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幼儿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是应我学院考试改革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它是高师院校自我发展的一次突破,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规格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依据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改革;幼儿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幼儿园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是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驾驭幼儿园课程的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殊的学习特点进行了新的教学改革尝试。
一、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1.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讲课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形象化的系统讲解
理论知识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才可完全理解。而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和宽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养成了单纯背诵知识而不是理解记忆知识,不能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去思考问题,更不会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2.注重专业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累积
高师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专业技能,只用很少的时间去复习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只停留在背诵阶段,所以,同学们没有对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文献著作等进行过有系统的阅读,更没有对其进行思考和记录,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单纯地用理论去解释理论同学们听不懂。
3.学生的畏难情绪较强,如果对他们过于严格的要求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高师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问题在大学阶段显现,他们不会学习,更不会自学,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所以,没有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新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很可能一无所获。对他们的教育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所以教学时要有耐心,要教会他们记笔记,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单纯地向他们施压那么教学的效果更差,他们更不会配合教师、听从教导,那样只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更不会促成他们健康的成长,教师也不会得到中肯客观的评价,所以要改变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4.学生喜欢参与性的活动,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做”中学是我们的教育家提出的宝贵的有实践价值的教育思想也是当了多年教师的我们所遵从和实践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地能在“做”中学习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中下功夫,让同学们全心全意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5.整节课的理论讲解或叫灌输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
理论内容的讲解不能“从一而终”,也就是说,不能让学生单纯地充当听众的角色,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会使同学们的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大脑疲劳。长此以往学生们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不利。
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幼儿园成手教师。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秉承“凝思砺志,德行天下”校训的、符合“一实二高三强四会”(一实:即专业基础扎实;二高:即外语、计算机水平高;三强: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强;四会:即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基本要求的学前教育领域高级成手人才。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⑴思想道德修养。首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其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严谨求实、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第三,具有“凝思砺志,德行天下”校训所要求的正确思想和人文理念。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最后,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和高雅的审美能力。
⑵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学前教育理论水平,善于吸收最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能够在学前教育领域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毕业要通过论文答辩。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工作岗位,基本上成为不需要岗前培训的工作成手。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意识,具备能够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办适合零至六、七岁幼儿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具有人文素养,有较高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够在相关专业领域求职并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1.课堂教学管理采用小组长负责制
为了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将全体学生按照4到8人的原则进行分组,选出小组长。出勤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要知道小组成员的去向,如果不知道就按照规定和缺勤同学承担一样的惩罚。除此之外,小组的又一功能就是小组研讨,小组一起做作业,每个小组要将课堂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简单记录,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向同学们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到学期结束每个人至少发言一次。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小组长负责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便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减轻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
2.课堂教学目标为课时目标
以周课时为单位设计每周的课堂教学内容,一周一份教案,课时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完整。课时目标比章节目标更明确具体,也方便学生记忆,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有了侧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听课疲劳。同时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加工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深刻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的教学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主要讲重点难点
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有效率地听课,把握教学重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分配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教案中要设计学生的课上课下活动、课下自学内容;还要设计学生的阅读教材活动并且督促学生阅读课外参考资料,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有重点有主次,学生学习有目标有效率,才能达到学得专精深又有广度,最终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而且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充分地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4.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和电化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①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②电化教学法:教学内容含盖当今社会所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事实、现象、理论、原则、方法、技术、技能和程序、规则、民俗、成果等,以电视、投影等方式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③讲授法可以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后把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专业更有深度,同时又可以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团体合作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同学们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同学们充分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作与尊重;再有小组代表发言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说话的技能,说得好小组成绩就高否则就低,教会同学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态度。电化教学法是高科技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视、听等多种感官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三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降低学生的听课疲劳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充分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为了践行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考试改革的要求,特此对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学业成绩评价进行了改革,即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价。这种考试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也是形成性评价。它强调了评价(考试)的改进功能,弱化了甄别功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逐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阶段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结课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到课情况(出勤)、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和阅读教材(包括课外阅读),每部分的成绩比例是5%;阶段考核的内容包括阅读专业参考资料、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每部分的成绩比例分别是20%、30%;结课考核的内容包括全部的教学内容,考核的方式有口试、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或论文等,每部分的成绩比例各占15%。
由于《幼儿园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所以课外学习内容分成了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即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黄瑾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并写出读书笔记,还有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设计方面的论文资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本次考试改革,是我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它将有利于师生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释:①②③http://baike.baidu.com
参考文献:
[1]李兴娜.高专学前专业“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实施的新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2]李云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的梳理与反思——兼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能力标准[J].世界教育信息,2012,(6)上.
[3]陆丽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4]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3)B版.
