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元二次方程型综合问题探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程型综合题,主要以一元二次方程为背景,结合几何、三角或其他代数知识,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理论(如解方程、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构造方程等)来解决问题。各地中考常把这类题作为压轴题。这类学科知识渗透题,是近几年中考试卷中涌现出来的又一颗新星,充分体现了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本质,现以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题为例分类解析点评如下,供复习时参考。
  1 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
  例 1:如图1,菱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O点,且AO、BO的长分别是关于x的方程x2-(2m-1)x+4(m-1)=0的两个根,又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求m的值。(宁波市)
  分析:由已知,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得到关于AO、BO和m的两个方程,显然AB=5,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又可得到一个关于AO、BO方程,联系上述方程即可求出m的值。
  解:∵ AO、BO是方程x2-(2m-1)x+4(m-1)=0的两个根,∴ AO+BO=2m-1,AO·BO=4(m-1),∵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由于菱形周长为20,且四边长相等,∴ AB=5。
  由勾股定理得,AO2+BO2=AB2,即AO2+BO2=25,∴ (AO+BO)2-2AO·BO=25,∴ (2m-1)2-2×4(m-1)=25。m2-3m-4=0,解得m=4或m=-1。当m=-1时,AO·BO=4(m-1)=-8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所求m的值为4。
  点评:该例中因为已知方程的两根是线段的长,所以不仅要求方程有实数根,即△≥0,而且要求方程有两个正根,即2m-1>0,且4(m-1)>0,此题数形结合,难易适中,解题关键是要注意挖掘和利用这些隐含条件,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2 一元二次方程与代数函数相结合的综合题
  例2:已知点P在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上,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3)x+m=0两个根,求m的值。(芜湖市)
  分析:设P点的坐标为(a,b),则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a+b=m-3ab=m又因为P(a,b),在直线y=2x+1上,所以b=2a+1,由以上三式可求m。
  解:设点P的坐标为(a,b),∵ a、b是关于x一元两次方程x2-(m-3)x+m=0的两个根,∴ a+b=m-3ab=m又∵ P(a,b),在直线y=2x+1上,∴ b=2a+1,∴ a+b=m-3ab=mb=2a+1∴a=2b=5m=10或a=-1b=-1m=1∴ m=10或1
  点评:这是一道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相结合的综合题,解本题的关键是直接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及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得到一个三元二次方程组而求解,由此启发我们,只要我们学会分析抓住突破口,那么解综合题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3 一元二次方程与三角函数相结合的综合题
  例3:已知A、B为Rt△ABC的两锐角,SinA,SinB是方程x2+mx+n=0的两根,且2x+4n+1=0,求出m、n的值(兰州市)
  分析:由于A+B=90°,所以SinB=CosA,从而结合韦达定理和Sin2A+Cos2A=1,求出m、n的值。
  解:∠A+∠B=90°,∴ SinB=CosA,而议程x2+mx+n=0的两根为SinA,CosA,∴ 由根与系数关系,得SinA+CosA=-m ①SinA·CosA=n ②∴①2-②×2得m2-2n=1 ③(这里运用了三角函数公式:Sin2A+Cos2A=1)又∵ 2m+4n+1=0 ④ ∴ 解③、④得m=-■,n=-■或m=-■,n=■ ∴ SinA>0,CosA>0,m<0,n>0,故m=-■,n=■
  点评:本题将一元二次方程与锐角三角函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淡化了代数与三角学科界限,解题时既应用根与系数关系,又运用了三角函数公式:Sin(90°-A)=CosA及Sin2A+Cos2A=1,还要考虑m、n的正负,因而是一道开拓学生思维的综合性的好题。
  4 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三角相结合的综合题
  例4:已知a、b、c分别是△ABC的∠A、∠B、∠C的对边(a>b),二次函数y=(x-2a)x-2b(x-a)+c2的图象的顶点在x轴上,且SinA,SinB是关于x的方程(m+5)x2-(2m-5)x+m-8=0的两个根。①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求m的值;③若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面积为25π,求△ABC的内接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在三角形三边上)的边长。(成都市)
  分析:①由抛物线的顶点在 轴上可得到相应方程的判别式为0,从而求出a、b、c之间的关系,再作判断。②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得到关于m的方程,解之即可。③由圆的面积,m的值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进而分类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解:① △=4(a+b)2-4(2ab+c2)=0得a2+b2=c2,所以△ABC为Rt△ABC 。②依题意有sinA+sinB=■sinA·sinB=■ 由①得∠A+∠B=90°,所以sinB=cosA,利用sin2A+cos2A=1,即(sinA+cosA)2-2sinAcosA=1,得■2-2·■=1,解得m1=20,m2=4(舍去),③由πR2=25π,得R=5,所以c=10,当m=20时,sinA=■,sinB=■,所以a=c·sinA=8,b=c·sinB=6,设正方形边长为x,根据三角形内接正方形不同的位置分类求解。如图2,因为DE∥CA,得■=■,所以x=■;如图3,作CH⊥AB于H,则CH=■。因为△CDG∽△CBA,所以■=■,则 x=■
  点评:本题是一道融代数、几何、三角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解题过程体现了函数与方程、代数与几何、几何与三角、代数与三角等知识间的相互转换,综合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本题设计新颖、思维严谨,能力要求高,具有明显的选拔功能。
  综上所述可知:解一元二次方程型综合题,就一元二次方程而言,一般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①认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②分析探求解题思路;③规范书写解答过程。
  另外,就一元二次方程而言,可有如下几个常用考点:①关于方程的有关概念;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⑤分式方程的解法。
