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832793x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音乐教育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大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琴教唱,学生学唱。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这需要老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并且要与学生多沟通。
  【关键词】义务教育 中小音乐 学生 兴趣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音乐教育有一些现状却不容乐观: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大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琴教唱,学生学唱,每节课都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上音乐课的目的也很难实现。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呢?在音乐教学中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这需要老师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并且要与学生多沟通。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思想道德是关键,它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只有崇高的理想,高度自觉并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品质,才能正规教学,才能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没有正确而高尚的思想道德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其次,教育理论。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教育理论、文化科学便显得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上好课的基本素质。常言道:“要交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自己备足长流水”,这“长流水”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不断更新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科学素质。只有具备合理的教育理论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才能更好地把教学工作做好,才能胜任教学,才能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再次,教学心理素质。教学能力素质是提高教学的保证。这里所说的教学心理,它包括教师本身的心理和教师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两个方面,两者不能分离,首先教师就应具备有信心上好课,教好书的心理,然后抽出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角度出发,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经常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培养师生感情,减少师生隔阂,不摆教师架子,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和引导学生,也因此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工作能力。最后是教师的身体健康,它是支撑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只有身体素质好才能够保证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们一贯提倡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这里面很大程度就取决于我们教师要有个好的体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它是体力和脑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必须要有良好的体质,才能胜任繁杂而又艰辛的教学工作和各项任务。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他们喜欢老师,崇拜老师,而且喜欢老师用商量的语气与他们平等交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好吗?”、“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他们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特别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好,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没问题,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2.改变以唱为主的课堂教学,创立唱歌、欣赏、律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本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小学生对音符特别陌生,这时我让他们各自制作音节小卡片并在课堂中用柯尔文手势教他们唱七个音符,这种教学手段他们特别高兴的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可以自己视唱简单的旋律片段了。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心中很是欣慰。在学习七年级音乐《班级演唱组合》这一单元歌曲《青春舞曲》时,我先用一段以《青春舞曲》为背景音乐的现代舞作为课间音乐视频,引起学生动的欲望,讲述新疆的民族风情,特色食品,民族乐器,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对新疆音乐的兴趣,在学唱歌曲时,进行节奏练习,随音乐拍击节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并随音乐律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表现的积极性,整节课气氛活跃,课堂效率较高。在小学音乐课中,歌曲《小拜年》充满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朋友们又特别喜欢过年。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已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赶羊的动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来越高,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3.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一首歌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时常举办一些班级音乐会,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各种形式参加,如独唱,二人组合演唱,小合唱,音乐剧表演等形式,学生可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每次学生都会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4.拓展音乐教育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现今中学生,似乎流行音乐或者具体说是流行歌曲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若自恃清高,和学生们来个楚河汉界,互不相干,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我先唱起了《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了学生,播放视频音乐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以及一些近年来一些青歌赛的视频引进课堂,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讲到民族乐器时,我举例女子十二乐坊,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我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同学们听,重点描述了亲情的伟大。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彼此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如在学习《同一首歌》这首歌时,我搜集一些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与学生共同欣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依旧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动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的学习。
其他文献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人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学生高尚道德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学这一侧面作一浅述。  1.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做人的第一步  有道德的人,首先是爱他的国家,爱他的民族的人。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要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二要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三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 思维能力    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自主式体育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式的体育课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成为体育活动的参
期刊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笔者认为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在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
期刊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最早测量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本人作为物理教师对实验认真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只是按照教材所列步骤完成各步操作,其实该实验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分析。为此,我对该部分的内容做了系统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此实验的理论基础:①油酸的分子式是C17H33COOH,它的一部分是羧基-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另一部分是C17H33-对水没有亲合力而要冒出水面。因此,油酸分子会一个
期刊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有些事情来得突然,让我们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甚至猝不及防,并且,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思考处理这种事件的对策,有时也会不知所措,我们称这类事件为“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处理突发事件,一看能力,二凭经验,这是班主任教育机智的一个基本体现。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班主任要冷静,机智,妥善处理。  【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纽带和桥梁。  【关键词】班主任 威信 教育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教学方法等因素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影响力。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
期刊
【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学习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引擎。本文正是用兴趣作为纽带来揭示教学相长的相互关系,力求说明只有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才是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所在。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引发、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培养 初三化学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
期刊
【摘要】在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数学研究只是有限的数量关系,极限思想的萌芽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只有当数学发展到近代高等数学阶段,才有可能出现系统的极限理论。极限概念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潜在无限和实在无限的统一。这是极限概念的辩证法。  【关键词】无限可分性 极限思想 微积分理论 辩证法     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认识极限思想,首先要认识中国古代最朴素
期刊
谈到语文学习,许多同学都会觉得语文涉及到生活的点点滴滴、防方面面,太多、太杂,对学好语文丧失信心。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不是缺乏学习的能力,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还有欠缺。下面我简要介绍学习语文应强化的几个方面的意识。  1.全面意识  语文学习既要重视对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重视听、说、读、写等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因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偏废。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四个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