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课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并提出采用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策略;戏剧表演法;角色替代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870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可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
  一、戏剧表演法
  以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导入新课学习,选取家蚕作为代表动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兴趣小组表演了自己编制的名为“家蚕的一生”的课本剧:第一位同学双手抱膝盘坐在地面上一动不动(我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的一个新的细胞);第二位同学手持叶片,摆出啃食的姿势(我能吐丝,会蜕皮,但只能爬行);第三位同学用一件光滑的大衣连头一起包裹住(我不食不动,等待羽化);最后一位同学张开双手不断扇动(我身体笨重,不怎么能飞,几乎不进食,寿命很短)。
  表演结束后,学生首先对照教材中相关家蚕的发育图片进行排序,并对其他同学扮演的家蚕所处的不同发育时期作出判断,从而建构卵、幼虫、蛹、成虫等概念。师生共同修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为“春蚕化蛹丝方尽”,使其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幼虫和蛹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次,分析家蚕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举例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的动物,巩固和应用上一节所学的有性生殖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特点,比较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结合有性生殖知识,自主描述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归集与家蚕发育方式一样的其他昆虫,建构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玉米螟、稻螟等农业害虫与家蚕的发育方式一样,那么应选哪一发育时期来开展灭虫活动呢?
  第三,观看蝗虫的生殖和发育图片或视频,讨论分
  析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发育时期的特点,体会蝗虫的幼
  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结构上差别不大,以建构若虫概念。列举与蝗虫发育方式相同的昆虫,建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第四,填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形成“不同动物其发育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的重要概念。
  最后,分析家蚕和蝗虫的蜕皮现象,复习外骨骼概念,建构昆虫结构、生殖和发育特点等知识框架。应用知识解决生物防治、灭蝗、蝉蜕等相关问题,形成正确认识昆虫与人类关系的观点。
  二、角色替代法
  采用角色替代法授课即让学生充当“小编辑”:教师课前事先对班级学生做好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名责任心强,而且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编辑”,也是本组的“小老师”。教师将家蚕和蝗虫的发育的不同时期划分成7个主题,每个小组从中挑选一个主题内容开展资料收集活动。组内成员把收集来的资料汇总给“小编辑”,让“小编辑”从中做一定的取舍,整理完资料后做成相关的图片资料或者课件,课堂上各小组“小编辑”轮流利用课件演示交流,组内其他成员做一定的补充。最后所有小组都集中对教材中家蚕生殖与发育过程形态图进行排序,通过自己组织语言开展讲解活动,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时期的家蚕。例如,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以桑叶为食,有脱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这是哪个时期的家蚕?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不食不动,等待羽化成蛾,破茧而出,这又是哪个时期的家蚕?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这是哪个时期的家蚕?学生在“小编辑”的引导下不断地对比和分析,把握了家蚕不同时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区别。接着“小编辑”又给出蝗虫不同发育时期的图片,通过相关视频介绍不同发育时期蝗虫的特点,重点介绍其幼虫与成虫的相似性,以区别于家蚕的发育方式。在此基础上,“小编辑”又给出与两种昆虫具有相同发育方式的其他昆虫进行补充。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一系列事实,逐步建构起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等重要概念。同时“小编辑”也制作了生物防治、灭蝗等知识的视频,以帮助其他同学正确认识昆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课堂中,学生自导自演,积极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两种角色扮演法的对比分析
  1.优点分析
  采用“戏剧表演法”这一教学策略,将课堂变为表演舞台,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转换了阅读和思考的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该教学策略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等多种能力。表演过程中,随时都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建立知识生成的平台,而学生通过表演,人格也获得了自我完善。
  而采用“角色替代法”这一教学策略,转换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让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能更投入地收集大量资料,并提供
  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在课堂上展示,有助于概念的形成。通过演示、资料分析、讨论和讲解等方式,能更好地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2.不足分析
  戏剧表演过程中,观看的学生会异常活跃,容易出现秩序无法维持的情况。角色替代过程尽管教学秩序会较为稳定,但学生的展示时间不合理,也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不管是戏剧表演还是角色替代,均只有部分学生参与,不能真正做到让所有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而有所收获。教师会因部分学生不乐意接受角色扮演或者参与意识不强等情况,而对本节课的教学应付了事,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教师缺乏对角色扮演的精心设计和必要的干预,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一,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实施角色扮演的首要条件。只有在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才能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才能真正融入表演中。在角色扮演中,要允许有不规范、不正确的表演动作出现。不要求学生表演完美,不对表演者评头论足,更不能在课后对扮演者取外号,随意扣帽子,要相互倾听和尊重,要将重点放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
