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质疑 巧妙激趣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学习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引擎。本文正是用兴趣作为纽带来揭示教学相长的相互关系,力求说明只有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才是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所在。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引发、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 兴趣 培养 初三化学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学生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也因为兴趣的缺失而逐渐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而初三学生面临升学,本身课业负担就很重,再加上学校、家长、老师的殷切希望,压力和负担可想而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知识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是培养学习兴趣。
  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教师肩上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简要谈谈我在多年化学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1.设疑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师也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课堂的导入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教学中的引入就是这“第一锤”,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设疑、提问,也可以是魔术、图片展示以及故事,还可以是以新科技、新信息的展现和介绍。总之,引无定法,但要有法。
  例如:学习“物质的变化”一节时我以魔术“喷雾写字”的形式引入,当学生看到白纸上出现“化学变化”四个红色的大字时,立即兴趣盎然,情绪高涨,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了种种疑问。
  又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我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屠狗洞的故事来导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个神秘的洞,被称之为屠狗洞,其神秘之处在于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进入洞中则必死无疑,长时间以来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著名的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前往探个究竟,他拿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中,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些异样,紧接着狗就晕倒了,他俯下身时,自己也马上感到呼吸困难,要晕倒,此时他恍然大悟,抱着狗匆忙走出洞,他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原来所谓的屠狗洞就是……这样的故事导入法,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产生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运用多种方式简化学生记忆负担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微观粒子等知识时,就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原有的兴趣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任何创造都要建立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减轻记忆负担,以轻松、愉快的记忆方式积累知识,对一门学科的学习至关重要。为此,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在面临抽象概念和大量陌生知识的情况下,仍然能对学习保持兴趣。
  2.1 积极推进化学史教育
  知识往往抽象难懂,而故事则很容易吸引人的耳朵,为此,我时常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述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介绍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进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几分亲切感,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2 抽象概念具体化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而且许多概念离实际生活比较远,概念很抽象。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而学生通常第一次接触这些符号,不仅记忆量大,而且抽象难懂,难以与实际生活发生联想。为此,我从第一节课开始,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把难以记忆的元素符号、原子团制成卡通图片,让学生上台表演,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等。同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课堂上讲述一些元素符号的发现史,使学生兴趣浓厚,印象深刻。
  2.3 异彩纷呈的实验
  生理学实验结果表明,当人受到刺激时,会清晰地记住当时所处的环境及身边的事物,而且经久不衰,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精彩的实验结束后,学生正好处在实验所带来的刺激情绪中,这时,适当地补充实验原理及相关的内容,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组织学生做了“烧不焦手帕”、“魔棒点灯”等有趣的实验,面对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学生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又如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后,我组织学生做了镁带燃烧、硫磺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这些精彩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驱使他们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2.4 生动、形象的语言
  许多心理学研究结果都表明,多方位的刺激能够有效的提高记忆,例如说话人的语气、手势、周围的环境等,而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物”的感觉,这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从多方位记忆。如讲“铝的冶炼”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有人说铝是20世纪的金属,它确实当之无愧。然而你可知道仅仅在100年前,铝是多么昂贵?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著成就而获得了一个铝制的奖杯,拿破仑在宫廷盛宴中一人独享使用铝制餐具的殊荣。几十年后,铝的身价暴跌,一下子涌入寻常百姓家,这一令人膛目的变化归于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他因发明了电解法冶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激励着后人去奋斗探索。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的时期却姗姗来迟呢?这正是铝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我们今天就讨论使霍尔大伤脑筋的问题是什么。这段趣味性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而且从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深刻体会到了铝在拿破仑时代的昂贵和霍尔对人类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从而促使学生们对课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不胜枚举,而在生活中,化学也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避免采用“第二外语”式的枯燥文字说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化学的魅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
  3.1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产生使得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感受。而部分实验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如钢铁锈蚀速度的实验、高度危险的实验(如氢气的爆炸实验)、产生剧毒物质的实验等,这些内容借助多媒体教学不仅避免了文字叙述的抽象、乏味,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现象。
  3.2 广泛运用插图
  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深刻展现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当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并被其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插图所深深吸引。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形象、生动的插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成的鸟笼”等图时,学生无不在惊讶中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伟大。
  3.3 为学生创造实验环境
  课本中的许多实验都是演示实验,学生只能通过仔细观察来感受实验,而有些现象通过眼睛是观察不到的,例如反应中放出的热、产生气体的气味等,而且单纯的观察,无法对实验现象和操作步骤产生深刻印象。
  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后,学生们大都反馈,本来似乎记得的实验步骤到了实验室却不知如何操作,而亲自动手做一遍后却记忆犹新,那些难以记忆的实验现象也可以通过做实验时的亲身感受回忆起来。
  学生实验不但有利于持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所记忆的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形象、直观,记忆持久。
  4.丰富、充实的化学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既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创造观察、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任课教师定期的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有帮助。如举办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知识晚会、化学魔术表演、社会调查、化工厂参观、出版化学知识黑板报、制作化学手抄报等,另外,我还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主,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爱学、乐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探究化学,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中心、采用“启发质疑,巧妙激趣”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了一个层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初三化学的学习。
其他文献
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學观念的反思。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
期刊
数学是中小学的重要工具学科,许多同学由于没有正确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学习负担很重;有的陷入题海,茫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掌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入手进而形成综合学习数学的能力。  1.探究、反思、温习对于学数学其实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是埋头苦干,似乎有做不完的题目。可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却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指出: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和教学实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课程。要开发课程,必须拥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于是课程资源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样需要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因此,体育
期刊
道德是一种文明的体现。人们的道德意识增强了,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学生高尚道德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本文仅从中学历史教学这一侧面作一浅述。  1.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做人的第一步  有道德的人,首先是爱他的国家,爱他的民族的人。历史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源泉,历史知识本身就充满爱国主义的内容。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要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二要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三是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 思维能力    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自主式体育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式的体育课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成为体育活动的参
期刊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二十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笔者认为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在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
期刊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是最早测量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本人作为物理教师对实验认真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只是按照教材所列步骤完成各步操作,其实该实验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分析。为此,我对该部分的内容做了系统梳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此实验的理论基础:①油酸的分子式是C17H33COOH,它的一部分是羧基-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合力;另一部分是C17H33-对水没有亲合力而要冒出水面。因此,油酸分子会一个
期刊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有些事情来得突然,让我们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甚至猝不及防,并且,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思考处理这种事件的对策,有时也会不知所措,我们称这类事件为“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班级内的突发事件,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稳定发展,也反映出作为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艺术。处理突发事件,一看能力,二凭经验,这是班主任教育机智的一个基本体现。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班主任要冷静,机智,妥善处理。  【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联系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纽带和桥梁。  【关键词】班主任 威信 教育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人品、工作态度、教学方法等因素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影响力。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