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 以改促写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句话道破了修改文章是整个作文过程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学生自改作文,他认为,“养成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激发修改兴趣
  
  激发学生修改作文兴趣是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在动力因素,一方面,我通过讲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如王安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改了五遍的故事来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学生写了文章以后,不失时机地提出适当的要求,引起他们新的需要,激发修改的热情,使学生在修改中得到乐趣,尝到甜头,从而推动他们步步登攀。
  
  二、明确修改要求
  
  修改的内容一般有:材料选择怎样,中心是否明确,详略处理如何,重点是否突出,文章结构怎样,前后是否连贯,开头结尾是否恰当等。每次修改要求的拟定都要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紧紧结合起来。如让学生写“暑假里的一件事”,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在教学中就拟定了如下的修改要求:(1)文中写的是一件什么事?(2)文章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了?(3)文中是否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的?再如让学生写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重点观察其中的一两方面,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对此,我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修改内容:(1)选材是否正确,文与题是否统一?(2)文中重点观察的是某一动物或植物的哪一方面?(3)文中是否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其他部分是否写简略了?总之,每次修改既要有重点,又要重视综合运用,始终注意字、词、句、标点等基本功训练。
  
  三、强化常规训练
  
  初学修改自己作文的学生如同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需要别人扶持和引导。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尝试习作为实例在课堂中进行范改,对学生进行修改的一些常规训练。
  1.统一修改符号。学生初改作文总是觉得无从下手。学生不知道改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改,用什么方法及符号修改。为此,我在改之前,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各种特定的规范符号,标明其名称、作用、方法,便于修改时运用。
  2.规定修改方式。作文的修改方式通常有四种:删、增、理、换。让学生懂得:删,就是要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将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删去,使文章简练明确;增,就是加进必要的字、词、句、段,使内容完整和具体生动些;理,就是把安排不当的词、句、段进行整理调换,使文章通顺,条理清楚;换,就是调换字、词、句、标点,使语言准确、鲜明,说话得体。
  3.明白修改步骤。我要求学生修改时按下面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内容上修改,对照习作要求,看文章材料的选择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写具体;第二步是在技术上修改,改书写格式、标点符号、错别字,使句子通顺。
  四、掌握修改方法
  引导学生修改文章,必须遵循“大处得眼,小处着手”这一基本原则,修改方法有如下几种:
  1.教师示范修改。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文章,提高作文质量。一般地,我都将学生的习作输入电脑,展示在屏幕上,面对全班同学讲评、修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直观修改有错的地方,直接运用电脑技术删、增、理、换,只需几秒钟就搞定。同时,又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在修改范例时,我始终注意以下几点:(1)慎重选择范例。选择范例多以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为主要依据,要有针对性。所选的实例力求做到好中有差,差中有好。(2)出示范例要有层次,一般修改课出示的顺序应由差到好,由整体到片段。所出的实例,好的要指名道姓,差的要保密。(3)主要教学方法是:“半扶半放”,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以表扬为主,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敢”字精神。
  2.互评互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强弱与思维发展水平高低密切相关,他们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较清楚,对自己的缺点则认识不足。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因此,在修改方式上,有时要根据习作要求采用“互改”法。课堂上,我把学生按作文好、中、差文章搭配成三人组,轮流自读作文,读后依据习作要求进行评议: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哪些内容写得不恰当?哪些地方没有写具体?怎么改?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如有不同的看法,可请老师当面帮助解决。这种“互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在听取同学的意见后寻找差距,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在改中学习,改中借鉴,改中提高。这种互改是知识的互补,是情感的交融,是能力的提高。
  3.自我修改。自改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教学中,让学生在自改习作中“知其然,明其理,有所悟”。一般采用的方法有:(1)朗读法。在修改中,朗读习作,自我监听,划出不通顺的地方,并加以修改。因为小学生内部语言后于外部语言的发展,他们需要依赖朗读中发出的声音来支持自己的思考活动。所以,对文章中的词句毛病,通过朗读就容易发现。学生边读边听边想边修改,视听结合,促进思维批判性发展。(2)默读分析法。采用此法,分析比较,认真思考。可以放慢速度读,或来回扫视,逐词逐句地分析,修改有毛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连贯。也可以快速地读,了解各部分的大意,思考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还可以跳读,把各部分的重点内容联系起来,或把重点词句加以归类分析,考虑中心是否突出,文章的内容是否符合题意要求等。当学生知道错处又改不出来时,可以翻工具书,问同学,问老师。训练能把原文从内容到形式提升到一个新的表达高度。
  4.批后自改。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要把修改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改革由教师批改作文的传统形式。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我通常采取只批不改的方式,把改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自改。我只在作文簿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写上批语:“意思能改简洁些吗?”“想想怎么表达意思才明确?”“句子太长容易犯病,改为短句好吗?”“想想可以加上哪些词就能使意思表示更具体、完整?”“此处少了标点符号,请加上去。”……学生学会了改作文的方法,感到改作文“易、趣、活”,懂得文成于改的真理。久而久之,作文技能就会相应提高,教师的指导也就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期刊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
期刊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所听过的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激发了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
期刊
一、“超市作文”概念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命题作文训练,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为学生打开丰富生活的窗口,单调的命题形式难以激起学生旺盛的写作兴趣,刻板的课堂辅导难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划一的写作要求难以适应学生参差的写作水平。这些矛盾,习作教学该怎样化解?  超市的特点,为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
期刊
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教学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失去了沟通(社会交往)的数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笔者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像重视语文科说话训练一样,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主动适应基础课程改革这一理念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在新知讲解中练“说”    数学教材中有相当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交往。”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独特的认知方法,他们对汉字的象形特点感兴趣,乐意把事物与文字相联系,并大胆地去认识、去表达。所以,对幼儿应该进行早期的“科学认读”教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把图像、声音、语义、
期刊
在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学教学要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及态度的形成等。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任何教育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而且参与的程度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不管什么教材,尽管编写者都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但它面向的毕竟
期刊
新课标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尝试打破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大胆猜想、深入探究,使学生思维火花不断进发闪烁,收效远高于预期的效果。现将此课实录与反思记录如下。  【片断一】:引导推测,形成假设  师:今天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问题。(出示课题)请打开桌上的材料。(学具有:蜡烛、胡萝卜、大头针、石
期刊
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角的度量”。该课真正让学生经历了“再创造”过程,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择一个片段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教学片断】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L1=30°、L2=40°)让同学们猜猜看,到底哪个角大。引导学生想个办法动手比一比,并检验一下。同学建议用①活动角比较。②用单位小角比较。用活动角比较两个角大小已经完成。  师:用活动角能比较两
期刊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要起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好的题目,对于读者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人看到题目就爱不释手,迫切的想阅读文章的内容。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更关注每次作文时老师所拟订的题目是什么。老师的题目出来后,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有的学生却唉声叹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当所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