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也许有人认为:语文的教学不就是听、说、读、写吗?又不是数理化,有什么方法不方法的?但多年的自学和教学经验告诉我,语文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教”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们指出的一种教学境界。这两种境界的精神是相通的:教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善学”;当学生通过“学”的实践真正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方法时,教师便可以逐步撒手,让学生自己猎取知识,这就达到了“不教”之境,不仅可以“师逸”,而且可收到“功倍”之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也就免去了重复讲授之苦。教给学生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寓言、散文的方法,就能使学生形成阅读这些体裁的能力。
  下面是我教授寓言的教学过程、方法。
  1、介绍寓言常识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常用假托的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或给人什么启示。“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托意的话”,可用公式表示(如图):
  


  即作者把要讲的道理寄托在故事里,就成了寓言。
  2、讲一则寓言故事,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把这则寓言的寓意说出来,引导学生找出归纳出寓意的方法
  (1)讲“驴子与呆子”这则寓言
  一个老头和一个小孩用头驴子驮着货物去赶集,赶完集回来。孩子骑在驴上,老头儿跟在后面,路人见了都说这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走路。孩子就忙下来,让老头骑上,于是旁人又说老头怎么忍心自己骑驴让小孩走路。老头听了,又把孩子抱上来同骑。骑了一段路,不料,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两人骑一头毛驴,把小毛驴都快压死了,两人只好都下来。可是人们又都笑他们是呆子,有驴不骑偏走路。老头听了,对小孩叹息道:“没法子,看来我们只剩下一条路——两个人抬着驴子走吧!”
  (2)提问
  


  ①为什么两人都不骑驴,而偏要扛驴子呢?(自己没有主见)
  ②这则给我们什么启示?(要自信,要有自己的主张、见解)
  (3)小结
  读寓言,要从内容入手(即故事情节),分析出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即给人什么启示)。
  3、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自学课文《伊索寓言》二则,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赫耳墨斯问了哪几座雕像的价钱?为什么要问这几座?
  (2)为什么赫耳墨斯对自己雕像价值的估计与雕像者的回答有这么大的差别?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
  (4)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在讨论中,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学习兴趣;教师适当适时地点拨。
  4、作业
  发挥想象,给《蚊子与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在这堂课中,我先让学生对寓言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让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组织者、指导者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寓言的方法,教师用精练、简捷易记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阅读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寓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独立精神,而且这种自己动手概括出来的经验,印象更深。最后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
  再如读诗:我们首先要了解诗这种文学体裁。诗偏重于抒情言志,它总是通过叙事、写景、托物来抒情言志。用公式表示如下:
  


  了解了诗的特点,上课时精讲《天上的街市》、《纸船》、《我是一条小河》这几篇具有这种特点的诗,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一些相似的诗,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有深刻的印象,那以后遇到诗自己就会分析了。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能够体会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情感。学会分析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它们有什么妙处?是使诗显得形象生动,还是富有哲理?最后了解诗的语言: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有音乐性、讲究变化。
  在古文的教学中,要讲究诵读的方法。朗读古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区分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要会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不能唱读。其次要正确把握句子节奏,不能读破句子、词语,诵读时要根据作品内容,快慢、轻重、高低、顿挫、张弛有度。诵读还要读出感情,学生要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和作品中的人和物进行心灵对话,和他们同喜怒、共哀乐。只有这样,才能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地诵读好每篇文章。
  讲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把文章的神情理趣,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激趣舒缓、高亢低沉的语气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耳与心谋,使学生对古文的意境心领神会。多诵读既能使人体会到优美的意境,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又能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沐春风的感觉。如:当学生诵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句时,展开想象,映入眼帘的是江南农村遍野飘香的稻花,耳朵里是预说丰年的阵阵蛙声,人们就会禁不住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诗言志,文载情,每当学生诵读完优美的诗文后,闭上眼睛,想想诗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所抒的情和意,定然会产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总之,诵读诗书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陶冶美好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极好手段。
  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就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让学生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分析各种体裁的文章。
其他文献
衡阳市从2005年起,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教学过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方法和重要原则。它从教材内容实际、学生本身实际和当前社会实际出
期刊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才能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方式进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启示我们,“暗示”能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与理解,便于沟通思想、交融心灵。  一次,班上的网迷杨志林旷课,学生说他昨晚在“梦想网吧”一夜未归。我听了很恼火,立即跑到网吧去求证,杨志林果然在那里玩游戏。我把他揪了出来,一到学校,我就阴沉着脸对他一顿数落和狠骂,并要他老实交代上星期五最后一节课
期刊
如何让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变革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教学理念的主阵地,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知识中。它强调兴趣的培养及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时间感受中逐渐认识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能力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班级的管理极为重要。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风的好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新时期,班主任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育方式、改进管理方法,用真情感化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工作上升到最为理想的佳境。  【关键词】争当 优秀 真情 感化    一转眼,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间的酸甜苦辣、喜怒
期刊
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就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稳定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的。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都是教师改、教师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习作中教师所作的修改之处及评语,认真的、自觉的学生还能认真地看一看、想一想;不认真的学生连一眼都不看。结果,教师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收效甚微。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如:在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
期刊
诗又称诗歌,就是说诗像歌一样饱含深情。其实,诗还像画一样填满内容、栩栩如生。现代教材的编写中,基本上每首古诗都被赋予了情景图。而学生最喜欢这些活灵活现的画,闲暇时就翻开书几个凑在一块儿讨论;更有甚者,悄然在课堂上拿出笔来临摹……而这些高度吸引学生的东西,往往被许多教师给忽略了,他们只是紧紧地抓住诗中那几个简短的文字、词,分析又分析,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一无所获或收益甚少,因为学生只是被动地学,有
期刊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以议论文为阅读材料的题目频繁出现,而初中议论文教学仅仅是入门教学,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课堂所学技能知识解决课外议论文阅读中的若干问题,相比于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难度要大得多。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议论文阅读水平呢?下列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一、让学生明白议论文的说服性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期刊
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之所以特别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为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需要:(1)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也包括情感态度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益。”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人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使学生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必将使学生以后乃至终生求学受益非浅。  职中教育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进行纯理论的教育,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将职中教育与各种培训等同起来。因此,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教会学生某种知识”的传统方式改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