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阅读主体创新型探究方式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通过作者的语言描述,读者的感悟,达到知识传递与精神的升华。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对创新型探究方式的构建作乐理论总结。
  关键词:阅读 主体创新 探究
  
  阅读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的对话关系的中心应该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因此新课程标准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鉴于此,阅读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该是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应该给学生个体的阅读营造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提供某种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的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以此推之,阅读教学应该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应该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研究探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探索,在智力发展的阶梯上,不断迈上一个新台阶。
  怎样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的阅读方式,我从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找到了答案。
  一、发现作品不同寻常之处
  作品中不同寻常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下列几种:
  1、 看似多余的偏偏写出
  人们仔细阅读一篇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看来似乎是多余的东西。这些看似多余之处,却往往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多余之中有着深刻的含义。
  2、 应写的略而不谈
  有些作品中还会有这样的情形,若是把某些内容写出来,表达得会更完整、更连贯,可是却把它略去了。这也常常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二、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
  矛盾既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事物。如果你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现象之间确实存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常常是有意的安排,体现着特殊的用意。因此,善于从文章中发现这样的矛盾现象,并就此进一步追根问底提出几个“为什么”,确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怎样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呢?
  1、 揭示文章内容的矛盾
  例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所眷恋的关东原野,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表达了眷恋乡土的那种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是这样描绘黑土地的景物的: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轮,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这部分内容,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2、 揭示文章语言之间的矛盾
  语言表达必须连贯通畅。可是,有的作者却有意写出了前后词语矛盾的句子。
  鲁迅《孔乙己》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的“大约”表示不准确的估计,而“的确”表示准确无误。既是“大约”,又是“的确”,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呢?
  “的确”,表明孔乙己的死是肯定无疑的,“大约”,表明对孔乙己的死仅是一种推测,因为孔乙己在何时何地及如何死去,没有人亲眼目睹。这两个意思联系在一起告诉读者:孔乙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可悲的牺牲品。
  三、深入一层,进一步探索
  1、寻求详情
  文章中常常有这种情形,就是有的事情只做概括或简介,如果不深入地思考,也就读过去了,没有什么疑问;如果作进一步地思考,就会感到许多细致的内容尚不知晓,而了解这些细致的内容又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要求进一步了解详细情形的思考,便是寻求详情。
  说明文中常常对事物进行简明扼要的解说,阅读时的“寻求详情”也是相当重要的。
  例如: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第一句就说:“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这是高度的概括。若是寻求详情,则可提出一系列问题。诸如:说沙漠是人类的自然敌人,它是怎样攻击人类的呢?说它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那么它的“最顽强”有哪些表现呢?我们有哪些办法来对付这个自然敌人呢?如果从后文中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对全文的内容也就基本上理解了。
  2、寻求原委
  任何事情都有个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事情比较简单,有的事情比较复杂罢了。所谓寻求原委,就是阅读时如果读到了事情的起因,就去寻求它的发展和结局;如果读到了事情的结局,就去寻求它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如果读到了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情节,就去寻求它的起因和结果。
  3、探索写法
  通过所读作品的内容情节、语言表达,探索作者写作的思路,采用的表现手法,语言的运用等等,从而得到写作方面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这便是所谓的探索写法。
  例如阳关的《小院》(浙教版教材),课文一开始简述这家旅店“真小”,然后着重写“我”来到这家旅店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描述院前院后的山峰山色和小院里被“浸润”的颜色,抒发了“心儿先自醉了”的情怀。读到最后,如果注意寻求事情的原委,就会想到:未曾游山,心儿为什么会先自醉了?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读,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小院人家已使“我”品尝了人间最珍贵的心灵之美和人际关系之美。如果继续探究,我们就会想:为什么用小院人家来表达人间最珍贵的心灵之美和人际关系之美呢?大院不是更好吗?至此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就豁然领悟了。
  自主探究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比较和判断,因为还在实践中,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以百度和谷歌为搜索引擎,以人民网、新华网、东南网和晋江新闻网2007—2009年晋江市体育报道为研究对象,揭示网络媒体视野下晋江城市的体育形象。  【关键词】网络媒体;晋江;体育形象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68-4.5    城市形象指一个城市在其经济、文化、生态综合发展过程中,逐步
中共十七大是我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
有人说,人生是一出喜喜悲悲的戏,是一首飘飘忽忽的歌,是一次上上下下的登山,是一丛明明灭灭的烟花。有些道理,但听起来太玄虚,悟起来太深远,做起来太复杂。我说,人生不过一个
期刊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总人口217.9万人,其中农户41.98万户、农业人口187.98万人;总面积1116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35
文化力就是市场的影响力、竞争力,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换言之,文化力就是生产力、软实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17日晚,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在北京举办2019年新春联谊活动.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并致辞.rn刘结一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
期刊
也许是微妙巧合,也许是命运暗中指引,欧阳超,名如其人,其名字中那一象征着强大、超能量、无所不能的“超”字,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一个超有气场、超有力量、超有能力的高大形象。
豆卢氏出自鲜卑慕容部,是慕容鲜卑人在北魏时期改姓后出现的一支.在豆卢氏家族五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名人辈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均产生了较重要的影响,故对豆卢氏家族的
表面上看,施工企业的空心化是建筑市场不完善造成的,但深层原因则是我国市场价格体系失调。只有改变我国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各要素相对价格体系,才能鼓励施工企业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