作者简介:
闫坤(1978.11--) ,女,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现任教于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学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改革;幼儿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0
《幼儿园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是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驾驭幼儿园课程的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殊的学习特点进行了新的教学改革尝试。
一、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1.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讲课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形象化的系统讲解
理论知识的专业性较强,需要在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才可完全理解。而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和宽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养成了单纯背诵知识而不是理解记忆知识,不能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去思考问题,更不会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
2.注重专业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专业基础知识的累积
高师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他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专业技能,只用很少的时间去复习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只停留在背诵阶段,所以,同学们没有对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文献著作等进行过有系统的阅读,更没有对其进行思考和记录,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单纯地用理论去解释理论同学们听不懂。
3.学生的畏难情绪较强,如果对他们过于严格的要求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高师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问题在大学阶段显现,他们不会学习,更不会自学,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所以,没有教师的引导,培养和训练新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很可能一无所获。对他们的教育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所以教学时要有耐心,要教会他们记笔记,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单纯地向他们施压那么教学的效果更差,他们更不会配合教师、听从教导,那样只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更不会促成他们健康的成长,教师也不会得到中肯客观的评价,所以要改变教学策略,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开始。
4.学生喜欢参与性的活动,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做”中学是我们的教育家提出的宝贵的有实践价值的教育思想也是当了多年教师的我们所遵从和实践的,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地能在“做”中学习呢?这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管理中下功夫,让同学们全心全意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5.整节课的理论讲解或叫灌输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
理论内容的讲解不能“从一而终”,也就是说,不能让学生单纯地充当听众的角色,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会使同学们的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大脑疲劳。长此以往学生们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不利。
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幼儿园成手教师。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秉承“凝思砺志,德行天下”校训的、符合“一实二高三强四会”(一实:即专业基础扎实;二高:即外语、计算机水平高;三强: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强;四会:即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基本要求的学前教育领域高级成手人才。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⑴思想道德修养。首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其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严谨求实、自律谦让、团结协作的品质。第三,具有“凝思砺志,德行天下”校训所要求的正确思想和人文理念。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最后,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和高雅的审美能力。
⑵专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为人师表,敬业奉献。具有较高的学前教育理论水平,善于吸收最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能够在学前教育领域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毕业要通过论文答辩。具有较强的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和专业基本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工作岗位,基本上成为不需要岗前培训的工作成手。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意识,具备能够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办适合零至六、七岁幼儿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具有人文素养,有较高的全面综合素质,能够在相关专业领域求职并发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策略
1.课堂教学管理采用小组长负责制
为了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和发挥互相监督的作用,将全体学生按照4到8人的原则进行分组,选出小组长。出勤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要知道小组成员的去向,如果不知道就按照规定和缺勤同学承担一样的惩罚。除此之外,小组的又一功能就是小组研讨,小组一起做作业,每个小组要将课堂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简单记录,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向同学们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小组成员轮流发言,到学期结束每个人至少发言一次。小组的成绩就是每个成员的成绩。小组长负责制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便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减轻同学们的学习负担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压力。
2.课堂教学目标为课时目标
以周课时为单位设计每周的课堂教学内容,一周一份教案,课时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相对完整。课时目标比章节目标更明确具体,也方便学生记忆,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有了侧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听课疲劳。同时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加工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深刻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的教学能力。
3.课堂教学内容主要讲重点难点
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让学生有效率地听课,把握教学重点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要分配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教案中要设计学生的课上课下活动、课下自学内容;还要设计学生的阅读教材活动并且督促学生阅读课外参考资料,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有重点有主次,学生学习有目标有效率,才能达到学得专精深又有广度,最终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而且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充分地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4.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和电化教学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①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②电化教学法:教学内容含盖当今社会所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事实、现象、理论、原则、方法、技术、技能和程序、规则、民俗、成果等,以电视、投影等方式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③讲授法可以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后把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专业更有深度,同时又可以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团体合作中可以培养和提高同学们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同学们充分的自主权,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作与尊重;再有小组代表发言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说话的技能,说得好小组成绩就高否则就低,教会同学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态度。电化教学法是高科技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视、听等多种感官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便于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三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降低学生的听课疲劳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充分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为了践行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考试改革的要求,特此对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学业成绩评价进行了改革,即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价。这种考试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平时表现,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也是形成性评价。它强调了评价(考试)的改进功能,弱化了甄别功能,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逐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阶段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结课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到课情况(出勤)、课堂表现、听课状态和阅读教材(包括课外阅读),每部分的成绩比例是5%;阶段考核的内容包括阅读专业参考资料、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每部分的成绩比例分别是20%、30%;结课考核的内容包括全部的教学内容,考核的方式有口试、课程实施方案设计或论文等,每部分的成绩比例各占15%。
由于《幼儿园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所以课外学习内容分成了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即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黄瑾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并写出读书笔记,还有一些关于幼儿园课程设计方面的论文资料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本次考试改革,是我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对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会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它将有利于师生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释:①②③http://baike.baidu.com
参考文献:
[1]李兴娜.高专学前专业“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实施的新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2]李云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的梳理与反思——兼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能力标准[J].世界教育信息,2012,(6)上.
[3]陆丽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4]唐燕.《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3)B版.
作者简介:
闫坤(1978.11--) ,女,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人,现任教于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学历,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