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合同解除的不可抗辩原则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a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保险法》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保险合同解除的不可抗辩原则成为其中一大亮点。这一条文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理赔难”的现象,促使保险人提升服务质量。但同时这一规定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關键词保险法 不可抗辩原则 法条重构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69-01
  
  一、不可抗辩原则概述
  (一)不可抗辩原则概念
  不可抗辩原则是指在保险合同成立经过一定期间后,保险人不得因被保险人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违反最大诚信义务而主张解除保险合同,免除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该原则的设定,是为了通过对保险人行使解除权的期间进行限制,以保障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和信赖利益。此原则多规定于期间较长的人身保险中,体现了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保险法》对不可抗辩原则的规定
  我国《保险法》将不可抗辩原则规定在第十六条,位于第二章“保险合同”中。从立法技术上说,该原则的规定适用于任何一保险合同,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并且,根据该表述,对于不可抗辩原则的适用未作任何的限制。另外,《保险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关于年龄告知不实的合同解除权,也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第六款关于不可抗辩原则的规定。
  二、我国《保险法》对不可抗辩原则规定的不足
  (一)不可抗辩原则只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
  在很多国家的立法例里,不可抗辩条款只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人身保险合同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为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设立期限,可督促保险人及时审核,以保护被保险人多年以来的信赖利益,使其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得到应有的保障。财产保险则不然,其不适用之原因大致为:(1)财产险多为短期保险,保险期限达不到不可抗辩条款要求的二年;(2)财产保险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的举证较之人身保险更为容易;(3)不可抗辩条款设置的目的,在于保护人之生存价值,使被保险人之亲属在被保险人死亡之后生活不致没有着落①。
  (二)保险合同本身不成立的不应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不可抗辩原则是着意于将原来效力有瑕疵的保险合同,在经过一定期限之后,将不确定的效力加以确定。其适用的基础是保险合同已经成立,在保险合同并未成立的情形下,自然不能适用不可抗辩原则。
  (三)未规定因故意、重大过失而未如实告知的情形
  1.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未如实告知。此种情况构成了保险欺诈,国外的立法例一般都规定欺诈行为是保险合同适用不可抗辩原则的例外情况。根据最大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也出于保护保险市场秩序的目的,故意的情形应排除适用不可抗辩原则。构成犯罪的,更应排除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
  2.由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重大过失而未如实告知。这种情况下,若适用不可抗辩原则,不符利益相平衡的原则。但出于人道主义目的,也考虑到保险人在承保的时候必然也存在过失,可规定保险人在返还保险费之外,承担一定限额的保险责任。
  (四)投保人未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如未缴足保费的情形应被排除在不可抗辩原则的适用范围之外
  保险合同作为平等民事主体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履行合同的义务特别是合同的主要义务是其享有合同权利的前提条件。美国各州的法律通常规定:自保单签发起,在被保险人生存期满经过二年后,如果保单依然有效,除非未交保费,否则保单将成为不可抗辩保单。
  (五)承保范围之争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被保险人的实际状况超出了承保范围,此时的保险合同即相当于强加给保险人他本不愿承受的义务,违反合同的自愿原则。《保险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体现此思想。
  (六)对于二年期限的规定过于笼统
  1.二年期限的起算日期。《保险法》规定,二年期限从合同成立之日起算,但实务中,人身保险合同须经一道道核保程序,合同成立日实在难以认定,且该日期的认定不一定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有利。另外,从不可抗辩条款的起源国美国的实践来看,主流观点认为,起算期应是保单签发日,英文的用语是“date of issue”②。
  2.未规定二年期限的例外情形。(1)未涉及客户违反如实告知义务,在二年内发生保险事故,却在二年后申请理赔的情形。依《保险法》规定这种情况下保险人不可行使解除权,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被保险人身故意味着保险标的灭失,合同应当终止。从国外立法例看,美国、加拿大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通常都有被保险人在不可抗辩期内仍然生存或没有失能的限制性规定③。(2)另外,合同效力中止后的期间不应算入二年期限。
  三、《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重构
  删除《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关于不可抗辩原则的规定,在第三章“人身保险合同”之中规定不可抗辩条款,内容如下:
  第€讇滋踉谌松肀O蘸贤校韵虑樾瓮猓员5デ┓⒅掌鸪甑模O杖瞬坏眯惺贡痉ǖ谑醯诙罟娑ǖ暮贤獬ɡ唇獬贤环⑸O帐鹿实模O杖擞Φ背械E獬セ蛘吒侗O战鸬脑鹑巍#ㄒ唬┍O蘸贤旧聿⒉怀闪ⅲ唬ǘ┩侗H恕⒈O杖艘蚬室饣蛑卮蠊慈缡蹈嬷模还室馕锤嬷模O杖瞬挥柰嘶贡7眩恢卮蠊У模O杖送嘶贡7眩⒊械R欢ㄏ薅畹谋O赵鹑危唬ㄈ┩侗H宋绰男泻贤闹饕逦瘢缥唇勺惚7训龋唬ㄋ模┏斜7段е唬ㄎ澹┍槐O杖嗽诙昴诜⑸O帐鹿剩蕉曛蟛派昵肜砼獾模磺翱罟娑ǖ亩昶谙蓿O蘸贤Яχ兄购蟮钠诩洳槐凰闳搿?
  
  注释:
  ①林虹.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长春:吉林大学法学院.2009.
  ②保险法新增订不可抗辩条款存在的问题.中国仲裁在线.http://www.cnarb. com/news/flyw/200809/4530.html.2008-9-2.
  ③郑勇.关于新保险法适用的几个问题.人民法院报.http://rmfyb.china 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0377.2009-07-23.
  
  参考文献:
  [1]周玉坤.不可抗辩条款适用性探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张旭霞.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实务中的运用.华东经济管理.2001(6).
  [3]徐晓棠,黄芳,王文英.保险呼唤不可抗辩条款.华南金融研究.2001(16).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提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设计是充分发挥学生的
[摘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课题。作为高校之中一名职业指导教师,笔者也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本文从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出发,浅论自己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就业意识 就业能力 职业指导 面试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60-02    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一个广泛的社会问
地方普通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关键是师资配备,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落脚点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危害社会的情况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良因素造成的。积极心理学领域出发,分析造成大学生网络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置疑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改变目前的状态,调整好教育模式,使高等教育日趋科学合理化,更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教育界非
摘要犯罪中止被誉为是刑法人道性一面的彰显,几乎个个国家的刑法中都有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但是具体的成立标准还是有差别的,关于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中止的规定,本文从实然和应然两个角度,以规范的方法对中止犯罪成立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犯罪中止 成立条件 准中止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256-02    日本刑法学家西原春夫教授言“刑法长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高等教育工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教育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培养。新时期下做好特殊学生的培养工作十分重
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校互动的现状、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双语家校平台”是促进学校和留学生家长互动交流、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并总结了“平台”在留学生教育工作
[摘要]结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从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现状入手,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毕业论文 撰写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68-01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初试分析研究事物现象过程中所形成的论点、论据、结论的集中
效率违约包括三个层面的概念或内涵:1.效率违约首先是一种违约行为,而且是根本违约行为;2.效率违约对应着特定的违约救济方式和责任形式:违约损害赔偿;3.效率违约之所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