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会是经济的末日吗

来源 :投资有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2322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大片《2012》之后,“2012”就带上了恐怖气息。毫无疑问,2012的宏观经济不好,但会差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出现诺亚方舟,还得看出口、房价和物价。
  2011年,肉价涨落,金价坚挺,楼价开始触顶,穿越剧如火如荼。而传说中的2012已经到来。投资者要怎么去看待它,怎么去面对它并安然度过它呢?或许本期非常道能给大家些许启示。
  2012三重阴霾
  李南:2012感觉有很多不确定性。基本确定的就是2012的宏观经济不好,但是这个确定性恰恰又加剧了对2012的恐惧感。
  腾泰:就资本市场而言,感觉有点像2009年。2008年底人们展望2009年的心情,跟现在有些相似:第一,对经济什么时候见底一片悲观,实际上2009年是3月份见底的。今年对出口的回落,投资的下滑,也非常恐惧。第二点,政策可能会趋向于宽松。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那年有4万亿的财政投资。
  李南:特别悲观的时候,也许就孕育着一个机会。
  腾泰:所以今年,我们的观点就是说,2012年能否重复2009的故事。
  方泉:他是想鸳梦重温。物是人非,4万亿那么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好像不可能出现了。
  李南:很难。对政府还有多少牌可以出,这个预期会更加悲观。
  腾泰:因为2009年就是“什么时候见底”这一个阴霾,而2012年是三重阴霾:一个是出口,会不会大幅回落;第二是房价会不会大幅下跌:第三就是物价到底会不会下去,下去以后会不会变成通缩。
  三重阴霾笼罩在2012年中国经济的上空:出口至少到4月份才能看明白,房地产能不能稳住至少到5月份才能看明白,会不会演变成通缩则要到六七月份才能看明白。但是我们是乐观的,我们认为这三重阴霾只不过是人们自己吓自己。
  现在人们想,欧债危机这么厉害,今年一季度出口会不会大幅下滑,对中国经济造成硬着陆的影响,这种恐惧实际上大于风险本身。第二个房地产,2008年一打压,房地产迅速降价,像深圳这样的城市,短期内跌幅超过百分之四五十,然后出现了断供潮。2009年1月又开始救。房价和股市是一样的,一旦跌开来以后,暴跌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阴霾过后未必晴天
  方泉:房价或者说房市,作为一个大宗商品,它不像股市可以迅速斩掉,或者慢慢地交易。当你想卖的时候没交易,那么杀跌的力量远远大于一点多亿人构成的资本市场。所以房地产的恐惧,是比2008年更加严重的一种恐惧,而房地产对经济向下的拉动作用又很巨大。
  从目前我们政府逆周期操作的政策能力,和可能的力度上讲,可能阴霾会过去,但阴霾过去不一定是朗朗蓝天呀,因为政府只能在应对政策上做一些调整。而过去30年的增长模式,特别是面对欧美、全球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这个经济体或许走到了要彻底做出改革的程度。
  腾泰:今年按我的判断,4月出口阴霾会散尽。一般一季度出口都是最差的。前几个月出口订单的回落,会集中反映在一季度;同时三四月份又是欧债这些成员国偿债的最高峰,如果这个时候扛过去了,后面就不太会出现太大的风险了。中国的出口,也就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李南:你的数据显示,意大利一季度到期的本金,相当于全年的70%多。
  腾泰:然后房价,我觉得“五一”后,人们可能就不太担心了。需要房的人憋得差不多了,“五一”后如果还是小幅下跌、不暴跌,比如说跌个3%,那就证明没有太大问题了。
  方泉:政策调控房价,它说合不合理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经济下滑的程度,是不是超预期。如果超预期或大大超预期,我们还得叫房地产——在中国过去10年内占GDP总量最大的行业慢点死,或者叫它再回光返照一下。
  有很多企业对2012年自身的微观预期都很差,很多人认为我们的经济事实上已经硬着陆了。
  李南:如果硬着陆的话,房价还会是救经济的一个英雄。
  方泉:传统经济模式里边一个手段呀,投资拉动嘛。
  李南:所以房价能不能平稳地回落,要看经济。
  腾泰:出口如果出现零增长,或者负增长,经济会硬着陆,如果房价自由落体式地下跌,经济也会出现硬着陆。这两个没问题的话,2012年经济就没问题。
  房价之争
  李南:为什么你觉得房价暴跌是个黑天鹅(小概率事件)?
