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相对来说操作性和趣味性较强,学生学的兴趣和老师教的热情也能很好的延续和保持,理论上讲,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我根据自己亲身的教学经历发现,不管教材和教法怎么变,只要涉及到语法知识,教学过程就会变得依旧枯燥、乏味,所以,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和学习值得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情境创设
新版英语教材使用以来,我作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一个年轻的初中英语教师,接触到手中的教材在内容上出现了较大变化,内容变得贴近生活,而且图文并茂,看似容量变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往有所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虽然内容更多的辅助了图片来实施教学,但是语法教学仍是老大难问题,我所代的八年级(7)、(8)班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甚至很多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学的畏难情绪。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关于初中英语语法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耐心自然,逐步渗透
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枯燥乏味,所以,在讲解语法项目时,教师最好不要大讲特讲,而应该把规则和方法教给学生。教师需要做的事就是设计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的机会。例如,在讲would you mind ding something 和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omething时,我就给我班学生是这样渗透的。让学生明白记住类这样的固定搭配,不要在使用过程中写出或者说出would you mind do 或would you not do这样的错误结构。学生说的多了,就不再犯错了。又比如,动词在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后时词尾加“s”,名词复数时词尾加“s”。学生在这两方面常常出错,并不是教师讲得不充分,也不是学生不理解,而是学生使用这两条规则的机会太少了。教师讲上几十遍,不如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上几遍。经常练,反复练,单项强化练,综合反复练,加上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形成习惯,掌握该语法。
二、巧用素材,善创情景
语法光用语言叙述很难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想办法,比如借助画片、实物、表演等使其形象化。例如,我在八年级(8)班讲授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时候。我采用一些学生们身边最直观的东西和现象。拿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tall”来说,我先找了几位同学上到讲台作为道具给大家示范,给大家直观形象的情景。我指着他们其中一个问大家:“He is short or tall?”大家观察比较之后回答:“He is tall.”我又指着另一个问了同样的问题,学生比较之后回答:“He is taller.”最后我指着最高的一个再问,学生自然回答道:“He is the tallest”在这样的一问一答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学生们自然明白了形容词本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同样,在说明副词使用中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区别时,我也运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讲副词fast时,我在电子屏幕上同时播放三辆行驶的汽车,让学生观看并作比较,问学生那辆比较快,再问三辆之间哪辆跑得最快,学生也就明白了副词“fast”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重要是让他们掌握了怎么使用。以上的讲解演示完,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自己仿照教师的形式来造出同样形式的句子。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学好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和最高级,同时也能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总结公式,套用句型
提起“公式”,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数理化中的计算公式。其实,英语课堂中,也有许多“公式”的运用,而且一个公式的巧用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总结和归纳,化繁为简,把知识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语法教学中通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法知识的教学上采用句型或公式套用的方式,也许比单纯讲练效果好,而且节约时间。比如我在讲授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时,就用列公式的方法来突破。
例如:Show+sb(某人)+something(某物) Show her a photo.
Show+something(某物)+to+somebody(某人) Show a photo to her
真正的理解之后,学生就可套用公式,尝试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运用,加以检测。学生使用熟练以后,公式便牢牢地在学生头脑中定型了,在以后的学习中随用随取。课堂上反复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仿照例句做造句、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们对句子结构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当然,课后还需相应的作业练习来巩固。又比如,我在讲解过去分词语法点时,我班学生尤其对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记不住。于是我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分门别类,使其趋于系统、条理化。例如:根据不规则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规律,把它们分为:
AAA型,如let, let, let;
ABB型,如hear, heard, heard;
ABC型,如see, saw, seen;
ABA型,如:come, came, come。
从以上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公式”中可以看出,只要把被动语态最基本的结构“ be+过去分词”与时态结构结合起来,攻破被动语态这个中学阶段的语法堡垒将不费吹灰之力。
四、善于对比,趁热打铁
中国人学英语不可避免的要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英、汉对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不必可少的,因为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实际上在互相影响着,学生也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在对二者进行着比较。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英汉对比,使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避开干扰,求同存异。比如,汉语的形容词和介词都可以作谓语,如她非常高兴。他在学校。我班学生常常把以上两句译成:She very happy.He at school.我之前会让学生按英语语法规则去掌握,教导学生少受汉语影响,可效果不佳,后来,我索性把英、汉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作一下比较,并且强调英语中一般情况下动词作谓语:在没有动词的情况下,形容词、介词、数词等前面要加上动词be共同构成谓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触类旁通,就能出正确的句子。
五、精讲精练,点拨支持
语法的繁杂性要求语法教学还要精讲多练,教师要对学生及时点拨,给他们提供最大支持,帮助他们在练习中领悟。下面我列举自己我班的教学的一个实例,rather than 和instead of的用法。我进行了一下环节。
1、观察
我宁可喝冷饮也不喝咖啡
I will have a cold drink rather than coffee.
I have cold drink instead of having coffee.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句话都表示含有与…比较,而是…的意思,而且是同义句。并且注意到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讨论
再次呈现一些句子,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则,形成对于该语法结构的进一步认识,通过这一步,学生知道rather than和instead of后面接着是什么词,并懂得如何使用它们。
3、练习
在这一步骤,学生进一步练习它们所观察到的和所理解的语法结构。可采取如下设计:用rather than或instead of填空
(1)I would stay at home _____ go for a walk.
(2)My mum prefer to do hard ______do nothing at home.
(3)He is ill, let me go ___________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该语法,以上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所总结出的许多语法教学方法,当然了,语法教学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去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来检查效果,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斷积累更新,只有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让自己在语法教学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003.
