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与音乐剧的一次探讨——2021盛京戏曲论坛音乐剧《镌·刻》剧目研讨会综述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沈阳大学创排的诗画音乐剧《镌·刻》隆重首演.该剧以疫情期间大学的校园生活为切入点,以雕塑系大学生创作建党百年的作品为线索,融汇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辉煌足迹,同时将敖汉小米[1]、三千孤儿[2]、精准扶贫等节点巧妙连接,延展出宏大的想象空间和丰厚的精神内蕴,并以歌舞诗画的青春舞步和艺术语言,展现了当代青年热爱党、心向党、跟党走的青春风采.其后,2021盛京戏曲论坛“音乐剧《镌·刻》剧目研讨会”盛况空前,来自海内外的近40位嘉宾汇聚沈城,探讨冯玉萍的艺术人生和舞台创造,研讨音乐剧《镌·刻》的创新价值和提升空间.尤其,与会嘉宾对于音乐剧概念及《镌·刻》音乐创作的热议,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值得细细品味和延伸思考.
其他文献
《礼记·乐记》中记载:“情动于中,顾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该影片的配乐参与叙事,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用哀而不伤的音乐触动观众的心灵,引发观众内心的共鸣.影片讲述的是入殓师这个职业的故事,但并不流于表层生活流水账一般的叙述,而是深究其职业特殊性之下的人性的光辉与入世的温暖,用朴实的镜头展现出平凡又不寻常的人生图景,用死亡观照人生.通过大提琴家小林大悟亲身经历,对入殓师的态度由偏见转为理解,为我们展示了死者最后的尊严以及生者通过这最后优雅的入殓仪式来与死者和解.所以《入殓师》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期刊
探究式教学法可促使学习者自我探究与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本文将美国“探究式学习模式”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相结合,构建了“四段九步”的汉语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与教学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汉语探究式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对语言点的理解和运用,锻炼学习者的语篇表述能力,构建师生多维合作的课堂关系.此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调整再融入到不同教学环节中,以更适用于汉语综合课与文化课.
一整场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全集音乐会拉下来,还能再轻松加演一段充满哲思的巴赫无伴奏(《C大调第三奏鸣曲BWV1005》第三乐章广板)以及一首疯狂难度的恩斯特“魔王”大随想曲(改编自舒伯特同名艺术歌曲D328),恐怕也只有宁峰了!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无意中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演奏视频,就产生过一种十分微妙的感觉,似乎让我“想到奥伊斯特拉赫又忘掉奥伊斯特拉赫”.宁峰的身形轮廓以及音乐处理的大线条自然会让人联想到老奥这位代表20世纪巅峰水准的前辈人物;而他的演奏在很多细节上则又进一步呈现出通常只有当代顶尖音乐家
期刊
一、凝神科研 如痴如醉rn钱亦平1946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无锡.父亲钱仁康先生是钱亦平的启蒙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使她终身受益.钱亦平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毕业后,1965年直升至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理论系(现音乐学系)本科,五年后毕业.随后就职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任音乐编辑、记者.1979年,正值国家恢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第二年,钱亦平追随父亲脚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作品分析专业研究生,成为钱仁康先生的第一位硕士生.在读期间,钱亦平系统学习了音乐作品分析知识,为后半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1
期刊
文章选取中介字字库中的英美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别字材料,参照中国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别字书写材料,通过对比,发现二者在汉字习得中字音策略使用最多,字义策略使用较少.英美学习者别字类型广,只有一个汉字要素相关的别字比例高.本文重点讨论了英美学生双字词内部汉字混用、音同音近别字、似别字三种别字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发生条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双字词内部汉字混用情况跟双字词熟悉度、结构关系、学习者语素意识、首字效应、汉字熟悉度和汉字构词能力等密切相关.音同音近别字的发生和英美学生母语发音系统有关.似别字和别字不同,它因
决定离开木偶剧团,但是去哪,苏统谋并没有想法.文化局局长给了他一些选择建设,最后苏统谋选择了文化局.于是,1987年,苏统谋正式调入文化局,1999年退休后又延聘3年到2002年,在文化局工作了共15年.这15年,他管理文化市场、组织文化活动、经营外包剧团,工作出色,深得领导、同事和其他文艺界人士信任,并继续收集整理资料,为退休后大量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瑞士,与世隔绝的湖光山色,其神秘的音乐与桃花源般的生活一直吸引着我,说来也巧,笔者有幸作为2019届中央音乐学院交换生,被派往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换学习,如下,展开我对瑞士音乐学习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n一、历史教育之底色rn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Haute école de musique de Genève,HEM),其前身是日内瓦音乐学院,该院前身由两个机构组成,分别是:日内瓦音乐学院(建于1835年,瑞士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院)、雅克·达尔克罗兹机构(建于1915年),此院在2009年成为
期刊
南海“水上民歌”也称咸水歌、疍歌等,是疍家人情感宣泄和沟通信息的重要载体.如果把南海“水上民歌”与疍家人生活方式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人与社会与文化多个思考维度.rn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迁徙漂流到两广、福建及南海海域的疍家人,以海为家,歌中求乐.南海“水上民歌”带着岭南文化基因,跨越地域时空,记录着疍家人的历史与过往.
期刊
一、韵味元素在豫歌《木兰从军》中表现解析rn豫歌《木兰从军》是以“木兰诗”为词,旋律技法吸取了豫剧唱腔板式.作品以熟知的故事为题材,运用豫西调豫剧流派旋律技法,将广板、中板、快板、摇板、垛板五种板式交替使用,形成了具有鲜明戏曲特征的音乐结构形式.除了板式的运用,全曲最有特色的当数豫剧唱腔的运用,以字行腔,以腔诉情,情入心脾.下面就《木兰从军》中的唱腔板腔的运用进行分析:rn1.断腔rn断腔,利用气口的突然停顿造成无声胜有声的表达叙述,断中孕情、断中抒情,断与连的润腔应用表情手法.这样断腔技法可充分传神达意
期刊
引出施事的“由”是介词吗?它所构成的句子是被动句吗?文章通过分析“由”的句法语义结构来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分析“由”字被动句的问题以及“功能范畴”解决方案的不足.随后,构建了“由”的句法语义结构,即“(使役力量)……由+必有论元施事+谓词”,并结合前人的研究以及语料统计数据详细分析了该结构,回答了为什么“由”具有准使役性的问题.最后,讨论了将“由”处理为准使役介词的优势:有利于解决“由”字句的句法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多义词“由”内部的语义联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