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z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是“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因此,一堂好的数学课并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的教学。他们往往选择一个或几个引人入胜而又不复杂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
  下面就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
  
  案例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打折销售问题,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同学中一定会有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成为世界精英的。(同学们听了开场白,一个个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接下来我们看引例: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标价的80%)优惠出卖,结果每件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多少元?(接下来同学们读题、诠释题意。老师本想同学们一定会积极地举手抢着回答问题,可是,看过去,一个个学生露出满脸的茫然,没一个举手的。)
  案例2
  同样一节课,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教师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的?”“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后,再设计标价及打折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学生对所有与例题有关的概念充分理解后,接着出示例题,这样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不能凭直觉、凭经验想当然地办事,要沉下心来扎实工作,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学生的真正起点,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思维特点、认知风格上的差异,寻求有效的数学教学情景。在良好的情景中,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不断释放,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维、灵感的火花。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案例3
  在“感受100万”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景:
  问题1:从1数到100万需要多长时间?是“几个小时”、“一天”、“两天”、“三天”,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请同学们估一估、猜一猜。
  问题2:怎样才能计算出所需时间?
  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猜想、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进行计算,得到“从1数到100万大约要12天的时间”。这个结果令学生感到十分意外,引发了学生直觉经验和与事实间的冲突,激发了学生对“感受100万”这一内容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恰当的教学情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给予一定的刺激,并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他们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
  
  案例4
  教材人教版七(上)“从不同方向看”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多媒体显示(声像并茂):古诗欣赏——宋代诗人苏轼著名词句《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题1:你能说说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想说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思维很活跃。)
  设计意图:营造数学愉快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欣赏古诗,学会用数学原理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一展现,全体学生随即琅琅上口,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这首古诗,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既挖掘了数学内涵,又体现了数学文化的渗透——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大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真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融入到具体情境中,而具体情境又能涵盖数学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能借助问题情境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创设实验性问题情景
  
  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楼平面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此中的行指实践,实践的一个部分就是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数学课一般来说讲得较多、动手较少;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问题更生动直观。
  
  五、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
  
  在讲“认识百万分之一”这节课前,教师先出示一根头发丝说:“同学们,这根头发丝,扩大100万倍,将会有多粗?大家猜猜看,有粉笔那么粗?还是有水桶那么粗?”学生不得其解。老师略作停顿后说:“那将是底面直径为60米的圆柱!”学生感到很惊讶。老师乘势提出:“如果将底面直径为60米的圆柱缩小100万倍会怎样?”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设入新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发学生合理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而且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融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使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更好地借助于具体情境,理解数学概念,达到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目的;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而且情境交融,学生也能欣赏到美妙与和诣、享受到欢乐与成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能把握教材,注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便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才能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方式进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启示我们,“暗示”能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与理解,便于沟通思想、交融心灵。  一次,班上的网迷杨志林旷课,学生说他昨晚在“梦想网吧”一夜未归。我听了很恼火,立即跑到网吧去求证,杨志林果然在那里玩游戏。我把他揪了出来,一到学校,我就阴沉着脸对他一顿数落和狠骂,并要他老实交代上星期五最后一节课
期刊
如何让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变革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教学理念的主阵地,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中。它强调兴趣的培养及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时间感受中逐渐认识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班级的管理极为重要。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风的好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时期,班主任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育方式、改进管理方法,用真情感化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工作上升到最为理想的佳境。  【关键词】争当 优秀 真情 感化    一转眼,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间的酸甜苦辣、喜怒
期刊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就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稳定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的。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都是教师改、教师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习作中教师所作的修改之处及评语,认真的、自觉的学生还能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不认真的学生连一眼都不看。结果,教师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甚微。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在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
期刊
诗又称诗歌,就是说诗像歌一样饱含深情。其实,诗还像画一样填满内容、栩栩如生。现代教材的编写中,基本上每首古诗都被赋予了情景图。而学生最喜欢这些活灵活现的画,闲暇时就翻开书几个凑在一块儿讨论;更有甚者,悄然在课堂上拿出笔来临摹……而这些高度吸引学生的东西,往往被许多教师给忽略了,他们只是紧紧地抓住诗中那几个简短的文字、词,分析又分析,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一无所获或收益甚少,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学,有
期刊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以议论文为阅读材料的题目频繁出现,而初中议论文教学仅仅是入门教学,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课堂所学技能知识解决课外议论文阅读中的若干问题,相比于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难度要大得多。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议论文阅读水平呢?下列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明白议论文的说服性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期刊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之所以特别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为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需要:(1)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也包括情感态度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使学生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必将使学生以后乃至终生求学受益非浅。  职中教育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进行纯理论的教育,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将职中教育与各种培训等同起来。因此,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教会学生某种知识”的传统方式改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期刊
说到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也许有人认为:语文的教学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又不是数理化,有什么方法不方法的?但多年的自学和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教”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们指出的一种教学境界。这两种境界的精神是相通的:教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善学”;当学生通过“学”的实践真正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