  第二,要正确定位角色扮演的课堂教学目的。角色扮演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不能让表演主宰课堂,否则会给扮演者增加学习负担,也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
  第三,本节课中,有学生会提出往最后一个扮演者身上散金粉的做法,以模拟蚕蛾虫体上的结构,学生会有“家蚕的成虫是蝴蝶;蚕是蝴蝶的幼虫;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等错误概念。对于这些即时生成的知识,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学生明白:蚕蛾身上具有鳞毛结构;家蚕与蝴蝶发育过程相似,而家蚕容易饲养,发育时期易观察,因此将其作为代表动物进行研究;家蚕的成虫是蚕蛾而不是蝴蝶,蛾与蝶同属于节肢动物,但为两种不同生物,蛾体型上较蝶来得笨重;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的是卵、若虫和成虫,由于蝗虫的幼虫与成虫较为相似,同样具有三对足、一对触角,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因此该时期用若虫来表示更为准确。
  本节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使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实现关注重要概念学习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教材中的一些例子辩证地说明“求”和“索”的关系,提出“求”的方向是重点,而“索”是为实现所“求”而采取的方-法,是难点。教师要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来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探索”方式,使自己尽快“长出”勇于且善于“求索”的翅膀,在“漫漫的求知路上,上下而求索”。[关键词]求;索;步步深入;举一反三;另辟蹊径[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
[摘要]“翻转课堂”能大大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搭建较好的平台,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通过《免疫调节》一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发现,“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控地深度学习,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8
[摘要]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上高一下學期平面向量的习题课,通过“课前探源,课后延伸”,学生能主动创新,自主解决新问题,提高了复习效率.[关键词]平面向量;教学模式;习题课;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0103一、引言平面向量的教学应着眼于使学生掌握处理几何问题的代数方法,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作为高一下学期平面向量习题课,笔者采用
[摘要]学习兴趣对学习具有难以估测的促进作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并能使学生的智力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出“愤悱”学习情境,激起学生较为强烈的认知冲突;通过一定的数学史实,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关键词]兴趣;数学方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
[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储备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具体学情,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新,从而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能力;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4902物理核心素養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
[摘要]初中物理(苏教版)教学中,可对某些实验进行重点设计和讲解,以便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认识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浮力实验[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5501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善课堂教学模式,用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下面结合浮力实验进行分析。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好的化学课堂应当是“实践探究课”“展示交流课”“动手操作课”,教师要善于放权,力争把问题探究权、实验操作权和探究延伸权,统统归还给学生,力争让化学课堂内外变为实践场、探究室、操作间和展览室。对于成长中的高中生而言,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实践的路径越多,越能让学生得到多重滋养和锻炼。[关键词]探究实践;知识建构;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
[摘要]等电子体的书写是高中化学选修3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粒子内部的化学键特征及空间结构书写等电子体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左顾右盼”法和“上下替换”法。[关键词]等电子体;书写;左顾右盼;上下替换[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7002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都相同的分子或离子互称“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很相近,这
[摘要]高三复习难免枯燥,尤其二轮复习,很容易给学生“炒冷饭”的感觉。为了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突破,二轮复习时找到新的生长点尤为重要。二轮复习可从发展学生学科素养的角度出发,这样既给复习带来了新意和生气,又有助于学生发展对其终身有用的核心素养。[关键词]二轮复习;核心素养;高三化学[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7403高三一轮复习
[摘要]对于《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课,教学设计时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借助生活情境创设,在问题驱动下通过讨论探究、图文分析、总结归纳、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学习的发生,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问题;教学设计;细胞生活的环境[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8602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