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式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数学已经成为公认的“思维的体操”。数学课中比教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开放式问题对创造性思维的养成作用非常大,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人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浅谈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运用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构建策略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创造性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创新,与众不同的角度才能造就创新,如何引导学生开创独特的视角,产生较强的独特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构建一些解题策略开放的典型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类问题能实现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极大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程度。

  責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主题班会课目的在于纠偏和建构,无论是纠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还是给学生建构一个正确、健康的思想体系、行为习惯,都是要花较长时间的“觉生”过程。班级的主题班会应该是有目的、长期的系列化的“谋划”,大到三年整体计划、一年部分计划,小到一个月阶段性计划,甚至一次主题班会的策划,都应“蓄谋已久”,这些谋划包括:班会主题的确立,形式的选择,材料的准备。   上学期笔者曾进行过一次比较成功的主题班会,深有感
近几年在教育活动中“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和关键词,在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口语教学也在逐渐被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核心素养界定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大方面,综合表现为
和谐社会指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以健康稳定的社会心理机制为基础的,其本质是人的和谐。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地发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问题总是与学习伴行,所有问题解决必定以问题存在的认识为开始。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的“问题串”,围绕考纲把重难点分解为彼此之间有严谨逻辑结构关系的“问题串”,可以很好地提高的课堂的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一课程中的“问题串”教学为例看看如何“问题串”教学如何有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一、利用“问题串”设计情景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学习疑难的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把
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就是培养具有自主、自觉、自为的生存能力的人。教师应当把一切有益于学生主体的学习、生活、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数学练习是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的过程。有效的数学练习,不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需要新的理念。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应用科学和社会管理科学,其理念与时俱进,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公共关系已涉及许多
康德以责任与自由为核心建构了责任论伦理学体系.责任教育思想则贯穿子体系之中.康德遵循理性批判之理路对责任教育的内涵、依据、原则、方法及目标等进行了系统阐发.以哲学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