厌写作文的主要
期刊
从教六年以来,我逐渐发现一个孩子优秀与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习惯。那如何引导孩子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呢?我结合自身不成熟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注孩子,以身作则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年轻教师,我尝试着突破这一“禁锢”,努力与孩子们成为朋友,成为有共同话题的挚友。那如何才能打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呢?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孩子们的心理,对老师有的是一种“畏怕”,那如何消除这种心理
期刊
早在1632年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课堂教学要把少教多学的思想植入其中,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这样课堂教学的模式,就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变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形式。  一、学生先学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教”,阐述的是学生怎样的学才是正确的。学生先学可以概括为:学生个人在看书中思考问题——学后疑;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疑后议;小组间带着结论交流——议后交;学生
期刊
随着《指南》的颁布和新一轮省等级幼儿园评定标准的出台实施,幼儿园保教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幼教工作者应重新审视大背景下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合理安排与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让幼儿园的生活更有价值。作为幼教工作者,大背景下如何让幼儿在园生活更有价值,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思考一:什么样的日子对于幼儿来说是有价值的?  世界问题首脑会议发布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儿童时代应该
期刊
教学艺术属于教学活动的范畴,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规律的要求,通过灵活运用,组织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艺术反映了教学水平,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前我们是以教师为中心,关注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 ”而现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关注的是“为什么教?”“学生怎
期刊
当前,我们学校发展面临着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挑战。学校只有走内涵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实力,走向可持续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陶先生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校长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发展乃至国家及学术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和把握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对于校长明确办学行为、促进
期刊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有喜怒哀乐,恐惧等,也有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等。而情绪管理是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的情绪化的认识,培养好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让班级管理中取得好的成果。  人格的魅力会像春雨般,慢慢地,循序渐进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班主任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高尚而富有 魅力的班主任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
期刊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激起了老百姓对诗词的热爱,这为我们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铺垫了道路。最近中共中央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宣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我们在领略中华诗词之美的同时,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在中职生中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去做好这一为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想法。  一、亟须加强对中职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
期刊
一、兴趣的基础知识  所谓兴趣就是指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时的积极态度。 把兴趣运用于英语学习中,既指学生有一种自发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发展智力、激发潜能的契机,也可以使学生自发、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习得技能,激活自身全部的认知体系和活动,从而使英语学习呈现高效状态。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发、维护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重要的心理情感因素成分,使其成为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
期刊
学困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学困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同是学困生,但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了解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背景,以便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如下几种。  1.聪明而厌学型  这类学生家庭条件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