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作物掌叶半夏组织培养及药物成份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sm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用作物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种子在附加2,4-D0.5-6.0mg/L+BA0.5mg/L的MS或B5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但2,4-D的浓度变化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无明显影响,且无分化现象。愈伤组织生长快,分散性好,适于悬浮培养。种子在附加NAA0.1-4.0mg/L+BA0.5mg/L的MS培养基上均能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根和芽,随NAA
其他文献
利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1/2MS修改培养基、B5培养基交叉培养茶树(CamelliasinensisL.)愈伤组织,有利于延长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并维持胚性愈伤组织高的体细胞胚分化能力,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分
<正>PP333 (多效唑,MET) 是英国ICI有限公司于70年代末推出的一种高效低毒植物生长延缓剂。十多年来,国内对其在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理效应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报告,近年还出版了
用双波长(550,488nm)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籽粒发育时期不同Su2基因剂量(0-3)玉米杂交种(Mo17&#215;B73)胚乳核的DNA含量。结果表明:单个胚乳核的DNA含量在授粉后第8天是3.0-4.6C,10天以后迅速上升,20-22天达到高峰,为48.9-63.9C,然后下降。年份间
以中国春小麦和中国春phlb突变体为轮回父本,分别与我国特有遗传种质矮败小麦杂交并连续回交5次,实现了矮败小麦连锁特性向中国春小麦和中国春phlb突变体的遗传转移;育成了同时含有Kr、Ms2、Rht10基
本文分析了六倍体普通小麦农大146、簇毛麦及其杂种和双二倍体的全展旗叶及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子代与其双亲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形成了偏母互补型;子代双单倍体 (2
<正>本文对我国西南地区不同纬度、不同海拔的8个中熟玉米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的时间变化与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从出苗至抽雄、出苗至抽丝、抽丝至成熟、播种至
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在控制光长和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说明它对光周期反应强,光周期反应日数为107天;在长光照(14.5小时)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稳定,植物在稻穗雌雄蕊原基分化前长光照对穗发育有
宛原50-2是一个株高比常用矮源矮,农艺性状较好的新品系。通过21个单体系F1,F2的株高和F2的赤霉酸反应及测交分析,发现该品系携带有4对或4对以上的矮秆基因。其中RhtlS位于染色体4B^*^*和;Rht9分别位于染色体2D和
以已知基因型的7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作为参考系,通过对八倍体小黑麦与矮秆小麦的杂种F2株高分布的分析,和各矮秆小麦对赤霉酸反应的测定,对8个矮源不清的矮秆小麦分别认定了它们的基因
<正>选自杂交组合CPSLO17/明恢63的3个花培系(TG7、 TG8和TG11),与南京11、IR36(籼),巴里拉、秋光(粳)等广亲和测验种测交F1结实均正常,表现为优良的广亲和性。对珍汕97A、V20A、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