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新用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奇葩”都作为褒义名词而存在。“奇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包括三个义素[奇特 美丽 花朵]。在使用中,往往将[花朵]义素泛化,指各种奇特美好的事物。例如:
  艾略特的《荒原》是诗作中的灵芝,而赵女士的翻译可说是荒原上的奇葩。(《作家文摘》1996年)
  2012年初该词在网络博客上以一种崭新面貌频繁出现。使用中它大大突出 [奇特]义素,逐渐淡化 [花朵]义素,用来形容各种让人惊奇的事物。这种新颖的用法迅速走红,在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奇特]义素又被引申使用。例如:
  据悉,相比于国内,国外的选修课更是“奇葩频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已经开设了选修课《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人民日报》2012年11月5日)
  这里,“奇葩”强调事物奇特到令人震惊的程度。有时,“奇葩”还可以强调事物奇特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这时就是褒词贬用,带有嘲笑语气。例如:
  钢管舞乃至脱衣舞还是西方文化呢,大赛主办方为什么不再“创意”一把,干脆让参赛者带着京剧头饰跳脱衣舞,岂非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又一“奇葩”? (《新闻晨报》 2012年10月31日)
  [作者通联: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其他文献
“由台前到幕后,从显性到隐性”,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角色的显著特征。然而,由于指导教师对课程认识不到位,导致了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中应发挥的角色作用模糊、弱化,进而导致
化繁为简,突出主干。现行的教材.同一个知识点往往安排了几个例题.不但发挥不了例题应有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师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这样的内容可适当精简,突出知识主干。如教材中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许多科学家小时候就是在玩中开启了探求知识的大门。以活动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能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活动,有利于儿童自由地表现自我,发
一、小学生习作“成人化”原因简析 [例一]我们的习作指导课基本上遵循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读“范文”(或给些所谓“好词好句”)、习作这样的程序。如四年级一节习作指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切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三明市三元区推进课改实验的突破口之一。2002年9月,三元区正式启动课改后,要求每所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
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的观察,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激
新理念观照下的“主体性学习”让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课改热热闹闹的背后,那些隐忧是不可忽视的。
数学教育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外,还应担负起人格教育的任务。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