  腾泰:中国整个的需求还是存在的,人口城市化、居民收入增长、土地稀缺等因素没有变,只不过是被限购给管死了。政府坚决不手软,是因为即便真的暴跌了,取消限购也就回来了,政府觉得有后续手段。
  李南:政府的调控能力是很强的,一旦出现了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会立刻出手相救的。但市场真的这么听政府的吗,是不是一出手,就能把这个刀接住?
  方泉:我的观点跟腾泰有点差异。房价低迷直接的原因可能是限购,但是长远地看,还是需求问题。不管房价是不是松动,明年开始,更多的省份将开始试点房产税、交易税。假如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能够去掉,那么即使有反弹,有刚性需求,房地产业也会进入一个相对衰退的阶段。
  腾泰:2012年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我们预测大概保持在19%左右,这里面铁路建设、公路建设和企业的厂房设备投资都在回落,这方面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小,消费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
  李南:任志强最近的一个说法是,保障房这个事有人搭台,但没找着演员,所以整个业界对保障房其实不是那么乐观的。
  腾泰:我们派房地产分析师深入到一线去调研,从一季度实际竣工的套数来看,同比增长超过60%,所以保障性住房的增速是非常快的。但是到下半年或者2013年,保障性住房的增长渐渐就慢了。
  李南:你觉得中国的房价长期看是涨的?
  腾泰:其实也涨不动了。
  方泉:不管有什么样的争论,房地产总体上占经济或者投资的比重势必向下走,这是共识。那么怎么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可能有两个行业是有替代能力的:第一个就是高铁,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带来了投资。第二是核电业。
  李南:这两块不仅仅是代替房地产接上投资这一棒,也是我们在投资当中的主题选择,是吧?但李稻葵说房价跌10%,比涨30%的情况还要严重。但其实现在二手房已经跌了不止10%了。
  腾泰:房地产下来以后,对建筑、装潢、消费、家电等行业会有连锁的负面影响。
  控物价非主要矛盾
  李南:2012第三重阴霾是物价。
  腾泰:事实证明,通胀率在逐步回落到4.2%。2012年一季度,我们预测只有3.4%,二季度也就3%左右。李稻葵说2012年2.8%,这是我听到的最低的预测,所以物价没太多问题。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到7月份以后,中国的通胀率一旦回落到3%以下,会不会有需求不足的风险。在转型期,工人工资、环保成本、资金成本、原材 料成本等上涨,带来CPI的上涨,每年至少是3%。如果想把这3%消掉,那老百姓的工资就别涨了。所以一旦CPI回落到3%以下,那就证明产能过剩,或者需求不足了,很多企业将面临利润下滑的状况,那经济就会陷入滞胀。
  每一轮通胀起来的时候,都有人忽悠说不可控,长期化,但事实证明,中国现在的大背景是过剩经济,产能过剩。如果过度担心通胀,政府就会过度紧缩让经济受伤,资本市场就会一轮一轮地跌。
  李南: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的目标,第一是稳增长,第二是控物价,第三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那么你觉得在中央看来,控物价到底是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方泉:即使在2012年通胀有所反弹,在决策者看来,它也不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最主要矛盾了。更重要的是经济是否硬着陆,所以稳增长被提到了前面。
  增长怎么稳
  李南:出口、房价和CPI这些阴霾散去又如何呢?中国经济的基础不牢的话,阴霾是不是会重新起来?稳增长怎么稳,稳什么?
  方泉:除了寻找有前途的产业之外,也应该从税收政策等各方面来把促消费落实。
  腾泰:促销费喊了无数年了促不起来,为什么呢?就是中国的消费从来都是稳定增长,它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会儿加息,一会儿降息,中国的经济周期越来越短。以前三五年一个周期,后来两三年一个周期,现在一年一个周期。
  李南:一会儿刹车一会儿踩油门。
  滕泰:结果就颠得厉害。需求不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动力,需求没满足它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它是价值实现的手段。而真正创造财富的源泉是供给。
  像小平那个时代的改革,改了个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一下就翻倍了。制度红利的空间是无限的。
  李南:所以如果能够进一步推动改革,把制度红利进一步释放的话,前景就是好的可以预期的。比如说我们更加市场化,反垄断。但这些事做起来很难。
  腾泰:2012年为什么乐观呢?有两个原因:一,物价不用担心;二,出口回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还有进行改革的共识。
  方泉:过去中国30年改革模式,更多的是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增长红利,每年10%的增长红利。大家正在期待一个更高水平的改革。至少最近5年的时间内我没看到很清楚的方向,看到的是国进民退,财政收入占了GDP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我们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都是自下而上的危机改革。所以我真怀疑中国经济能不能走出这一段泥沼。我想可能更取决于转轨,就是更高水平的改革。
其他文献
