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题海中最美丽的浪花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DaSh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要起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好的题目,对于读者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让人看到题目就爱不释手,迫切的想阅读文章的内容。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更关注每次作文时老师所拟订的题目是什么。老师的题目出来后,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有的学生却唉声叹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当所出的作文题目让大部分学生接受时,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就高;反之,所出的题目许多学生都不喜欢时,不但作文质量不高,连作文本上的字迹都变的不工整了。看来,作文命题是不可忽视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产生写作的需要,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低下头,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设孩子需要的题目
  
  人都有一种倾诉的欲望,特别是儿童,这种欲望更为强烈,这是学生乐意写作的基础。作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倾诉的机会,是学生自己与自己、与他者(社会、他人、自然等)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
  在作文教学命题中,我们应适当增加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给学生创设倾诉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己需要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感悟爱自己、爱父母、爱文化、爱人类的思想。我们不妨尝试下列命题:
  1.我与自己的对话——小学生年龄虽小,心理世界和成人一样缤纷复杂,对于许多人和事有他自己的看法。教学中,我常常及时抓住学生心理波动期,进行针对性命题。学校马上举行运动会了,为了鼓动学生踊跃参加,学生们写了《我能行》;母亲节到了,学生们创作了《献给妈妈的歌》;拔河比赛,我们输给了对手,于是有了《下一次,我们一定成功》……
  2.我与自然的对话——在当下学生的笔下,天空总是蔚蓝的,大雨总是瓢泼的,爸爸总是严厉的,妈妈总是慈爱的……我们应让学生走出教室,看看蚂蚁如何搬运食物,蜜蜂如何采蜜,青蛙如何捉虫子。这些与自然的接触、对话才是他们想象思维力的活水。亲近自然,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亲近自然,让学生切身体会了听说读写的言语活动;亲近自然,唤醒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潜能。
  3.我与历史的对话——《春节的故事》、《生肖的故事》、《我所喜欢的送别诗》、《我所了解的咏荷诗》……中国的古诗,语言流畅优美,只有让学生用现代意识去诠释,才能将这份文化瑰宝保留和继承下去,使古诗文保持隽永的文学魅力和真实的现实意义。
  
  二、弯下腰,走进孩子的生活,寻找孩子身边的作文题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命题时,我们要弯下腰来,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考虑到学生们生活中所了解、所熟悉的东西,写他们的亲身经历、体验、所见所闻等等。与学生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活主要是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我们命题时不妨从这三个方面设计:
  1.校园生活。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每天总有许多事发生,平时应留心学生的心理。当学生为集体活动、竞赛的胜利而欣喜若狂时,为班级考试平均分偶然下降而遗憾时,为同学间发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激动不已时,立即精心出一道道题目:如《记一次教训》、《班级里的新鲜事》、《意想不到的事》《鸡毛毽飞起来》……这些题目在学生内心已有了感触,有酝酿,有材料,学生写起来必然充满真情实感。
  2.家庭生活。大部分孩子的家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命题时可对准生活的某个镜头写短小的文章。比如:针对父母整天唠叨催命,额外布置作业,逼着上补习班,命题《烦恼》;周末全家去春游,命题《春游去》;中午放学回家,饥肠辘辘却没有午饭吃,写《饿》;还有《瞧,我们一家子》、《爱_____的妈妈(爸爸)》……
  3.社会生活。学生们去公园赏花、户外春游、逛逛商场、走走亲戚,这些真实生活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我们要帮助学生挖掘生活素材,从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采撷闪烁着光芒的写作素材。
  
  三、蹲下来,理解孩子的心理,捕捉孩子心中的作文题目
  
  教师作为成人,与学生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矛盾。由于年龄、经验以及认识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存在,在认识和理解事物上势必造成彼此之间的错位现象。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时,成人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否定他们。小学生还保留着孩提时代的稚气,喜欢敞开他们纯真的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显得大胆、坦率、热情,成人应允许他们保留这份童真。蹲下来,从孩子的“高度”看孩子的问题,理解孩子的心理,捕捉孩子的关注点。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假如我是……》这样的题目,尤为让学生喜欢。这样的命题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当让学生依这个题目写作时,我发现虽然每一个学生所关注的角度是不相同的,但写作成果却让我惊喜。从学生补充完整的题目看,有《假如我是一只小蝴蝶》,《假如我是小雨点》,《假如我是比较胖的人》,《假如我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假如我是雨》等,每个题目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反映了儿童的不同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的命题可采用下列方式:
  1.对故事的增补。小学生们喜欢听故事,喜欢模仿故事里的角色。学生读完一个故事可以让他进行续写、补写、串写、新写。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的习作成为连接学生心灵和故事的桥梁,学生自然会敞开他们纯真的心,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2.提供多媒体画面,看图自由命题。作文课上,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不在学生眼前的事物,无论教师的语言描述怎样的生动,讲解的如何透彻,许多学生还是无从下笔。即使写出来,大部分文章也是苍白无力,干瘪乏味、。此时不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一种现场教学的情景和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既增加学习兴趣,又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看图自由命题,学生就会依照自己的观察,结合自己的理解,联系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进行作文,这样写出来的往往生动、形象,充满活力。
  3.形象化,小角度命题。如写《我的爸爸》,不如写《爸爸生气的时候》、《我心目中的爸爸》、《爸爸又喝醉了》等;写《一件难忘的事》,不如写《我学会了包饺子》、《春雪》、《我参加入团仪式》等。这样的命题角度小,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特定一点,具体直观,学生熟悉,不会无从下笔。
  作文命题是一门艺术,如何通过命题,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写作需要,其关键是所命题目要恰当,能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欲望。同时,命题时还应少点正襟危坐,多点生动活泼,注重些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作文。
其他文献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书籍是生活的加速器。”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期刊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谈
期刊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所听过的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课,浅谈一下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激发了阅读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
期刊
一、“超市作文”概念的提出    传统的课堂命题作文训练,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为学生打开丰富生活的窗口,单调的命题形式难以激起学生旺盛的写作兴趣,刻板的课堂辅导难以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划一的写作要求难以适应学生参差的写作水平。这些矛盾,习作教学该怎样化解?  超市的特点,为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
期刊
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教学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失去了沟通(社会交往)的数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笔者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应像重视语文科说话训练一样,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主动适应基础课程改革这一理念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在新知讲解中练“说”    数学教材中有相当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语言交往。”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独特的认知方法,他们对汉字的象形特点感兴趣,乐意把事物与文字相联系,并大胆地去认识、去表达。所以,对幼儿应该进行早期的“科学认读”教学,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把图像、声音、语义、
期刊
在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学教学要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及态度的形成等。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主体是唯一的内因,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任何教育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而且参与的程度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不管什么教材,尽管编写者都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但它面向的毕竟
期刊
新课标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我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尝试打破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大胆猜想、深入探究,使学生思维火花不断进发闪烁,收效远高于预期的效果。现将此课实录与反思记录如下。  【片断一】:引导推测,形成假设  师:今天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问题。(出示课题)请打开桌上的材料。(学具有:蜡烛、胡萝卜、大头针、石
期刊
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观摩课“角的度量”。该课真正让学生经历了“再创造”过程,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择一个片段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教学片断】  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L1=30°、L2=40°)让同学们猜猜看,到底哪个角大。引导学生想个办法动手比一比,并检验一下。同学建议用①活动角比较。②用单位小角比较。用活动角比较两个角大小已经完成。  师:用活动角能比较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