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骨干教师闲暇生活调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研究认为,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闲暇时代”,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人们的生活重心将由工作转向闲暇。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高校骨干教师作为在人格上起典范作用,在教学上起模范作用,在科研上起示范作用的教师,其职业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与挑战,过劳死、职业倦怠这些现象在教育领域已非罕见。因此,如何从闲暇的角度提高高校骨干教师的生活水平,保证其高效、健康的职业发展,对于建立和谐高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天津市部分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生活进行了专项调查。
  
  现状
  
  


  闲暇意识淡薄
  本次调查的高校是天津的普通高校。对于闲暇意识,笔者基于高校骨干教师对于“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比他的职业更重要”问题的态度采取了调查。调查发现,有47.1%的教师选择了“不同意”,9.8%的教师选择了“说不清”。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骨干教師的闲暇意识淡于职业意识,他们更愿意将生活重心用来发展职业,崇尚工作世界的状态,闲暇意识趋于淡薄。从根本上来看,这主要与文化差异有关。我国经历了并正经历着一段长期的工业化社会,劳动生产、工作效率长期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骨干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中,他们成为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狂”,这些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理想”。一方面,他们认为职业和闲暇是完全对立起来的,没有把职业与闲暇联系起来,而只是把闲暇看作是一种消耗,不仅消费了物质,也磨灭了人的意志。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节约型社会中崇尚闲暇有违道德规范,享受型的闲暇生活是不高尚的。这种对“闲暇”不重视不承认的态度使他们漠视了闲暇的积极意义。
  
  闲暇时间缺失
  笔者对高校骨干教师在平时(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七天以上)三个时间段对闲暇时间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平均下来的闲暇时间分别为2.29小时、8.62小时、3.12天。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有所增长,大部分高校骨干教师能够较充分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闲暇活动。但是,闲暇率(闲暇率指闲暇时间在某一段个人时间(中的比例)偏低,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显得尤为缺失。
  
  闲暇方式单调
  在闲暇方式选择的调查中,要求高校骨干教师从调查问卷列出的各种闲暇活动中选出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本文再将选择结果归为五类,根据调查对象选择的频数分别得出中选频率。其中“延展性工作”指继续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人力资本积累”指学习、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等;“精神活动”指欣赏音乐、观看影视、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参观展览等,使身心得到愉悦和陶冶;“休养娱乐”指户外漫步、锻炼身体、走亲访友、聊天等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健康、增进友谊等;“消极行为”指无聊、消磨时间、放纵等。调查发现,高校骨干教师闲暇方式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展性工作”、“人力资本积累”和“精神活动”。“延展性工作”的中选频率最大,达到57.8%,这说明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的闲暇方式还是摆脱不了工作环节的束缚,相当一部分人将工作内容延伸到非工作时间里,闲暇方式并不自由。而“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也达到了44.1%。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方式的选择上具有一定发展学习的特点,有强烈的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
  
  闲暇消费乏力
  笔者观察了高校骨干教师的整体月收入情况,调查样本的月平均收入为4642.2元,这个收入水平相对天津地区的物价生活水平而言处于中等。然后同样分为平时(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间段,观察了不同时期高校骨干教师的消费数量。在平时、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闲暇消费数量选择比重最高的分别为“50元以下”、“100-300元”、“500-1000元”。可见,随着时间段长度的增加,闲暇消费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从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消费趋势,但总体消费数量偏低。综合来看,在月收入水平中等的情况下,高校骨干教师虽能理性地选择消费水平,但也表现出其自身消费欲疲软和消费动力不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访谈时发现,虽然目前高校骨干教师的收入水平正在逐渐增加,但同时物价水平也在猛增。现实中的经济压力,例如买房、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还是困扰着他们,再加上工作压力巨大,收入渠道单一,高校骨干教师顺理成章地将收入用在了生活必需的方面,甚至形成了“有钱也不敢闲暇”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闲暇消费力度。
  
  闲暇满意度偏低
  调查中,笔者将高校骨干教师对于目前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的共占到75.5%,由此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对于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国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高校骨干教师作为高校发展中的先导力量,巨大的工作负荷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其情绪和生理资源过度消耗,甚至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进而逐渐对闲暇事宜表现出机械化的应付态度,久而久之,也就无从谈及闲暇满意度。
  
