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之下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d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趋势下,中职学校也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虽起步较晚,但与普通中小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比,中职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实训场地充足、实训设备齐全、专业师资雄厚、课程设置灵活、校企合作丰富等。如何更加充分、合理地将这些优势运用于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将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思维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成为中职学校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客空间
  中图分类号:G43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计思路与课程建设两方面对“无机化学实训”空间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探索出更具实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训;信息化教学;空间课程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136-02  “无机化学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化工、应化、制药、材料等领域专业职业人
李艺教授曾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以重领域应用为佳,主张在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使其在应用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信息技术本质的理解。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思想还强调对信息技术本质的把握。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强化学生对课程思想的理解和把握,站在课程思想的高度进行教学,在课堂中逐步呈现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脉络。《文本信息加工》一课,涵盖了信息技术课程思想中的
第十一届NOC活动 网络教研团队 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小学数学  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国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2.达成目标:  ①通过自学教材及观看微课视频,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理解例1中0.8×3和2.35×3的乘法意义,初步了解竖式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完成【学习任务1、2】,知道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  ②借助计算
开年寄语:新年换脸,2018年的“深度学习实验”栏目以两篇文章串起了“生态智能”话题的亮相,低调却力争有态度(腔调),格局高瞻而运维落地……重要的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套路变了,立意变了,对课程的理解视角也变了。自然,新架构承载的既是对全课程生态的整体构思,更是对学习生态、成长生态的全面介入。  2018年,本栏目将采取插播方式,兼顾即将推出的《非生物智能教育地平线报告》连载和全生态成长动力学这两个
摘要:作者在系列微课的设计和制作中,了解系列微课与微课的区别,以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了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和细致的制作过程,不仅为学生呈现了特别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提高了自身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微课;系列微课;设计;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12-0061-03
很高兴能够分享山东省青岛一中生物教师周苑的《数字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一文。  周苑把微课程教学法的一般方法移植到实验课中,这是一项创新。她秉承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在课堂的宗旨,通过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使微视频通达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帮助他们轻松了解实验的流程、方法、步骤,理解实验原理。  课堂上,周苑采用“检测 真实情境探究”的方
序:要谈如何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世纪初期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吸收国内外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吻合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初衷,也从教学信息化角度给出了近年来教育界轰轰烈烈讨论的“钱学森之问”的一种解决思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追求的目标是如此诱人,但究竟应当如何实现
公元738年,唐设奉化,“民皆乐于奉承土化”,从此便有了中国带“化”的地名。最后一个带“化”的县级以上地名是湖南怀化,1981年才被命名。如果将17个比较有影响的带“化”的地名按照时间顺序画一张地图,就会得到一段有趣的中原政权屯军的军区历史。可是,就拿浙江来说,虽然古越国早已不存在了,但“民皆乐于奉承土化”的浙江畲族仍然保留着祖先语言和生活方式,可谓“顽固不化”。  讲上面这段历史,并非和今天的主
专栏预告:“国际视域下的STEM众筹式学习行动初探”连载至此期,将告一段落;2015年中小幼STEAM教育论坛筹委会也已成立;然而,似乎我们还有很多话想说,还有很多观念有待碰撞,还有很多新的理念和做法有待实验和验证;就如本期我们特别挑选了两篇文章,试图揭示师与生不同的努力和感悟:老师们自觉地向全科全能靠拢,机构也在尽心尽力地为学生设计不一样的学习环境,而同学们的内心,依旧清澈透明,单纯无暇……  
摘要:使用智慧班牌,是在互联网时代,应用大数据,实现现代教育新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和德育意义。本文分别从学校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信息沟通、师生交流方式、班级日常工作、班级文化展示五个方面谈了智慧班牌在学校中的成功应用。  关键词:智慧班牌应用;宣传展示阵地;及时沟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