  这些考点是中考试卷中不可缺少的题型内容,这种题型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跨度大,基本数学方法多,纵横联系较复杂,能力要求高,一般处于中档题或压轴题的位置,不少学生在解答试卷时,往往不敢“接触”综合题,甚至干脆对此不予思考,久而久之,在他们心里产生了综合题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神秘莫测的“问题”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压力,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典型的综合题,以培养他们敢于解综合题的良好习性,在解综合题时,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外,还应掌握综合题的解法。
  由于一元二次方程型综合题体现了综合性和创新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笔者认为:这类综合题将是2011年中考发展的趋势,且试题除学科内部综合外,还可与生物、地理、政治、历史、外语、物理、化学结合,相互渗透,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
其他文献
九年级英语复习阶段是学生补缺补差及对初中三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阶段,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素质迅速发展阶段,更是学生英语考试成绩得以质的飞跃的重要阶段。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复习阶段的重要性,才能够科学指导学生的复习。  1 英语复习的指导思想  1.1 复习目标要明确。复习阶段要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基础目标,注重学生个体及全体的关系,争取做到学生中考成绩的整体、全面、最大化的提高。   在新授课
期刊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否踊跃发言也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一节课中举手发言学生的人次、颁布面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直接体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是实现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新课程改革精神的直观体现。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举手发言的状况并不乐观,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初中英语课堂学生举手发言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特
期刊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学习方法专家施坦纳博士做过一个实验:夏娃、马丁和芭芭拉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去长跑,看谁的体验最深。刚到野外,空中阴云密布,暴雨将至。雷声隆隆,大颗大颗的雨滴很快就落了下来,三人做出了不同的反映。夏娃终止了跑步,躲在一棵大树茂密的叶子下避雨。马丁很生气,沮丧地掉头回家。芭芭拉在大雨将至时就对这种情况做了打算,要体验一下雨中长跑的感觉。她感觉到了开始落下的雨滴,在发热的皮肤上那股凉丝
期刊
试卷评讲是初三复习课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扬优补缺,丰富体验,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但当前试卷评解课教学存在机械采用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和讲解法,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的现象,课堂效率不高成为制约复习教学质量的瓶颈。为此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初三试卷评讲课的教学模式。  1 不正当的处理形式及弊端  1.1 考试成绩处理。①不公布学生分数,其弊端
期刊
【摘 要】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新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上好数学课是我们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转变教学观念、方法和方式。  【关键词】 新课程 上好数学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长期以来,一般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基本满足:环节俱全,教师讲解无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做题就可以了。往往将数学课上成了逻辑推
期刊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1 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   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提
期刊
【摘 要】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生活、社会发展理念和科技进步趋势的盛会,为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上海世博会各参展方比拼创意,将多媒体技术在世博会的展示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作者亲身体验了上海世博多媒体技术的震撼再多媒体技术方面、影像新媒体方面进行阐述,多媒体技术理论和上海世博实际相结合,对数字多媒体技术发展提出相应的见解。世博会中多媒体技术的舞台展示为黑龙江大学剑桥学院艺术设计系中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作业布置,是有效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我从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实践观察、合作等几方面来谈一谈物理作业的布置,归纳出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 物理作业 有效 巩固 能力培养 数量与质量     现在学校乃至全国都在倡导“有效教学”,也是新课程核心内容之一。而布置物理作业,这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
期刊
游戏不完全是娱乐,也不全等于语文研究性学习。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语文研究性学习。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经、严肃的游戏。让我们再来看看语文研究性学习。它是学生为了自身的发展而自觉自愿接受的,不论是在课题研究的任何阶段,学生都是心甘情愿地、以积极的态度、一板一眼地进行活动的。它不需要外在的压力,不需要老师的强迫。更不用说这样的研究和学习是在固定的时间和
期刊
【摘 要】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推开德育之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将“闪光卡”引入教育工作评价中,记录学生闪光的足迹和点滴的进步,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通过真诚的评价,感化学生;打开德育评价之窗,点亮心灵之灯。教师努力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并用之于客观、科学地评价我们的学生。“以人为本”,建立对学生公正、科学的评价观,践行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 德育评价 闪光卡 钝感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