  建议和对策
  
  加强闲暇教育
  首先,提升工作的闲暇含量。许多未来学家都认为,在未来中只有极少部分人从事“生产”,“后工业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随着这一潮流的发展,人们很难区别所从事的活动到底是工作还是闲暇活动。可见,当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事业,工作与闲暇的界限将逐步消失。作为高校骨干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是发挥技能的广阔平台,将工作压力化为一种自我肯定,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工作本身就是惬意的,学会个体自我调适,缓解自身的职业倦怠,完成从工作伦理到闲暇伦理的范式转换,充分认识到闲暇教育的社会功效,全面提升闲暇的满意度,使职业与闲暇和谐发展,是提高其职业效能和闲暇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其次,科学规划闲暇。胡适曾说:“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高校骨干教师可以在某一段时期根据闲暇活动的时间、频数、顺序、方式、空间和陪伴者等不同指标,制定科学的闲暇明细表。全面了解个人闲暇状况,再根据个人作息表找出能量消耗与恢复的客观规律控制自己闲暇的各种因素,在对自己闲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感受的基础上,判断闲暇状况是否与个人愿望相一致,是否与生命意义相一致。
  
  创设社会人文关怀
  其一,高校单位成立闲暇部。法国内阁中就有一个“业余部”,设置这样的机构说明了法国对业余问题的重视,反映业余时间支配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校针对骨干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急需成立一个专门的“闲暇部”,定时根据骨干教师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制定更专业、更高效的闲暇活动方案。定时检查其健康情况,及时制定和改善闲暇制度。也可以将“闲暇部”与工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来发挥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效能。其二,加强高品位的休闲服务。加大社会公共设施的建立,创造非赢利性的闲暇资源,如开设博物馆、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健康的娱乐休闲部门,根据高校骨干教师的文化层次需求、专业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其闲暇满意度。
  
  完善国家闲暇制度
  一是建立带薪休假的法规。根据高校骨干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自己意愿制定学术休假制度,或有选择的将现有的周末双休日适当调整,每周多休息一天,从而将每周的休息时间集中起来,形成三天连续的假期,使得“黄金周”每月一次,这样闲暇时间的增加也相应地提高了闲暇率,人们在选择闲暇方式时,时间上也有了更大的余地。二是适当调整消费税。国家从政策上积极支持和鼓励相应休闲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减免一些税收,低价或免费向公众提供休闲服务,鼓励高校骨干教师闲暇消费,进而使得其闲暇方式多样化。三是建立闲暇保险制度。有必要成立相应的闲暇保险制度,切实认识到闲暇对于高校骨干教师的功能效应,将闲暇列入同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相平等的社会保险行列,从而在观念和制度上保障高校骨干教师闲暇消费的实施。四是改善高校骨干教师的薪酬制度。薪酬中基本工资属于保健因素,奖金属于激励因素。高校要科学调整薪酬中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关系,充分保证其保健因素,适当增加福利和特殊补贴,同时,绩效工资的比例不宜过大。
其他文献
【摘要】节奏感训练是幼儿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可以造就与鼓舞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节奏训练还会增进幼儿听力与记忆力,为幼儿日后音乐素质倒下牢固的基础,所以对幼儿节奏感探究势在必行,本文就节奏意义与训练做出探究,希冀能够对幼儿音乐教学带来启迪。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训练;节奏培养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J647 【文献标识码】A  节奏是随处可见、具有规律性的,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见
【摘要】随着《中国好声音》等音乐类节目的热播,流行音乐逐渐成为音乐乐坛的主流音乐,并开始走进高校音乐教学课堂。高校在流行演唱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中國好声音》等节目改革和创新流行演唱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重视音乐的多元化;要善于运用《中国好声音》、《梦想的声音》、《我想和你唱》等节目中的竞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要注重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重视歌曲改编,课
[目的]了解山西省卫生部门公务员与医务人员对HIV/AIDS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的异同,为有关部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消除社会歧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
[摘要]传媒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其实现与传媒产业的对接、服务传媒产业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途径,也是其彰显自身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文章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论述了传媒学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和形态,分析了传媒学院当前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和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传媒院校产学研发展探索  [作者简介]陈少波(1956-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传媒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
一方面是悄然滋生的就业保护主义,一方面是经济危机的阴影笼罩下的就业机会总量减少,中国留美学生就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摘要]青岛黄海职业学院依靠“双师型”教师,面向市场,突出技能培养,办出了学院特色。文章着重从依托行业优势,“走出去”;吸纳企业精英,“引进来”;立足实际,拓展培养渠道等方面,探讨了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 “双师型”教师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于永芳(1971- ),山东胶南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中专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山东 青岛 266500)刘常青(
文章从管理型医疗保险的起源与发展、管理型医疗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的管理型医疗保险的优势等方面介绍了管理型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管理型医
【摘要】钢琴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中较为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钢琴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自弹自唱、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和对音乐的敏锐性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改革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钢琴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对音乐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标准,从而推动我国高校的音乐专业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