[3]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情境创设
新版英语教材使用以来,我作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一个年轻的初中英语教师,接触到手中的教材在内容上出现了较大变化,内容变得贴近生活,而且图文并茂,看似容量变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往有所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虽然内容更多的辅助了图片来实施教学,但是语法教学仍是老大难问题,我所代的八年级(7)、(8)班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甚至很多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学的畏难情绪。我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几点关于初中英语语法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耐心自然,逐步渗透
语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枯燥乏味,所以,在讲解语法项目时,教师最好不要大讲特讲,而应该把规则和方法教给学生。教师需要做的事就是设计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的机会。例如,在讲would you mind ding something 和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something时,我就给我班学生是这样渗透的。让学生明白记住类这样的固定搭配,不要在使用过程中写出或者说出would you mind do 或would you not do这样的错误结构。学生说的多了,就不再犯错了。又比如,动词在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后时词尾加“s”,名词复数时词尾加“s”。学生在这两方面常常出错,并不是教师讲得不充分,也不是学生不理解,而是学生使用这两条规则的机会太少了。教师讲上几十遍,不如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上几遍。经常练,反复练,单项强化练,综合反复练,加上针对性的练习,这样学生才会逐步形成习惯,掌握该语法。
二、巧用素材,善创情景
语法光用语言叙述很难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想办法,比如借助画片、实物、表演等使其形象化。例如,我在八年级(8)班讲授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时候。我采用一些学生们身边最直观的东西和现象。拿一个简单的英语单词“tall”来说,我先找了几位同学上到讲台作为道具给大家示范,给大家直观形象的情景。我指着他们其中一个问大家:“He is short or tall?”大家观察比较之后回答:“He is tall.”我又指着另一个问了同样的问题,学生比较之后回答:“He is taller.”最后我指着最高的一个再问,学生自然回答道:“He is the tallest”在这样的一问一答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学生们自然明白了形容词本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同样,在说明副词使用中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区别时,我也运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在讲副词fast时,我在电子屏幕上同时播放三辆行驶的汽车,让学生观看并作比较,问学生那辆比较快,再问三辆之间哪辆跑得最快,学生也就明白了副词“fast”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重要是让他们掌握了怎么使用。以上的讲解演示完,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自己仿照教师的形式来造出同样形式的句子。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学生们就能学好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和最高级,同时也能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总结公式,套用句型
提起“公式”,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数理化中的计算公式。其实,英语课堂中,也有许多“公式”的运用,而且一个公式的巧用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总结和归纳,化繁为简,把知识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语法教学中通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法知识的教学上采用句型或公式套用的方式,也许比单纯讲练效果好,而且节约时间。比如我在讲授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时,就用列公式的方法来突破。
例如:Show+sb(某人)+something(某物) Show her a photo.
Show+something(某物)+to+somebody(某人) Show a photo to her
真正的理解之后,学生就可套用公式,尝试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运用,加以检测。学生使用熟练以后,公式便牢牢地在学生头脑中定型了,在以后的学习中随用随取。课堂上反复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仿照例句做造句、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在大量的练习中,学生们对句子结构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就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当然,课后还需相应的作业练习来巩固。又比如,我在讲解过去分词语法点时,我班学生尤其对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记不住。于是我把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分门别类,使其趋于系统、条理化。例如:根据不规则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规律,把它们分为:
AAA型,如let, let, let;
ABB型,如hear, heard, heard;
ABC型,如see, saw, seen;
ABA型,如:come, came, come。
从以上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公式”中可以看出,只要把被动语态最基本的结构“ be+过去分词”与时态结构结合起来,攻破被动语态这个中学阶段的语法堡垒将不费吹灰之力。
四、善于对比,趁热打铁
中国人学英语不可避免的要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英、汉对比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不必可少的,因为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实际上在互相影响着,学生也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在对二者进行着比较。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英汉对比,使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意识地避开干扰,求同存异。比如,汉语的形容词和介词都可以作谓语,如她非常高兴。他在学校。我班学生常常把以上两句译成:She very happy.He at school.我之前会让学生按英语语法规则去掌握,教导学生少受汉语影响,可效果不佳,后来,我索性把英、汉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作一下比较,并且强调英语中一般情况下动词作谓语:在没有动词的情况下,形容词、介词、数词等前面要加上动词be共同构成谓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触类旁通,就能出正确的句子。
五、精讲精练,点拨支持
语法的繁杂性要求语法教学还要精讲多练,教师要对学生及时点拨,给他们提供最大支持,帮助他们在练习中领悟。下面我列举自己我班的教学的一个实例,rather than 和instead of的用法。我进行了一下环节。
1、观察
我宁可喝冷饮也不喝咖啡
I will have a cold drink rather than coffee.
I have cold drink instead of having coffee.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句话都表示含有与…比较,而是…的意思,而且是同义句。并且注意到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讨论
再次呈现一些句子,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则,形成对于该语法结构的进一步认识,通过这一步,学生知道rather than和instead of后面接着是什么词,并懂得如何使用它们。
3、练习
在这一步骤,学生进一步练习它们所观察到的和所理解的语法结构。可采取如下设计:用rather than或instead of填空
(1)I would stay at home _____ go for a walk.
(2)My mum prefer to do hard ______do nothing at home.
(3)He is ill, let me go ___________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该语法,以上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所总结出的许多语法教学方法,当然了,语法教学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实践,去创新,还需要在实践中来检查效果,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斷积累更新,只有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让自己在语法教学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003.
[3]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