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eng4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通过教学反思,回顾近年来的教学,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以下是我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对学困生要讲清楚化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学困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化学没有学好的学困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相关计算等,是高中阶段出题的核心内容,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学困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学困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学困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学困生做不好计算型化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如: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进行计算,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尽可能都换算成物质的量,然后再找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最后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些最基本的做题习惯,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没有掌握。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学困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的化学,一是在大量的的化学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讲解高一化学《硫酸》时,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但过于程序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本节课以鉴别浓硫酸、浓盐酸引入,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设想。再根据学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最终教师再投影出物理性质的板书,强调其中关键词。根据物理性质,再引出硫酸的稀释,告诉学生若稀释方法不当会造成的危害。此时,做模拟烧伤实验,引出脱水、吸水性。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判断吸水、脱水的方法。教师再做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联系判断,巩固知识。此时已经体现出浓硫酸不同于稀硫酸,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差异。讲述化学性质时强调强氧化性,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写出方程式,进行氧化还原分析,自由讨论浓硫酸的氧化性为什么比稀硫酸强。最后,教师进行本课总结,对学生进行习题检测,再次强调本课重点。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每年的化学高考题中都会有一些与近年科技前沿相关的信息题出现,教师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没有在教学中渗透这些新信息意识,学生遇到此类题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畏难情绪,为解题设置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因此,教师应注意及时捕捉与化学相关的科技要闻,随时给自己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把最新的咨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备考助一臂之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以上几条具体的体会是我近年来教学所得,当然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继续耕耘在这片我深爱的沃土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技艺高超、受人爱戴的辛勤园丁。
其他文献
【摘要】只有我们科学教师抓住了每个分组实验的内涵,走发展学生思维一路,把仪器、原理、实验步骤这几个要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整合在一起,学生们按自己思考过的步骤去实验,才会反思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们才有真正的收获,思维才会发展。  【关键词】分组实验 问题 内涵 发展 学生思维  众所周知,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综合学科。丰富的科学实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认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
赵军安,1960年出生在陕西省户县一个书香之家。毕业于哈尔滨师大艺术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國美协会员,中國雕塑学会会员,北京市城雕委副秘书长,中國长城画院院长,总后勤部军事后勤馆國家高级美术师,大校军衔。为國防大学、延安吴起、天津运院等创作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雕像20多尊,《兵圣孙武》被军委首长作为國礼赠于外國政府。先后有多件艺术作品在
摘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共同特征是超强的实践性。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自身在计算机操作的能力。文章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特性以及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整合并创新教学内容、渐进式实践教学法、制作形象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及实行分层次教学等改革方法。  关键词:渐进式实践教学 调整 分层次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相
一、引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但是在大众化教育普及之后,大学物理课在教与学上矛盾毕现:教师受到课时削减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主题活动式教学在聋校的高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结合当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重要事件,设计相应的时事主题活动,让学生不仅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有了一把开启社会、开启世界的钥匙。本文将通过聋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聋校 高中 时事主题  一、时事主题活动的涵义  时事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可以这样理解:所谓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一、基本教学方法  1.观察法。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新课标环境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综合的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 高中物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我国教育教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很早之前就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