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和目标。本文以终身体育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当前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现状的分析,从中总结出了影响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现状分析 终身体育意识 有效培养 策略
  一、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所以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给予的的引导不够正确,再加上学生也从没想过加深对体育的认识,认为活动或娱乐就是体育,于是我国高中生对体育的认识普遍肤浅,未能充分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与意义,掌握的体育知识十分有限,自然也就不利于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身体和技能方面的訓练,在体育运用能力、体育意识以及体育锻炼习惯方面的培养通常都比较匮乏。高中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薄弱,其主要原因之一便在于他们未能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高中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升学压力,因此许多高中生都会选择放弃体育锻炼而将此时间用于文化课的学习。另外,许多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都是一时兴起,缺乏锻炼恒心,这样便不利于良好体育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终身体育意识淡薄。
  二、高中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主观上高中学生对终身体育认识程度不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以及锻炼价值认识程度不够,更不懂得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另外怕苦、怕累、意志差也成为当代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客观上是由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及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性质决定的。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今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三、加强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决定终身体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还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独立地锻炼身体的能力和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让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在教学中对学生举一反三的启迪。用终身体育观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理解
  2、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这是学生自学和自觉锻炼能力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利用练习时间和强度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而忽视了学生自觉能力和自觉锻炼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怎样练,练什么,这是所有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知道,终身体育是贯穿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更没有体育课的条件下,根据各方面的条件自主进行的。因此教学中应当在有效的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怎么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项目,怎样去适应环境,学会如何根据年龄特点选择练习项目,怎样去练习、学习,如何自觉独立地从是新项目的锻炼以达到自身的需要,这才是我们对学生独立锻炼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3、加强意志品德的培养,体育意志品德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使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项目,并在确定的目标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依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做出意志决定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意志水平从盲目性向自觉性、选择性不断发展。当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有赖于自己的健康和必须从是体育锻炼时,就能自觉的克服困难,表现出较高的意志水平。有的学生意志力较差,与他们缺乏自觉而远大的、正确的主导动机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中学生行动动机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时常交织在一起,以多变性表现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意志的稳定性逐渐发展,多边性就逐渐减少。研究表明,高一年级是学生意志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帮助学生认识体育需要,激发动机,加强体育意志力的培养,对体育意识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果断性与坚强性以及勇敢顽强的意志的培养来实现体育意志品德的养成教育。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我们要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演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
  5、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培养娱乐能力,终身与体育为伴。高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教师重在技术指导。课堂中切忌为了教动作而一味地教动作,寓教于乐才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候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体育的娱乐作用,因此体育运动乐趣中的文化价值的教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快乐体育模式的出现,日益显现出它的生命力。我们的教学要把体验运动乐趣、把握运动特点、创设娱乐情境,作为培养娱乐能力的主要目标,并在运动中寻求乐趣,获得满足。
  6、体育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进一步普及和先进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欣赏高水平的运动比赛和体育运动运动项目的表演,日益成为现代中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花样滑冰、艺术体操、体育舞蹈、以及一些户外极限运动等。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的情感体验。因此探讨体育欣赏和鉴赏水平的能力培养是我们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终身体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运动,充分发挥实践课的功效外,扩大锻炼身体和学习的范围,做到课内外结合,全方位、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综合能力和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终生锻炼习惯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吕树庭.试析影响中学生“终身体育”的因素.中国学校体育.1993.2.
  2.熊旭航.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意识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8(3).
  3.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五(十至十二年级)教师用书(体育篇).华东大学出版社,2004.7.
其他文献
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11月5日-8日,以“供给改革、产业融合、绿色共享、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春城云南省昆明市隆重举办。展会共吸引国内33个省级展团(含台湾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外36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参会。经过4天的现场展销,农交会各项指标均创历史之最:现场贸易额699亿元,现场销售额2.5亿元;签约153个项目,协议总金额886.88亿元;采购商和专业观众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课余十分钟时,学生谈笑风生,是那么生龙活虎,可一到教室上课就死气沉沉,恹恹欲睡。不是睡觉开小差,就是说话玩东西看与节课无关的书籍,如此等等。因此,我们便抱怨学生如何厌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真正认真学习的想走读书这条路的学生不是全部,但另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要深刻反思:我们的课是不是精彩,学生是不是喜欢?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并喜欢自己的课?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以
目的:由于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越来越大,自然环境逐步恶化,导致当前中药材逐年减产,价格越来越高,普通消费者已经开始难以承受,从而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煮散把药物制成粗末,加水或其他溶剂煮汤,由于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具有煎出率高的优点,能有效节省中药材,可与汤剂互为补充。经考证,煮散这一剂型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在隋唐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在宋朝得到官方大力推广,宋以后逐步衰落,在我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很长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