2011年资本市场遭遇大熊。在单边熊市,如果不借助对冲工具,追求绝对收益相当困难。而反观市场上运用新型对冲工具、采取中性策略的试水私募,成效则相对更佳。  虽然说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但2011年股票市场的“跌跌不休”还是让各级投资者“弹眼落睛”。国泰君安期货公司总裁助理、金融理财部总经理彭炜对本刊记者表示,A股市场靠天吃饭局面并没有改变。在单边熊市,如果不借助对冲工具,实现绝对收益相当困难,而如果
期刊
近两年,高端客户的财富目标正在呈多元化发展。2009年还是以创造更多财富、高品质生活和财富传承为主,而后又增加了保障财富安全、个人事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子女教育等。  飞速增长的财富积累,让财富管理成为了市场上互相争夺的一块大蛋糕,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和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都希求在财富管理市场分得一大杯羹,而承载着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个人银行业务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凭借着独特的金融优势,如何
期刊
“作为投资人,关键在于判断出在一个产业链不同环节,哪里是需要提前进入‘打个点’的,捕捉先发性机会,哪些环节需要当下重资投入,必须有系统性的投资策略。”  对于投资人的职业生涯而言,成立于2001年的联想投资可能并非一个那么注重“造星”的机构。在这支管理着逾130亿元基金规模的团队里,出身联想集团业务部门、2D01年加入联想投资、2003年起就为公司在华东地区“开疆辟土”的李家庆更显低调。  不依靠
期刊
在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各地的酒类交易平台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长为国内另类投资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2011年的中国另类投资市场来说,“文化”与“酒”是当仁不让的两个主题,一如这两者在中国传统中的那般相互辉映。然而在潮水般涌现的文交所光环下,各地“酒交所”的发展似乎波澜不惊,并没有像文交所般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  但其实,在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各地的酒类交易平台也是趁着实体经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股票投资的噩梦,A股大盘下跌两成多,公募私募券商各路基金几乎全军覆没。不过,黑暗中也有些许亮色,像星星之火在大地上蔓延,那就是新兴的中国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的本意是“风险对冲过的基金”。2010年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A股第一次有了对冲风险的工具,并引发2011年对冲基金的集中面世,因此,2011年也被称为“对冲元年”。  在这一年里,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等机构均推出了自
期刊
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经济演绎,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而2011年关键在国内的经济政策需调整。2012年,A股指数是否“前低后高”,亦或其它?好像依然纠结。  困难、复杂、关键乃至2012年的纠结,都说明了经济在进入新的趋势性增长之前所面临的阵痛、整合、转型,乃至寻找新动力的现实状况。  当前处于负向叠加中  尽管货币政策以三年来首次下调准备金率而开始实质性转向,而在
期刊
从目前时点看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货币很难再有爆发式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投资将从快速积累转向精耕细作,需要更多关注稳定的增值。  任何市场的走势都是由基本面、流动性、估值三个方面决定的。基本面方面,目前宏观经济将进入到衰退期的后半段,从短期来看对债券市场有利,但中长期对股票更有利。流动性方面,很确定的一点是流动性不可能更紧了,存款准备金下调更验证了我们的判断。流动性改善对股债两类资产都是
期刊
由于外围经济前景不明朗,在内则经济减速、股市下挫,市场避险情绪仍趋高涨,吸引资金持续流入债市。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可能脱颖而出。  去年中国股市持续低迷,截止2011年12月中旬,上证综指累趺近22%,一度跌穿2200点重要关口。相反,受惠避险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则稳步上扬,上证国债指数比去年同期上升3.8%,企债指数亦涨近2.7%,相关债券基金尤在第四季度升幅最为显著。鉴于环球经济阴霾不去
期刊
黄色小鸭能做到的事情,相信我们“小基”一样能做到,请光大的“基爸爸、基妈妈”们,给一点耐心。  基民朋友们爱把基金投资叫成“养小基”,基金增值叫养肥了,损失叫瘦了,卖了当然就是“杀基”了。然而“基爸爸”、“基妈妈”们不免心里嘀咕:这些“小基”们一会儿跑得欢、一会儿蔫的样子,长期持有、定投养基能成功吗?  这不由让人想起那个关于“小鸭舰队”的故事。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
期刊
开发商发起的基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拥有广泛的资源网络。在地产调控持续严厉的背景下,未来不乏想象空间。    在信贷、IPO、发债、信托等融资渠道纷纷受阻,宏观调控持续的市场背景之下,房地产私募基金变得空前活跃。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亲身试水,自主或联合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开拓房地产企业融资新渠道。  其实,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中国市场比较熟悉的新加坡凯德置地、美国的铁狮门和汉
期刊