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几何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s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但是初中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由于分类讨论意识不强,往往不得要领,致使所得结果不完整,出现遗漏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认真归纳,启发诱导,揭示分类讨论的本质,从而自觉形成应用分类讨论的意识。
  初中几何主要研究的图形就是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在一些问题中,由于点的位置的不确定性,或者三角形的边角的不确定性,或是运动过程中图形的变化引起的结果的不唯一,就需要进行分类讨论。下面通过一些三角形、、圆和图形相互运动中的实例来谈谈几何中常见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一、三角形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由于一般三角形的形状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二是由于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三是由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四是由于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或边)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
  1、三角形的形状不定需要分类讨论
  例1、 在△ABC中,∠B=25°,AD是BC上的高,并且,则∠BCA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解析:因未指明三角形的形状,故需分类讨论。 如图1,当△ABC的高在形内时,由, 得△ABD∽△CAD,进而可以证明△ABC为直角三角形。由 ∠B=25°。可知∠BAD=65°。所以∠BCA=∠BAD=65°。 如图2,当高AD在形外时,此时△ABC为钝角三角形。 由,得△ABD∽△CAD 所以∠B=∠CAD=25°∠BCA=∠CAD+∠ADC=25°+90°=115°
  2、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和斜边不明确时需要分类讨论
  例2、 已知x,y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满足,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可得且, 分别解这两个方程,可得满足条件的解,或。
  由于x,y是直角边长还是斜边长没有明确,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当两直角边长分别为2,2时,斜边长为;
  当直角边长为2,斜边长为3时,另一直角边的长为;
  当一直角边长为2,另一直角边长为3时,斜边长为。
  综上,第三边的长为或或。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或边)不确定而进行的分类。
  例3、如图所示,在中,是的中点,过点的直线交于点,若以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则的长为( )
  析解:由于以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因此依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过点的直线应有两种作法:一是过点作∥,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即,解得;二是过点作,交边于点,这时,于是有,即,解得. 所以的长为3或,故应选(B)。
  二、图形运动过程中分类讨论的应用
  图形的运动过程中,涉及到动线、动点、动图问题,每一种情况往往都会因为运动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而要求应用分类讨论来解决。
  1、 点的运动引起的图形变化产生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
  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解析:(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得 b=6
  8k+b=0
  解得 k=— b=6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6.
  (2)由 AO=6, BO=8 得 AB=10,所以AP=t ,AQ=10—2t
  1°当∠APQ=∠AOB时,△APQ∽△AOB.所以 = 解得 t=(秒)
  2°当∠AQP=∠AOB时,△AQP∽△AOB.所以 = 解得 t=(秒)
  2、 线的运动引起图形的变化产生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BC=16,DC=12,AD=21。动点P从点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两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点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如图1,过点P作PM⊥BC,垂足为M,则四边形PDCM为矩形。∴PM=DC=12
  ∵QB=16—t,∴S=×12×(16—t)=96—t
  (2)由图可知:CM=PD=2t,CQ=t。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分三种情况:
  ① 若PQ=BQ。在Rt△PMQ中,,由PQ2=BQ2 得 ,解得t=;
  ② 若BP=BQ。在Rt△PMB中,。由BP2=BQ2 得:
  即。
  由于Δ=—704<0 ∴无解, ∴PB≠BQ
  ③ 若PB=PQ。由PB2=PQ2,得
  整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当t=秒时,以B、P、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通过以上的一些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几何中的分类讨论应用十分广泛。只有抓住了分类讨论的动因,把握住了分类的标准,才能做到分类时条理清楚、标准一致,在解答问题时就不会重复或遗漏,保证解题准确无误。分类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是(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进行。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使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形成分类讨论的意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蔡上鹤
  [3] 《中考中的数学思想》。南秀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按照课程设计理论,通过对纺织贸易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设计研究,分析了当前ESP教材编写的存在问题,以需求分析、内容选择、编排体例等入手,重点探讨了在职业背景下的教材编写原则和标准以及如何构建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纺织;外贸; ESP;课程设计;教材;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2.3  1 引言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崛起,浙江省绍兴市作为全国纺织行业的交易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课堂学习的效果有赖于教学策略的构建与选择,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师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良好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能够将数学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练习活动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实践创新的过程。因此,没有学生的参与,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无效的。本文力图探究的构建有效课堂就是以课堂为突破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寻求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上完已经两天了,可只有几位同学会背诵,我非常的恼火。这节课我没有进行新课,而是让学生背诵课文。  突然,我发现张小玲低着头,手在抽屉里不知道在做些什么。我看了非常生气,学生聪明是聪明,就是不用在学习上,每一次作业总是要看着才能完成。我悄悄走到她旁边,她没有发现我,还在认真的玩着。我看她已经认真地把一块手表拆得一星一点的。当时我气不打一处来,看着你背,你不背,什么时候能背
摘要:文章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从树立教学观、设计有效教学方案、形成并发展能力、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互动有效活动、主动参与学习等五个方面阐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3  1.正确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自觉实践,发展个性。
汉英两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的存在,本文就汉语和英语的三种歧义类型进行对比研究,初步探索其异同之处.汉语是孤立语,不依赖于词形变化,对语序的要求十分严格,相同的词在不同的
初中数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有关于圆周角定理证明的内容,它是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一条边上的这种特殊情况,对于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和外部的一般情况都是转化成圆心在圆周角一条边上的特殊情况来证明的。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已知:在⊙O中,弧BC所对的圆周角是∠BAC,圆心角是∠BOC(如图一),求证:∠BAC= ∠BOC。  分析:圆周角∠BAC
"氧化反原反应"作为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骨架"概念之一,是建构化学学科知识网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氧化反原反应"的概念比较抽象,相对于抽象思维还不够完善的高一学生而言,正确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如何组织这块内容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拟从分析研究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科书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编排体系出发,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探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氧化还原反应"知识
我想每一位数学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希望自己的每一节数学课都是最高效的。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尝试。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快乐课堂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以及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性。第一,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